|
686 |
 |
2021-02-26 |
|
【台北雙年展】比恐怖片更驚悚的《人類世:榮耀與毀滅》 |
這部電影紀錄的,主要是過去這兩百年之間,以一個偏左翼的西方人/白人觀點,呈現時間的進行下,文明的推動下,我們現代的生活(也就是今天的局面)一步一步地被創建出來的過程。這兩百年的歷史敘述,從工業革命之前,英國開採森林開始,為了保護森林,他們選擇用燃煤取代(很不可思議),然後進入了工業革命,石油出現,機器,以及「量產」的世代來臨。 |
|
|
 |
|
 |
|
681 |
 |
2020-11-21 |
|
減法見豐饒,《南巫》的侯孝賢式延宕敘事與在地性展現 |
初觀《南巫》,易被複雜的語言、族裔、儀式等文化元素迷蔽,然而隨「主線」浮顯,底牌端出,竟好像被什麼觸到似地,莫名感人,很想重溫。二刷《南巫》,深深領會電影佈局精巧之餘,更被片中那些乍看平常風景的遠山稻浪煙雲,實則內蘊的一股混雜人鬼神諸界、不同族裔移民來去比鄰於這片土地,卻總遙望邊界外的他方,成心理「遺民」之低鳴愁緒所籠罩。 |
|
|
 |
|
681 |
 |
2020-11-23 |
|
《迷航》:民主的滋味 |
《迷航》珍貴又迷人的地方,正是紀錄了一次與一般農村抗爭不一樣又無法想像的發展方向。村民自發行動奪回自主性,當時又能得到中國網路上的持續關注,海外媒體能夠獲得的採訪空間,這是胡(錦濤)溫(家寶)與習近平交界空隙下生出的一條響尾蛇。如今,隨著言論和自由空間越收越緊,烏坎維權所帶來的成果如今很難想像,李哲昕猶如拍下了近年中國最魔幻的時刻。 |
|
|
 |
|
680 |
 |
2020-11-02 |
|
【金馬】《他的模樣》:跨臉扮裝與跨性別觀看 |
《他的模樣》在今年法國多維爾影展首映之前,便備受批評,主因是本片由去年在《燃燒女子的畫像》精采演出的諾耶米梅蘭特主演,飾演一位因伴侶不孕,而決定擔起懷孕產子的跨性別男性,消息一出便引起指責,認為其選角沿襲了好萊塢的負面傳統「跨臉扮裝(transface)」。跨臉扮裝的概念可參考扮黑臉(blackface)一詞,意指由順性別(cisgender)演員,來扮演跨劇中的跨性別角色。 |
|
|
 |
|
680 |
 |
2020-11-03 |
|
【金馬】《夜香.鴛鴦.深水埗》:從圓圈裏走出來 |
《夜香.鴛鴦.深水埗》很多人物都在記憶和感情間坐旋轉木馬。〈出城記〉的老婆婆徘徊在失憶的邊緣,還算是年紀老邁的無奈。〈鴛鴦〉的中學教師近「香」情怯,卻是性格使然。兩人各自面對僵局,不能自拔。倒是〈玩具故事〉與〈It's not gonna be fun〉兩名年輕人會挑戰自己的底線,尤其是林倩同,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卻強迫自己與街坊及高官週旋,近期的香港電影,要數《夜香.鴛鴦.深水埗》最能勇敢面對現實。 |
|
|
 |
|
679 |
 |
2020-10-21 |
|
以台語片《泰山寶藏》淺談台灣原住民族形象再現 |
當時的原住民確實沒有能夠詮釋自己的機會和權力,不管台語片還是國語片都一樣,台灣原住民作為一個在社會空間與政治空間弱勢的群體,在影像上的呈現一直是由他人代言,且扮演著大社會依自己的觀點所建制化的結果,這當然也凸顯在《泰山寶藏》,即便出現的是以馬來亞為背景的「土著」,但當土著角色出現時,背景音樂卻是號稱是取自阿美族傳統歌謠的〈賞月舞〉旋律,足見這個導演是有意識使用台灣原住民族的形象。 |
|
|
 |
|
679 |
 |
2020-10-24 |
|
《波濤最深處》團結擁抱多元價值Diversity in Unity |
黃明川在映後座談開宗明義:「想離開自己的國家多一點,離開自己的性別多一點。」他每一回拍電影,無論類型或內容,都是夫子自道的實踐:「跨過習常,我才看到那從未遇過的自己。」新作《波濤最深處》,他尤其跨越得徹底:跨過生理性別,跨過黑水洋流,離開熟悉的地域,望向比台灣國境之南更炎熱,更接近赤道的熱帶南亞,駐馬聆聽女詩人的言說,呈示她們的集體心聲:反抗不正義、不平等、壓迫人的社會。
|
|
|
 |
|
679 |
 |
2020-10-29 |
|
【高雄電影節 XR無限幻境】新人類宣言:《色度:賈曼計畫》 |
《色度:賈曼計畫》中途將觀眾的視覺從VR世界拉回現實的展場空間,利用VR裝置的技術模擬賈曼生前逐漸失明的視覺狀態,眼前變得模糊、迷濛、顏色擴延漫散,彷彿RGB色碼偏移失真,展場空間和身旁觀眾的形體開始異化,彷彿有什麼藥效上來了,現實與虛擬的邊界解離了,接著透過紅外線熱感應的濾鏡效果,身旁觀眾的體熱色溫看得一清二楚,疫情期間公權力拿來檢視我們是否健康的技術,竟讓這個空間變得如此感官、如此曖昧。 |
|
|
 |
|
678 |
 |
2020-10-05 |
|
從膠卷的尸體到電影的身體——《數電影的人》 |
這部由國家影視聽中心委製與合拍的紀錄片,記錄了同時揭露了內部「電影修復部門」的日常工作。這份日常工作其實十分「異常」:四處搜索亡佚湮久的老電影膠卷,好不容易尋到了一部江湖失傳數十年的知名神作或不知名神秘作品,興沖沖立刻揭掀裝填了拷貝底片的金屬盒蓋、強烈的酸蝕氣味(屍臭嗎)刺鼻襲來,指尖輕微一觸碰,微細的粉塵粒子浮升——膠卷上的光化學塗料歷久質變,必須由「電影撿骨師」望聞問切,判斷「還有沒有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