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    影展    專題   
77 2006-10-05
一點都不草莓族的《盛夏光年》
自李安拍《斷臂山》以來,台灣的主流電影市場中,似乎燒起一遍同志電影熱 ,同志議題當道之外,該議題也相當受人歡迎,描繪同性情愛之間的電影,成為異性戀主流價值觀,窺探同志世界真面目的一扇窗口。陳正道的《盛夏光年》雖描繪兩個男生與一個女生之間的情愛關係,導演強調這三個角色,互相吸引的不是「性別」的不同,而是「人」的不同,令人可喜的,在性別越界的邊緣裡,我們看到了一個關於「愛情」的,但不是「性別」問題的影像。
76 2006-09-28
不是鬼片,是《詭絲》
翻開報紙電影廣告版,或者點選入口網站的電影特區,不論是好萊塢、日本、韓國、香港電影,一種結合驚悚、恐怖、鬼怪的類型影片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版面。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之後「靈異」、「第六感」成為某種結合推理、驚悚、鬼怪的類型影片標籤,是人是鬼不重要,恐怖駭人是票房關鍵;日本貞子出走到好萊塢,繼之而起更多的怨靈咒念....
75 2006-09-21
傾聽一位父親的聲音
一九九六年七月四日,台灣旅美的溫碧謙醫師帶著遠從竹東老家來美國愛荷華州探親的父母親,一同輕鬆地觀賞夜空中的國慶煙火。突然,廣播中傳來自己的名字被傳呼。帶著忐忑不安的焦急趕到醫院,等候他的竟是白天還愉快在草地玩水的十三歲兒子昱和的屍體。
74 2006-09-14
熱汗與淚水拍出的足球電影
繼《生命》、《無米樂》、《翻滾吧!男孩》、《石頭夢》、《南方澳海洋紀事》等記錄片上院線發行以來,紀錄片看似搶了劇情片的風采,《生命》和《無米樂》千萬票房,讓大家以為紀錄片類型成為下一個台灣電影的救星,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風光過後,這些紀錄片工作者,唯一做到一件事,是讓社會大眾看見了他們所拍的電影,但對於整體台灣的影視工業,紀錄片工作者的生存條件,是沒有太大助益的,在這個環境裡,紀錄片工作者的製作資金遠低於劇情片的拍攝,甚可說資源的分配是甚至是尾數少一個0的差距......
72 2006-08-31
當《喜福會》遇上《英雄本色》
《玩命關頭三:東京甩尾》在台票房開出一片紅盤,實在不叫人意外──名牌跑車、帥哥美女、火爆青春,即使沒有了Paul Walker及Van Diesel,好萊塢深信的賣座元素仍然運作成功。在觀眾們看飆車場景大呼過癮之際,讓鏡頭運動如此急速流暢又角度多變,剪接節奏快速又富有韻律的幕後黑手-導演林詣彬。
71 2006-08-24
一人導演、獨立品牌
李香秀導演的兩部紀錄片創作《消失的王國-拱樂社》和《南方澳海洋紀事》,即將發行收藏版DVD,《消失的王國-拱樂社》花了六年的時間拍攝後製,等了七年才正式發行。獲得2004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南方澳海洋紀事》則是耗時三年拍攝製作,DVD也直到今年才正式出版。
70 2006-09-04
鏡頭前的冷血鐵漢,銀幕後的善感詩人
雖然2006年美國影評界與奧斯卡評審們把最高榮譽獻給了李安,盛讚他在《斷背山》上成功抒發牛仔『同志情』的創舉,但對我這個經典西部片的死忠影迷而言,《馬奎斯的三場葬禮》更稱得上是一部承先啟後、替牛仔電影開啟全新視野的偉大作品!
69 2006-09-04
《賴小子》的殘酷物語:專訪大陸新銳導演韓杰
大陸電影依年代斷層、社會運動、文化斷裂等歷史事件分野,大陸電影導演被已「代份」作為區隔,最為著名莫過於大陸的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張藝謀、李少紅…等,他們把華語電影推向世界的舞台在一級影展曝光,並奪得大獎,緊接著九十年代初「第六代」導演們,如張元、王小帥、吳文光、賈樟柯等,這些創作者大量進入地下,閃過電影檢查,用驚人的低成本,拍成許多在題材、美學都與主流截然不同的電影。這次專訪的韓杰導演,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賴小子》由賈樟柯導演擔任監製,本片初次啼聲即獲得鹿特丹影展最佳影片金虎獎獎項。本片延續第六代電影的前衛及地下,以更寫實的鏡頭觀察中國社會,並不畏露白地剖析內心情緒,對於年輕人的生活有深刻的描繪,顯得真實和致命。 韓杰與賈樟柯同來自於同一個家鄉「山西」,《賴小子》乃拍攝山西本地發生的小人物故事。
68 2006-09-04
半世紀的傳奇
四十五年可能是台灣一些公教人員領終身俸退休的年紀,但這卻是德國電影大師荷索目前的影齡。這位至今執導過五十部影片,包括《天譴》、《路上行舟》與《吸血鬼》等經典名片的傳奇導演,去年以《灰熊人》這部題材與風格都極其特殊的紀錄片獲得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以及諸多影評人協會頒給最佳紀錄片的榮譽。《灰熊人》是關於頗有爭議的愛熊環保人士提姆‧崔德威爾在阿拉斯加的保護區內與熊共居十三年,最後在2003年與女友不幸(不少人說是必然會)被熊噬殺的記錄。 荷索過去的作品主角經常有特立獨行向大自然艱鉅挑戰的人物。《天譴》裡不顧亞馬遜河上險惡,一心要尋找黃金城的阿吉爾(Don Aquirre)以及《路上行舟》裡狂愛歌劇,執意要將一艘船拉上山以籌資在森林中建造歌劇院的費茲卡羅德(Fitzcarraldo)是最令影迷印象深刻的兩位代表。
67 2006-09-04
「人生有夢、電影最美」
誰說台灣電影圈不景氣,戲院內放台灣電影滿座率雖不是很高,但戲院外做電影夢的人可真不少,林書宇、何蔚庭和他們的攝影師Jake,秉持獨立精神,做電影夢不只用想的,還身體力行找機會學電影、拍電影。這三位電影工作者同《一年之初》的鄭有傑導演,有著拜把兄弟般的交情,互相力挺、彼此支援,他們共同認為在台灣這個資金不足、人力有限的環境下,惟有一起努力,才有機會打造一片天空。 有趣的是,何蔚庭和Jake這兩位從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外國人,選擇台灣當作拍電影的基地,他們在此看到了希望,在無健全體制的台灣電影工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需求,Jake更有個外號叫包「板橋」,此乃意味著他其實是個完全融入台灣的外國佬,在尚未來到台灣之前,他崇拜台灣電影,進站之後、他實踐台灣電影。 
第一頁 上十頁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十頁 最末頁   共28頁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