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514 2015-07-06 | 銀河時光機  |
大銀幕上的那時此刻:台北電影節經典單元與當代名作間的似曾相識
文 / 黃柏鈞

經典電影不但在許多人的生命中留下難忘回憶,也影響了後人的電影創作,找出電影們彼此之間的關連,點出彼此之間的交集,也成為今日我們重溫經典時的一種挑戰與樂趣。

今年的「經典重現」單元挑選了四部精彩作品:70年代的《俠女》、80年代的《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以及杜琪峰2006年的《放・逐》,都是當時家喻戶曉的名作。除此之外,影展在這個單元也為我們引介了菲律賓經典《黑暗魔爪》。這些電影如何影響了後世,又或者它們如何和世界、時光彼端角落的另一個故事互通聲氣,我們這次為本單元的四部影片提出四個與之對照的作品,讓大家作為觀影時的參照,也可以作為本單元的延伸觀影片單。

《俠女》v.s.《臥虎藏龍》

1971年的《俠女》是大師胡金銓(1932-1997)的生涯代表作,將華語電影代表類型──武俠片──提升至一個嶄新、更高的境界。本片改編自清代作家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同名故事。除了保留原著架構,在俠女(徐楓 飾)為枉死的忠臣父親復仇的情節上,胡引以延伸出許多追殺主角的新角色,並以陰險東廠宦官的歷史背景加強劇情厚度,最特別的是他將原著中與男主角顧省齋(石雋 飾)親近的狐妖,改編為俊秀的凡人官兵歐陽年(田鵬 飾),再自創出武功高強、並有如佛祖化身的高僧慧圓大師(喬宏 飾),高僧戲份雖不多,但從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禪的感化)即能看出他所象徵至高含意,這樣的改寫也昇華了原著中的神怪元素。

《俠女》問世近30年後,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將武俠類型帶向新巔峰,劇中許多設定皆意味深厚地向胡金銓致敬。《臥》中的時代背景(清朝)、主角(身懷武功的高官之女、臥底官兵、復仇俠士)、劇情(倒敘、愛情、政治、化身、歸隱)、場景(夜戲、竹林、荒漠)等等皆與《俠》相仿,並邀得胡武俠系列開宗之作《大醉俠》(1966)的女主角鄭佩佩領銜主演。《俠》中高強佛法所隱含邪不勝正的深遠禪意,亦被《臥》更大幅而細膩地沿襲,超脫世俗的寧靜境界,正如李慕白向俞秀蓮說道:「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一切。」

《黑暗魔爪》v.s.《愛在他鄉的季節》

利諾布洛卡(Lino Brocka,1939-1991)是菲律賓影史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不但勇於公開出櫃,並在作品中對LGBT議題甚有著墨,也不畏強權,致力揭露社會黑暗面。《黑暗魔爪》(Manila in the Claws of Light,1975)即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被公認為史上最佳菲國電影之一。改編自菲律賓作家艾德加多・M.・雷耶斯(Edgardo M. Reyes)同年出版的小說,描述鄉下青年胡力歐(班姆波洛可 飾)到馬尼拉尋找失散的愛人莉嘉雅(希爾妲柯隆奈爾 飾)的經歷,從被雇主壓榨的工人、為了生存而成為男妓出賣肉體、到尋獲女友後得知的不堪內幕,胡力歐見證了金錢導致人性貪婪而極度黑暗的一面。

香港導演羅卓瑤的《愛在他鄉的季節》(原名《愛在別鄉的季節》,1990)也是關於一個男人到異地尋找妻子的故事,兩片中的女性角色皆出身單調枯燥的鄉村,憧憬都市生活和榮華富貴,卻都被迫經歷殘酷現實而夢碎。兩位男主角深具為愛走天涯的癡情,並都在途中結識伸出援手的好人,象徵在資本主義毒害下依然不滅的良知。兩片令人震撼的悲劇性,是對資本社會的強烈批判,也是獻給淪喪人性的輓歌。

《四海兄弟》v.s.《四海好傢伙》

義大利名導賽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1929-1989)經典遺作《四海兄弟》早已被公認為影史最佳影片之一,與其另外兩部《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和《龍虎大賊鬥千軍》(港譯,Once Upon a Time in the Revolution,1971)合稱為「往事三部曲」(Once Upon a Time Trilogy)。本片是三部之中唯一的改編作品,取材自美國作家哈利葛瑞(Harry Grey,1901-1980)第一本小說《貧民窟份子》(直譯,The Hoods,1952),是作家自身虛實交織的黑幫回憶錄,他自己就是書中的主角「麵條」(勞勃狄尼洛 飾)。

2012年於坎城首映的251分導演加長版,比1984年229分的原版多出超過20分鐘,因部分片段的版權問題,仍未能呈現李昂尼最初理想中的269分完整版。協助本片修復工作的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也拍了被視為黑幫片經典的《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1990)顯然是受到本片啟蒙。同樣改編自真人實事,背景為紐約,以主角觀點倒敘自小加入黑幫的歷程,關於兄弟的情誼、愛情、慾望、貪婪、背叛、失去等等。以時代而言,《四海好傢伙》(背景為1955-1980)亦可被視為《四海兄弟》(背景為1920-1960)的續篇,以濃厚懷舊風格呈現兩段承先啟後黑幫世代的崛起和殞落,再度印證歷史重蹈覆轍的不變法則,以及偉大與脆弱交織的複雜人性。

《放.逐》v.s.《末路狂花》

香港重量級導演杜琪峯創作速度驚人,卻能同時把關作品素質,《放.逐》即是他在密集片量中贏得滿堂彩的好評作之一,杜將熟悉的香港背景轉移到較為陌生的臨地澳門,以簡單的角色和故事,頌揚仁義至上的深刻情誼。

本片的槍戰和動作設計,都能令人直接聯想到杜的其他作品,或吳宇森和林嶺東早期的黑幫警匪片,但片中亡命天涯、生死與共、笑看人生的情節和精神,其實還能與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的代表作《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1991)相互呼應。兩片中的主角皆在自主和被迫之間犯案,並走上不歸路,最終也都因肝膽相照而視死如歸。《末》彰顯反擊男性強權的女性覺醒,而在《放.逐》中最後存活的卻是受到男性主角保護的女性,繾綣地散發出可視為回應《末》的男性溫柔。最後一幕皆出現的主角歡樂合照,將反英雄式浪漫烘托得更蕩氣迴腸。

相關文章
從《無情》到《至情》:韓國電資館獲贈台灣珍藏拷貝 深化台韓電影文化遺產交流
【中影製片廠】2017影像製作實務營
【高雄市電影館】絕愛日本:篠田正浩的大和浮世繪
總獎金 70 萬!「綠色台灣紀錄片」高額獎金徵件開跑
第九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5月5日起徵件開跑!
影視夢想 隨心所映「MOD微電影金片子創作大賽」最高獨得300萬獎金
 
【到達蘭薩拉禮佛】6/16 醍醐灌頂
《祝你有個甜美的夢》6/23 甜美上映
墨利斯的情人 經典數位修復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