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94 2015-01-28 | 院線 |
再現同志歷史記憶––《禁愛風暴》
導演  史戴凡豪普特
演員  馬諦亞斯杭格布勒、Sven Schelker、阿納托勒陶爾曼、巴貝特阿漢斯
出品  瑞士 / 2014
發行  西紅柿非主流放映
文 / 但唐謨

同志導演羅伯伊普斯坦(Robert Epstein)拍過一部紀錄片《175紀事》(Paragraph 175, 2000),回顧德國納粹以175法案(反同性戀法)迫害同志的血淚歷史。《禁愛風暴》(Circle)也是一部回顧歐洲同志歷史的電影。這部片以半紀錄、半劇情的敘事進行。電影的開始,年老的扮妝皇后正在臉上化妝準備粉墨登場。整部片以真實的訪問記錄,以及倒敘的戲劇,回顧二十世紀中期瑞士的同志史。

這部片的背景是1950年代的瑞士蘇黎世,故事的中心是一份叫做「圈子」(Circle)的同志刊物,雜誌的創辦人不只辦雜誌,也在蘇黎世地區定期舉辦同志聚會。當時的戰後的歐洲,長久在納粹魔掌下,只有瑞士倖免於難,蘇黎世也取代了戰前的同志之都柏林,成為歐洲的同志聖地。「圈子」舉辦的同志聚會排場龐大,裸體的男子羅列會場,處處是衣香鬢影,美酒美食,而參加聚會的人,則包括了各種職業階層。電影開始時年老的扮妝皇后,年輕的時候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扮成瑪麗蓮夢露那樣的金髮美女獻唱,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子––一個女校的老師。雖然這部片主要的「劇情」是這對同志情侶的愛情,然而真正要帶出來的,其實是同志的歷史記憶。片中50年代的蘇黎世同志,刻意過著一種很「安全」的同志生活,他們有性生活,有社交空間,但是,他們卻不能出櫃。

《禁愛風暴》的前半段花了很多時間在描述這種「櫃子裡」的瑞士同志生活。例如他們辦的雜誌,不可以太露骨,太過裸露的畫面,只能用畫的,不能是真人拍照。即使這份雜誌是這麼重要,但是他們仍然不得不用「藝術」來偷渡同志,彷彿就是一種地下刊物。他們過著同志生活,但是面對公領域的時候,「同志」是不能說出口的東西。於是,這部片的前半部分,在非常甜美的愛情敘述中,我們都嗅出了一絲不安,和一種一觸即發的危險。

接著,電影依循歷史記錄,敘述當時蘇黎世的同志社群內發生的謀殺案。同志犯罪案件,把「同志」逼到了公共領域,當時瑞士社會潛藏的同性戀歧視馬上被打回原形,而「圈子」所建立的那種封閉安全的同志空間,根本不堪一擊。當時的媒體竟然站在殺人者的一方,把血腥殺戮歸罪于同志的「性變態」,最後殺人者被判無罪,竟然被媒體稱作:「人性的勝利」。

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些不平之事,我們當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片中更多的不公不義,即使今天看來也並不陌生。例如警察假藉查案之名臨檢同志場所,禁止同志跳舞,在沒有犯罪行為下拘捕同志,甚至要求脫光衣服檢查私處;或者警察不顧隱私,對媒體洩漏同志身份;最可惡的是警察以洩漏同志身份作要挾,強迫同志配合警察辦案。這些惡行惡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台北市1997年的常德街非法臨檢,以及2004年的農安街轟趴事件。歷史似乎總會在不同的時空同步。

面臨著突如其來對同志的敵意,故事的主角對他的伴侶說:「讓我們逃走吧」這是電影中一句非常發人深省的話,因為逃離是一個消極的概念,如同「圈子」的保守策略,都是一種妥協,如果要逃離,還可以逃到哪裡去呢?然而《禁愛風暴》畢竟是回顧歷史,並不是在質疑當時的同志為何沒有挺身而出,改變社會;因為在任何一個同志社會,在轉型之前都會有如此的歷程。

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真實人物和故事劇情的交叉進行,讓觀眾有一種歷史的參與感,而不是純粹聽故事。「圈子」雜誌最後雖然隨著時代終結,它仍然是歐洲同志歷史中非常重要的標竿。而故事中的這對情侶,在過去的世代曾經把結婚當成天方夜譚,他們到了老年卻成為瑞士第一對註冊結婚的同志。然而如果沒有「圈子」雜誌,以及前人的經歷和努力,一切成果都不會發生。同志電影曾經有過一段時期帶著較強的政治訴求,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電影在描寫同志個人的生命史。相信全世界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有許多更動人,或許被遺忘的同志歷史。我們希望看到有更多電影,保留更多的同志記憶。

相關文章
2015年金馬奇幻影展
情/慾‧流動 專題影展
AND亞洲紀錄片巡迴影展
當南風吹起--証言、劇場 影像展
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電影工作坊(二)影評養成工作坊
如何撰寫電影企劃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徵聘專案教師公告
2015信誼兒童動畫獎 即日起開始報名
2015青春影展全面徵件中
公視「第九屆觀點短片展」開始徵件
 
橘子成熟時
雪地迷蹤
「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