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503 2015-04-16 | 國際瞭望 |
柏林影展新銳營(III):接下來,輪到你參加了
文 / 鄒隆娜

新銳營的報名方式、條件、活動內容、以及入選後的注意事項。在這一篇文章裡,就讓我們來談談活動結束之後,我們還要記得做些什麼,才能讓這趟旅程不虛此行。

新銳營的最後幾件事:加好友、保持聯繫、交流作品

但在這之前,還是要來替這次新銳營之行的觀察收個尾。參加完如此豐盛又密集的活動後,有哪些事可以讓我們的這趟旅程發揮最大效益呢?自然地,在活動結束後,很多在這邊結識的同梯們會交換臉書資訊、互發E-mail道別等。這時,可以稍微觀察是否有人主動創立臉書社團、為大家打開一個交流資訊、或更新近況的平台。如果過了一兩天還沒有,那強烈建議你就成為那個創辦者,絕對能讓你在300位學員中脫穎而出,尤其如果你有意朝製片、行銷人發展,會因此成為大家心中合作的對象前幾名。今年這屆的新銳營臉書社團,即是由一個羅馬尼亞的年輕女製片創立,她將社團定調為發佈電影各項補助、競賽、活動的共享空間,同時也能成為大家搜尋合作夥伴的快速徵詢平台、發佈自己作品演出資訊、新作募資宣傳等空間。當然,也是大家維繫感情的地方。在這個社團裡,300位學員中來不及在短短6天裡認識或相熟的人,也可以有後續聯絡的管道。

第二步,就是按照你接下來的創作計畫,與你特別鍾意的學員聯繫,成為彼此的合作夥伴。其實在新銳營期間,大家就有機會在各種場合展開這樣的話題,瞭解彼此未來的計畫。就像第一篇說過的,新銳營非常鼓勵大家彼此合作,更開設一門課程專門介紹世界電影基金(World Cinema Fund)等國際合製補助計畫,即是鼓勵大家尋找跨國合作夥伴。但在這一點上,有幾個尷尬之處必須先提出來:台灣不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很多補助計畫是不符合資格的。柏林影展、或其他歐洲影展單位提出的跨國合製計畫,很多是針對歐洲境內、或是鎖定第三世界國家搭配歐洲製片公司的模式。除了我們脫離第三世界的行列,另一方面,以亞洲區而言,我們也不符合東南亞各聯盟所提出的合作、活動資格。我們真能符合資格的,大概就如釜山影展下的一些項目。

先回到新銳營,在活動期間你可能已發出自己的作品酷卡或DVD(再次提醒,帶去的DVD最好是包裝封面都設計印製的完成品,盡量不要帶空白DVD用簽字筆寫標題、用棉套裝的半成品),但是自己行李空間有限,別人也是。因此,盡量在出發前,將作品上載到Vimeo等可以用密碼保護的雲端空間,在與其他學員、電影工作者相談甚歡後,發一封E-mail寄送你的作品連結給他們,做為後續聯繫與合作管道。新銳營真的是臥虎藏龍,我常說我大概是裡面最菜的新人,在收到別人的豐富的作品集時,真的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對方在看到你的作品時,也可能給與你更多不同視角的回饋,都是讓自己未來更加進步的參考與養分。

最後小提醒:新銳營活動期間,多往歐洲電影市場展(European Film Market)走走。還記得上一篇文章裡,我說我收獲最多的其中一門課,即是關於歐洲電影市場展的課程。我記得當時上完一小時的課後,我就拿著市場展那厚厚一本型錄,走到台灣電影的攤位研讀,順便消化一下老師剛講過的東西。我到現在都還在慢慢翻讀那本型錄,以電影系學生的標準來說,就是比電影發展史那本再大一點、厚一點的大小,裡面有關於歐洲電影市場展裡所有電影公司的資訊,無論是他們傾向的合作方法、以及他們合作、製作過的影片清單。當然,如果有一個有經驗的好製片,這些也可以不需要太了解,但是以台灣獨立電影目前的操作方式來說,還是比較像單打獨鬥的情形,特別是剛要起步的新人,多懂一些總是沒有壞處。我相信國家電影中心那邊應該有帶一本回來,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詢問看看能否現場翻閱,電影中心也很致力於協助推動台灣電影,除了做經典台灣電影的數位修復、在各大影展市場展擺設台灣電影攤位之外,這次也費心在柏林舉辦台灣之夜等交流活動,我這次的柏林行,真的非常感謝電影中心許多支持與協助。比較可惜的是,市場展最蓬勃的時段也正好是新銳營的主要活動期間,所以也只能趁課與課之間的零碎時間多來走走。如果你是製片專業,那更是必要的學習寶地了!


© Peter Himsel, Berlinale 2015

一起去柏林吧!:不只是學電影,更是展現台灣電影創作能量

接下來,我將把話題回到同為或將要成為電影新鮮人的我們自身,談談參加新銳營帶給我的意義與反思。首先,為什麼台灣年輕電影工作者、起步者要參加新銳營這樣的國際電影新人培育活動。第一點、對我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去了解世界各地的同儕,感受文化與創意的衝擊。在台灣,除了電影系同學們、工作後的同事們,或是因不同的台灣各影展邀請而來的電影創作者之外,比較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同世代的各國電影新秀。但在這樣的活動裡,特別是像柏林新銳營這樣300人的大班級裡,你能夠有很強烈的「現在世界電影新世代在玩什麼」的感受。本來我在去之前,就已有一種小菜鳥闖關、劉姥姥入大觀園的感覺,去了之後更覺世界電影如大江大海般廣闊,各國電影、電影人、產業等等都有自己意料與想像之外的面貌,每一次交談我都覺得自己在瘋狂吸收知識,心裡默默驚歎原來其他人在這個年紀早已在往前走多遠了,而自己卻是現在才了解到這些,會有鼓舞到自己可以有更大進步空間的強大激勵感。

第二個原因,參加這樣的活動,其實就是推動台灣電影、台灣影展、台灣印象,這也是為什麼我連三篇文章都透露著強烈希望未來台灣年年都會有更多新秀報名入選的用意,因為:

團結力量大!
團結力量大!
團結力量大!

這比帶名片去又更重要了,所以也要講三次。多數其他國際電影新人培訓活動的入選名額很少,有些可能只有10-15個名額,而柏林影展新銳營每年有300個學員,每年各國學員的入選額度是沒有比例限制的,若不將歐美國家列入考量,當你的周遭有非洲、東南亞、西亞、中國等各個國家電影勢力的展現時,一個國家的電影力量一覽無遺。舉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當我在同一個活動裡認識了來自印尼的新生代偶像級演員、入圍過坎城的新導演、活潑又極有跨國合作意願的製片、很有想法的聲音設計、剪接等5個人,我對印尼電影的感受就是:天啊,好強!這不僅只是個人對特定國家電影的傾慕,同時也是加深大家對於與印尼電影工作者合作的意願。同一時間有5個人分別對外推廣印尼電影、印尼表演人才、印尼影展、印尼本身是多美好的國度時,你就深刻感受到了,團結力量大!

第三點就是跨越自己的舒適圈、去擴展自己作品的可能,那麼這也同時延伸了台灣電影的疆界。以我自己為例,我本來就計畫、預想自己的創作空間會在台灣、菲律賓(我母親的國度、我另一個家鄉)、甚至東南亞其他國家。我這個範本可能還太菜太小,那舉現在國際電影圈裡最為人所知的台灣新導演趙徳胤,他即是跨越了、或者說充分運用了台灣這個尚可稱自由、開放的海島型國家優勢。我們有了一個好到不能再好的地理優勢,我們有豐富的原民文化、漢文化、移民文化(尚待珍視)的匯聚,我們本就該多出去闖、廣納四方而來的精神,我認為這是台灣電影最大的瑰寶。

(文章主圖來源:2015 柏林影展 © Peter Himsel)

相關文章
近期徵件訊息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DOC NIGHT」
「製片人才工作坊」李屏賓、陳國富授課
2015亞太暨兩岸創意城市論壇
2015第六屆「2015 讓我們用影像改變世界 紀錄片培訓營」全台巡迴成果發表會8/9起跑
「我的紀錄片故事」招生中
2015西門町後街文化祭─懷舊電影影展
高雄拍短片巡迴放映+映後座談
【2015 CNEX紀錄片學院】熱烈招生中!
9/10-9/13 DOC+紀錄片國際工作坊 熱烈報名中!
尋覓源/原根─電影導演專訪工作坊
影像高雄 x 典藏駁二餐廳
2015年「第22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10/09~18@光點華山)
兩岸三地電影製片人研討會 報名開跑
【南門書院】八月份放映節目
【府中15】熱情愛電影-愛.情感的片刻
誠徵『第38屆金穗獎』主視覺及相關文宣品美編設計 (至8/31前截止)
「2015紀錄片行動列車」8月2日全台開跑
 
Doc Plus
DOCDOC-2015
醉生夢死
影像紮根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