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2009-08-21 | DVD |
《花園裡的螢火蟲》:點亮回憶裡的那片黑
導演  丹尼斯李
演員  茱莉亞羅勃茲、威廉達佛等
出品  美國 / 2009
發行  海鵬
文 / 快步向前走
麥可幼年時因為在親友面前朗誦了一首名詩「花園裡的螢火蟲」,讓一直吹噓兒子將發表全新創作的教授父親`(威廉達佛 飾)大感顏面掃地,從此父親經常藉故對他有諸多刁難與懲罰,唯有媽媽麗莎(茱莉亞羅勃茲 飾)依然對他疼愛備至。

長大後,成為小說家的麥可(雷恩萊諾 飾)將年幼時的點點滴滴,寫成一本新書「花園裡的螢火蟲」。隨之而來的卻是母親的遽逝,迫使回鄉的麥可必須重新面對關係上裂痕斑斑的父親…..

這是一個講述親情的故事,儘管氣氛並未充斥著溫馨幸福,流洩出的情感卻綿密深刻。明明是西方的電影,但家庭關係卻有一股熟悉的東方味,濃烈卻壓抑,彼此充滿著愛但不擅表達。

威廉達佛精彩演繹了劇中的父親查理,那股幾近歇斯底里的嚴厲,令螢幕前的我們同樣震懾。這父親是如此威權,如此不可理喻,偏偏又無法割捨。你清楚這不是喪心病狂的虐待,因為感受到他深藏心底的柔情,這屋簷底下的狂風暴雨只是出於那份恨鐵不成鋼的愛。這讓為人子的麥克無法義無反顧的痛恨父親,只能藉著零星的抗拒來表達不滿,最後疲倦的逃離。

母親麗莎扮演的一直是父子劍拔弩張關係之間的緩衝,一方面勇於指責挑戰丈夫的嚴厲,一方面懷柔安慰屢屢處於弱勢的兒子,這是一個讓人安心溫暖的角色,你知道再大的衝突都會有麗莎出面降溫調停。劇中最關鍵的轉折就是麗莎的過世,我跟劇中人物一樣愕然,少了這塊包容的海綿,不是半仙也算的出這局面是風雨欲來,只能靜靜期待之後究竟是一觸即發的衝突,還是漸行漸遠的疏離?

相比之下,麗莎的妹妹,珍的家庭就簡單多了,溫馨幸福,父慈子孝。我很喜歡麥克對於珍的小孩那種灑脫不經意的關注,他一方面以一個大孩子的身分加入他們,間接體驗失去的童年歡笑,一方面又以長輩的身分給予關愛,保護他們不要踏入自己經歷過的傷悲。看著麥克儘管有記憶裡有缺憾,心裡還是有著滿滿的柔情,除了疾呼「家庭教育真重要」,也暗嘆誰說人走了什麼都不能留下,這份愛就是麗莎留下最棒的禮物。

珍是裡面最有趣的角色。小時後叛逆不羈,有著麥克想追尋的成熟與直率,為人母後,卻成了標準的模範媽媽,循規蹈矩。她單手接住女兒擊出的平襲球那刻,我們知道他並未完全忘卻過去那段年少輕狂,所以當麥克因為帶著珍的孩子去瘋而被指責,看著麥克眼裡的錯愕,那表情投訴著「這不正是小時後你教我玩的把戲嗎?你怎麼變了?」,令人不禁莞爾。他忘記眼前的珍除了是他的親密好友,還是位母親。其實珍不是變了,而是有了更多需要保護的對象,於是堅強,於是勇敢,於是成長。或許哪天麥克自己有了那樣的對象,一切都會恍然明白。

《花園裡的螢火蟲》在導演巧意安排下,現實與過去平行交錯,這個鏡頭感嘆滄海桑田,下一個欣喜歷久彌新。在我們不經意的比較當中,同時也審視自己,發現時間的確改變很多事情,反省那一步是向前或是後退?有些確也禁得起千錘百鍊,這當下的我們是否珍惜?麗莎的過世逼使著父子必須面對他們的齟齬,但現實中的我們,或許不用等到這步田地才去處理一些平時難以正視的問題。

每個人心裡都有不願面對的難解迷濛,跟隨著故事的推演,每一個劇情轉折都像螢火蟲發著光,儘管微弱,但每一閃都給予觀眾欣喜和希望,讓人有了朝黑暗邁進的勇氣。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