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2008-09-12 | DVD |
《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
導演  布萊德安德森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珍妮佛傑森李
出品  西班牙/ 2004
發行  天空傳媒
文 / 洪健倫
人們總是說好片不寂寞,但是這一部片子自2004年上映之後在台灣可是被冷落了四年之久,終於在今年九月在台發行了DVD。但原中文片名譯作《迷魂殺陣》的它得以重見天日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搭上話題焦點-《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的順風車的關係。如此的推測從新的中文片名便可看出來:《「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The Machinist)。沒錯,這是一部由飾演蝙蝠俠的英國演員克里斯汀貝爾主演的電影。但是好像「克里斯汀貝爾」與「黑暗時刻」這用「黑暗」騎士和開戰「時刻」組合出的名字才是本片的片名,至於哪名「機械作業員」(machinist)的故事,倒似沒那麼重要了。這樣的例子在台灣還不少,諸如《 妮可基嫚之風情萬種》(The Portrait Of A Lady)、《白靈之面子》(Face)這些以明星為題的片名的電影,皆是獨立製片在台發行時採取的策略之一。不過,也許靠這樣的片名,才能讓它在擺滿DVD的架子上脫穎而出,讓更多觀眾見識到克里斯汀貝爾敬業的演出跟這一部精采的電影。

話說回來,克里斯汀貝爾在《黑暗時刻》中的戲份的確十分吃重。他飾演一名工廠機械操作員崔佛.雷斯尼克,崔佛為失眠所擾已將近一年,同時長期徹夜未眠也使得他身形變得非常消瘦。有天一個謎樣的男子艾文(John Sharian飾)出現在他身邊,伴隨艾文出現的還有一連串的謎題與事件。崔佛在解開這個謎團的過程中,漸漸的發現,這謎團的背後隱藏的,是一個讓他無法承受的真相。這部影片幾乎由崔佛這個角色獨挑大梁,加上克里斯汀貝爾為了演出此角色而在短期內減去了近三十公斤的體重,如此犧牲自我的投入,使得他在劇中的表現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飾演崔佛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機械操作員雖因失眠所苦,而每天過著昏昏沉沉的生活,但是偶爾總有些瞬間,他會突然因莫名的戒心而猶豫,停頓手邊的動作;此外,崔佛是一個工作態度嚴謹,非常注重安全的人,但是在故事中,為了尋找謎團真相,他不得不逼自己做出一些置身險境的行為;再加上後來崔佛因懷疑自己被週遭的人們玩弄,所以脾氣變得多疑、暴躁;這樣複雜的角色性格,讓詮釋崔佛一角成為非常有難度的挑戰。而崔佛這個角色也為克里斯汀貝爾贏得許多影展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除了克里斯汀貝爾精彩的演出之外,這部電影還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之處。第一便是電影呈現故事的方式。雖然《黑暗時刻》的故事架構與《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它運用相似的架構,仍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首先在畫面色彩上,不同於《鬥》片使用大量鮮豔、暖色調且寫實的色彩,來呈現精神分裂的敘事者(Edward Norton飾)心中嚮往的那種無序、百無禁忌的生活,並且讓敘事者因精神分裂產生的角色泰勒(Brad Pitt飾)穿上色彩鮮豔的服裝;《黑暗時刻》使用不同色調襯托崔佛的心境,在大部分的場景裡,鏡頭呈現接近非寫實的灰色調畫面,片中角色也穿著深色服裝來呈現崔佛可能因失眠所苦的陰暗生活。唯有崔佛在與應召女郎絲緹芙(Jennifer Jason Leigh飾)的房間裡纏綿時,畫面才因床具、膚色而呈現一絲絲的暖意,呼應著他們之間非金錢所能買到的相愛之情。在《黑暗時刻》之中色調最飽滿、最接近寫實的場景反而是最不寫實的地點-遊樂園的鬼屋,這間接暗示著觀眾,我們在鬼屋中看到的:斷掉的手、寫著「GUILTY」的牌子、車禍的場景等等,或許才是崔佛潛意識中最真實的一面。此外在結尾時,警局拘留所裡明亮潔白的場景,則與崔佛最後如釋重負的心境相互呼應,暗示著拘留所反而是讓崔佛能卸下重擔,安穩睡上一覺的天堂。

在敘事方式上,《鬥陣俱樂部》與《黑暗時刻》都使用了鏡框式敘事法。但不同於《鬥》片一開始利用主角的畫外的獨白挑起觀眾的好奇心,《黑暗時刻》的開場非常精彩。導演布萊德安德森大膽且巧妙地在片頭利用近焦鏡頭,先讓觀眾模模糊糊地從屋外看到主角崔佛在房間裡裹屍。接下來崔佛移動到前景,也就是攝影機所對焦的窗子,使得原來模糊的長鏡頭(long shot)變成了特寫鏡頭(close-up),面容消瘦、雙頰凹陷、又滿臉傷痕的崔佛占去了螢幕的整個左半部,此時影片名稱The Machinist慢慢的出現在螢幕的右側,如此的手法使得觀眾不禁思索畫面上這個人跟片名The Machinist之間有什麼關係,又或者是什麼原因,使此人變成這番德性。在這短短的一個鏡頭便看到導演與攝影精采而且細膩的安排。接下來在充滿懸疑鬼魅氣氛的配樂之下進行的棄屍行動中,崔佛把屍體踢下海時為何臉上表情充滿震驚,和只那個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男子為何人,則又在觀眾心中留下了許多問號。

隨著片中謎題一個一個的出現,《黑暗時刻》的故事利用了許多元素將的每一個問題與最後的真相緊緊相扣。其中最關鍵的元素是那張出現在崔佛住處冰箱上的便條紙,便條紙上「_ _ _ _er」的猜字遊戲﹙Hangman﹚因為其謎底的多種可能性,使這張便條紙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_ _ _ _ er」謎底可能是「Mother」、「Miller」、抑或是「killer」,不管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他們都與崔佛這個角色和整個事件起因息息相關。影片中另一個重要的元素,是重複出現的岔路,岔路第一次出現是在遊樂園的鬼屋裡,岔路交叉處的兩塊路牌上指示的「Highway to Hell」跟「Road to Heaven」則是主角在現實生活中逃避心中陰影的明喻,尤其當它們跟後來劇中下水道牆上標示的「A」與「B」、還有影片結尾公路上的「Airport」與「Downtown」路標並置時,其意義就更明顯了。

雖然因為崔佛必須穿梭在好幾個不同的謎題中來回奔走,所以影片情節推進的節奏不是非常的快速,比較像是盤旋前進,但是《黑暗時刻》在故事和影像細節的安排是非常細膩的,因此不但能夠成功的維持影片的懸疑感,更能讓觀眾在每一次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都能有新的發現。目前台灣僅發行「出租版」的《黑暗時刻》,出租版的DVD中並沒有收錄任何的花絮或特集。但是看到這麼精彩的電影,總是希望看完影片之後,還可以看到相關的影片介紹或導演講評,這就只能看看十月時發行的「直銷版」有沒有辦法滿足我們觀眾的胃口了。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