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2006-09-04 | 電影名人堂 |
夢境與真實的遊戲—大衛林區
文 / 黃怡玫
 身為一個獨立製片導演,大衛林區的名字卻廣為一般電視觀眾所知(至少在美國),主要是拜他唯一的電視影集《雙峰》(Twin Peaks)所賜,我記得在台灣也曾經有電視台播映過,但這影集在林區執導的第一季之後易手,之後的續集也失去了林區大膽的獨創性,這部影集在影視出租店應該都還找得到,有興趣的觀眾可以一試。若談到林區最著名的電影,《藍絲絨》(Blue Velevt)應該是當之無愧,這部電影在許多精神分析的課程中被用為輔助教材;它將父權結構、伊底帕斯情節、施虐/被虐的關係作了幾乎準確無誤的展演。另一部同時也是他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橡皮擦頭》(Eraserhead),則因其怪誕到極點的劇情與驚人的視覺風格,被許多影癡們奉為圭臬。當我說”驚人”的視覺風格,完全是一種平鋪直敘的描述,因為林區的電影裡對於暴力、色情的呈現是毫不修飾,甚至刻意地要驚嚇觀眾。有些觀眾會發現看他的電影叫人坐立難安,除了怵目驚心的暴力畫面外,任意跳躍於夢境、真實、想像、記憶的敘事結構常常叫人一頭霧水,還有那無以名狀的恐懼與慾望威脅著劇中人的同時,也直逼觀眾意識底層(甚至潛意識中?)。林區的電影滿足各種觀眾的期望,智識份子型觀眾熱中於解開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嗜血腥暴力的觀眾可能會血脈噴張,直接將自己投入角色認同的觀眾可能會提心吊膽地一同經歷一場奇異旅程,但林區對人類本能的暴力、慾望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這是一部怪異到了極點的電影,觀賞之前,建議各位忘記尼可拉斯凱吉在《絕地任務》、《空中監獄》裡的英雄形象,更別提羅拉鄧在《侏羅紀公園》系列裡的清新知性模樣,但是如果想要看看15年前,凱吉還頭髮豐厚、載歌載舞的瀟灑,本片就是凱吉迷不可錯過的作品了。凱吉也曾經是意氣風發,狂野不羈,穿著”象徵個人獨特與自由”的蛇皮外套的浪子,而不是從《遠離賭城》起建立的憂鬱、落魄的酒鬼。這部片還充滿了各種音樂類型,隨著公路逃亡之旅到不同的地區,搖滾、龐克、鄉村、爵士、甚至最俗濫的情歌,一樣不缺。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無法自圓其說,叫人手足無措的不成功作品,而其不成功部分原因來自於導演的不誠懇。
 這個年輕愛侶要逃離邪惡母親的魔掌而踏上的公路之旅,一路上被邪惡母親所指派的惡勢力阻擋的故事,導演還刻意引用了《綠野仙蹤》的典故,演出時確實才二十出頭的羅拉鄧,穿著蕾絲性感睡衣腳踏豔紅漆皮高跟鞋,這大概是影史上最顛覆的桃樂絲形象,但她追求”彩虹的另一端”的美好世界的堅決與毅力跟桃樂絲可是不相上下;但林區的電影中,沒有一個女性可以是天真無邪,免於憂慮的,羅拉不曾對賽勒(尼可拉斯凱吉)啟齒的是她少女時期的慘痛經歷。雖然羅拉追尋”家”的旅途上不曾遇到桃樂絲的伙伴,但母親化身的邪惡女巫倒是時時相伴,值得欣慰的是,最後神仙教母現身點醒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的賽勒,讓他回到羅拉與兒子的身邊,成就了美滿的愛情與家庭。
 簡直不可思議,林區竟然用了這樣卡通般地情節來完成人類夢想,不禁叫人起疑這真的是他的意圖嗎?還是在這整個故事背後有更深的隱喻呢?更別提整部電影中不斷出現可謂無厘頭的暴力場面,從一開始賽勒徒手殺害了原本意圖要殺他的黑人,殺手巴比意外轟掉自己的頭,鏡頭還清楚地拍出頭顱飛向天空砸在牆上的畫面,那一刻,我以為我看的是昆丁塔倫提諾的電影。不過本片中最駭人的畫面,我會選擇羅拉的母親用口紅將自己全臉塗紅的那一幕,這樣的內在暴力的呈現,比較符合林區的風格水準。為何我會說導演不誠懇,就在於這些暴力的呈現缺乏正當理由,於情節上來說不需要,於故事意涵(connotation)上來說也不具特殊意義。正如同美國知名影評人Roger Ebert所言,林區企圖用一種廉價的幽默來包裝這些暴力,但是卻叫人弄不清他真正的意圖。我看昆丁塔倫提諾的電影時,那些殺戮畫面的確讓人感到荒謬可笑,因為那過頭的血腥反而脫離現實,且塔倫提諾形式上的諧擬也十分明顯,讓人可以安心地嘲笑那些荒謬的暴力,但《我心狂野》中的暴力讓人無所適從,找不到出路,如果林區本意就是要拍一部讓觀眾坐立難安的電影,那麼我想他是成功了。

《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
相較之下,《穆荷蘭大道》則是大衛林區最標準的上層演出,利用記憶、夢境、真實的交錯,創造了一個帶有懸疑、偵探片緊張氣氛的心理劇。這部電影不曾在台灣做院線上映,也沒有發行DVD,但是卻叫許多影迷趨之若鶩,我想一方面是在金馬影展午夜特映場累積的聲譽(當時可謂一票難求),一方面是這種亟需高度專注與剖析能力的電影一向能引起電影愛好者的注意。娜歐蜜華茲在本片的演出驚人地出色,在電影的前後兩大部分可謂判若兩人,甚至還在電影中呈現了一次完美的試角演出,我一邊看一邊想,這部電影大概也可以當作演員教科書了。
 如果在此直接說穿了故事的情節,反而剝奪了大家看這部電影的樂趣,唯一能夠提示的是,這個故事極有可能是由娜歐蜜華茲所演出的角色的觀點來呈現;是的,我連她演出的角色的真正身份都無法透露,或者說其實我也不甚確定我的答案。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林區的大膽,他勇於挑戰觀眾對影像的解析能力,而不是像好萊塢電影一般非得鉅細靡遺(看看《香草天空》和其西班牙原版《Open You Eyes》,這是最佳範例);在真實、夢境、幻想、現實之間,並沒有明確的視覺風格差異(好萊塢最常用的便是黑白與彩色之分別),但我可以提供大家一點線索,在林區的電影中,往往灰暗的、暴力的、叫人痛苦不堪回首的,才是真實。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