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2011-09-30 | 電影研究 |
大唱老新潮:看《那個不多情》
文 / 陳亭聿

抬舉神色,也抬舉你的眼神,巧笑倩兮微側的顏容,座落在富肉感健康而窈窕體態之上,收腰的曲線設計,增加了肩斜線和袖窿線,由平面塑形改良成的立體塑形旗袍中。上了捲子,蓬鬆捲曲的洋派時髦,卻又梳理得宜,並似以教條綁縛上錦緞,復以傳統夾壓住飛絲的髮浪,只能暗地款送潛於溫良內斂之下的性感。飾演田玉鳳的鍾情,活脫是五零年代上海和香港出刊的準時尚雜誌─《良友畫報》的封面女郎,其贈送的月份牌中,帶著旗袍的傳統形象搖曳生姿地走出來,以高跟鞋蹬飛掩形束縛,以甜美又艷麗的濃妝紅脣,吹走純粹乖女形象的摩登麻豆、香江的瑪麗蓮夢露。

服裝時尚的產業,向來和綜藝事業致力討人喜愛引人眩目,彼此更互相加強與宣傳,力求渲染出一季的審美態度。除了報刊、平面媒體的印製與宣傳,流行音樂與大眾電影,更是複誦時尚聖經的絕佳載體。五零年代,資金週轉不靈的香港新華公司主事者、來自上海的影劇大王張善琨,因為喜愛國語時代流行歌曲,又鑑於當時香港製片環境不甚穩定,華語影圈左右分家局面未定,籌措資金也極不容易,在左支右絀的窘境中,起意將流行新歌和舊曲連屬成故事,拍攝完全以歌曲為主的歌唱電影。鍾情主演、低成本的《桃花江》一劇,首度啟用鐵三角:姚敏作曲,陳蝶衣作詞,並找到姚莉以低沉嗓音幕後為女主角代唱,他們協力完成足以延續話題和傳唱的曲調。該片甫一上映,一首接一首膾炙人口的插曲,乘著靡靡之音哼唱的便道進行催眠,觀眾也就不願也不知細究真偽,任對嘴與代唱哄得大家集體愛上片中歌藝雙全的摩登女子,並共同默許了雙份的聲名遠播。

繼而這種同質的歌唱片一部接著一部問世,光鍾情主演的就有十來部,片子劇情退居次位,流行歌曲原唱者、男女主角、以及片中客串的歌手,全都跟著電影黑白沖印、彩色印刷圖像及黑膠唱片的連載,成為大家戀物崇拜的收藏。電影除了提供一時的娛樂消遣,挑動青春情愫與追星話題之外,在心裡多半難以留下深刻的劇情、對白、或情緒深度,但包藏著的國語主題曲套裝,倒是如電視劇或音樂錄影帶般,以貌似新作的翻新複製手法,補強著長輩們對當時電影歌星的記憶,成為許多人對五零年代美好懷舊之情的戀棧與寄託。1956年,製作《那個不多情》的王天林導演,於同年至少還監導了十部以上類型劇作,其產製之效率和效果可見一斑。 

《那個不多情》於五六年歌唱片盛期,由製片人張仲竹、導演王天林製作。劇情主線聚焦於從澳門來唸音樂專修學校並寄宿於香港姊姊家的漂亮女學生,惹來眾人拜倒裙下、爭相追逐,又弄得姊姊誤會丈夫與人有染,但最後仍和曾江飾演的音樂班同學修成正果,儼然是一部典型的歌唱愛情喜劇片。片中除了「鍾情/姚莉」的當紅女角及代唱組合,也邀請了中國歌后張露和小周璇董佩佩加入客串,她們在片中飾演自己,分別演繹各擅的曼波夏威夷曲風,像是張露的《呼拉拉夷》、《跳一個曼波》,及嬌甜的中國風小曲,如董佩佩的《花生米》和《花開粉蝶來》,為劇中的音樂元素頻添新意,張羅各種觀眾的需求;除了為劇中角色曖昧的內心戲交代心事,有助理解和橋接畫面;鋪張出時尚華麗的香港摩登國際都市氛圍;也一邊搭上便車、順勢行銷個人最新專輯(電影裡又可植入廣播、又有影音、還可安插現場表演的氛圍,並且以劇情聯想歌詞意涵幫助記憶)。片頭播送《那個不多情》一曲,更以廣播介紹姚莉跟他這首時下新曲;片中亮晃晃地高調寫上張露和董佩佩的大名,即不難辨識直白且稚拙的置入性行銷手腕。 

《那個不多情》一片無論形式或內容皆或多或少從內地複製海派作風,或直接舶來洋派風情,玉鳳和嘉樹的約會是上歌廳、舞廳;大老闆尤光熙在高樓宴請雞尾酒會。剪入美國默劇電影中現在或已老掉牙的喜劇橋段:看四眼佬和四眼佬妻揪耳打情罵俏,看同大肚腩鄰居卡關於窄小的樓梯間,看東方紫和尤老闆拉著程逸夫說媒的左右為難。而當鍾情唱著〈一個蓮蓬〉,在浴室牆後叮叮咚咚雲霧周身,玉腿和香肩卻曝曬在螢幕上,畫面中的姊夫程逸夫和作家東方紫的動作,也似乎鼓勵著觀眾轉頭直視或透視隱約的水珠紗籠,享受過濾掉罪惡感的性感鏡頭,企求逼近夢露示範過的大眾化性感符號。國語的流行歌詞加上西洋的符碼製作手法,合璧的畫面與音樂,歌詞文字雖淺白平易,卻往往因畫面的想像而有新的言詮空間。 

《那個不多情》駕輕就熟的娛樂歌唱片產品至今最能觸動我們的,已非昔日撩動五零年代觀眾的新潮洋味,而是一種名為懷舊的另類異國風情。現代化的前哨站──上海和香江雙城不假思索的娛樂和西化,在電影上暴露出缺乏反思深度的盲目跟風。但複製與建構的密度與份量,加上對經營深度向來步步為營的歷史時間,竟在半世紀後的今日,在模擬著古早味的魷魚羹麵或故事館中貼張海報、放包火柴盒,也著實釀出一種深沉的文化魅惑力,像是酒麴等待的甜酒釀,舊甕裡的味噌蘿蔔塊,古法陳年的好味道,多了故事提味,咀嚼起來也就更津津有味了。


(本文作者陳亭聿為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生)


「經典華語歌唱電影」專題前期文章:

第325期  往事有誰為我數:看《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文/吳家瑀)

第326期  重看1975年的「歌唱愛國政宣佳作」:熱血國片《梅花》(文/梁云繻)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