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2011-06-10 | 對白解析 |
小說家的真實人生:《珍奧斯汀的獨白》
導演  Jeremy Lovering
出品  英/2008
延伸閱讀  http://www.imdb.com/title/tt1076240/
文 / 簡滋儀
Fanny: What if there’s someone better? What if I marry Mr. Plumptre and I never meet him? Someone better, I mean. What if I pass him on the street and I never know that he was the one?

Jane: And what if you do meet him and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Fanny: But if I loved him then nothing else would matter.

Jane: In heaven’s name, what gave you that idea?

Fanny: Well, it says in all of your books.

Edward: If that’s what you think they say, my dear, perhaps you should read them again.

---



Jane: Happiness in marriage is entirely a matter of chance.

Madame Bigeon: But the fuss we make about who to choose… And love still dies and money will vanishes. And every woman, spinster, wife, widow, every woman has regrets. So we read about your heroines and feel young again and in love and full of hope as if we can make that choice again.

---



Mr. Bridges: I wouldn’t have prevented you from writing if that was your fear.

Jane: How could I have written if we’d been married? All the effort of mothering…We’d have been too poor.

Mr. Bridges: You’re poor anyway. We’d made each other laugh.

Jane: Is that what marriage is?

Mr. Bridges: I suppose no man of flesh and blood would ever be worthy of the creator of Mr. Darcy.

Jane: You’re all quite wrong about him. He wouldn’t have done for me at all.
芬妮:如果還有更合適的人呢?如果我嫁給Plumptre先生而沒有遇到他呢?我是說,更合適的那個人。如果我在街上跟他擦肩而過,卻不知道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呢?



珍:那如果你真的遇到他了,而他卻是個窮光蛋呢?

芬妮:但如果我愛他,那其他的事就都不重要了吧。

珍:天哪,是誰教你這樣想的?



芬妮:你所有的小說都是這樣說的。

愛德華:如果你覺得它們是這個意思的話,親愛的,也許你該再重讀一遍。



---



珍:婚姻是否幸福完全取決運氣。



Bigeon夫人:但我們仍會為了挑選誰而煩惱…愛仍然會死去,金錢也會散盡,但每個女人、終生未婚女子、妻子、寡婦,每個女人都有遺憾。所以我們去讀你小說裡的女主角,重新感覺年輕,再次戀愛,充滿希望,好像我們又能重新選擇。





---



Bridges先生:你擔心的是婚後我會阻撓你寫作,但我不會。

珍:如果我們結了婚,我又會寫些什麼呢?成為母親而終日勞碌…我們會過著很窮苦的日子。

Bridges先生:無論如何你都是窮啊。至少我們可以讓對方開心。

珍:婚姻就是那樣嗎?

Bridges先生:我想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男人能與達西先生的創造者相配。



珍:你對他的理解完全錯了。他什麼都不會為我做。
英國女作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從來不曾被遺忘。除了小說作品屢次被翻拍之外,讀者們也不難在其他電影裡發現她筆下幾個經典的角色,如1995年《獨領風騷》(Clueless)裡的「現代版艾瑪」──雪兒、2001年《BJ單身日記》裡的達西先生,甚至在《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2007)裡,每個人都能在她的作品裡看見自己的經歷,奧斯汀儼然已成為探討女性愛情和婚姻的共同語言。而對於這位洞悉愛情的女作家,讀者們當然也好奇她個人的感情故事,比較有名的是2007年的《珍愛來臨》(Becoming Jane),講述奧斯汀的初戀,而2008年BBC製作的《珍奧斯汀的獨白》(Miss Austen Regrets)結合了奧斯汀的生平故事、書信和作品的情節,揣摩最貼近奧斯汀文字的對白,更加寫實的描繪出未婚奧斯汀晚年的景況。

故事一開始,珍奧斯汀受到姪女芬妮的邀請前往「鑑定」芬妮心目中的Mr. Right。當時奧斯汀已是頗富盛名的作家,芬妮理所當然地找這位「愛情專家」姑姑來諮詢。在小說的完美結局之外,我們和芬妮一樣總想在現實生活中確定對方是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the one〉,萬一不是該怎麼辦?萬一還有更好的人,而我卻錯過了呢?當芬妮提起這樣的疑問,奧斯汀反問:「那如果你真的遇到他了,而他卻是個窮光蛋呢?」奧斯汀的小說裡的愛情,若到了論及婚姻的地步,總不免得和對方家族的財產放在一起考量,那是當時非常真實的狀況。而她的小說中,所謂最後真愛的結合,對愛德華〈奧斯汀的哥哥〉而言,不可能完全和經濟因素脫節。奧斯汀家晚年經濟狀況愈趨窘迫,奧斯汀的母親、甚至於奧斯汀本人對於自己的未婚有些無法釋懷,財產不免終究成為最現實的考量。〈有看過《珍愛來臨》的讀者應該也記得,奧斯汀最後和男主角Tom Lefory分開也是因為雙方都太過窮困,私奔的後果不但破壞自己的名譽,也會拖垮整個家族。〉

奧斯汀與Tom Lefory的初戀,在《珍奧斯汀的獨白》裡也有提到。但是奧斯汀告訴芬妮:「我告訴你這件事是因為我只為他難過了五分鐘,然後就過了。」反而是片中碰觸到的兩段「差點成了」的婚事:Harris Bigg〈奧斯汀曾答應他的求婚,但隔天即反悔〉和Edward Bridges〈奧斯汀拒絕了他的求婚〉成為奧斯汀母親念念不忘的遺憾──奧斯汀終究無法嫁給她不愛的人。但當奧斯汀晚年貧病交迫,又無法靠寫小說給母親和姊姊一個舒適的生活,或許在某些時刻,這也成為她唯一的遺憾。

奧斯汀還有一段沒有緣分的感情,是與哥哥亨利的外科醫生Haden,就像奧斯汀母親所說的:「說到珍,你可別告訴我她對男人不感興趣了(But Jane, you’re not going to tell me she’s not interested in gentlemen.)。」即使年近四十,她還是情感豐沛,但是她已不再年輕,多少壓抑著期待。第二段對話裡頭,Bigeon夫人察覺到奧斯汀的失落,她以一個讀者的身分提醒奧斯汀,為什麼大家都愛讀你的小說,特別是女人?在愛情的選擇當中,誰不曾為此煩惱?誰又不曾留下遺憾?但是在奧斯汀的小說裡,讀者們得以從現實生活中脫困,雖然過程中同樣為了選擇而苦,但這一次,愛情和所有外在的社會、經濟狀況得以取得平衡,讓人重新燃起熱情和希望。

十幾年過後,曾經向奧斯汀求婚的Bridges先生已有了家室,這次重遇奧斯汀還是忍不住提起曾經可能的婚姻。但是奧斯汀的作品如前段所說,雖讓人再次充滿了熱情,但熱情只屬於年輕情懷,存在於那些婚前的愛情故事,因此沒有一部奧斯汀的小說是有關婚後生活。如果奧斯汀當時選擇了任何一個好的歸宿,她還能寫出這些作品嗎?只是她終究忍不住感嘆,原本想靠寫作讓自己生活獨立想法沒能發揮作用,她完美的達西先生到頭來也沒有幫助到她。奧斯汀生病那幾年,知道到自己來日不多,拚命將腦海裡的人物和故事都付諸文字,是她最後的不甘心。

芬妮一開始向奧斯汀「諮詢」,希望以姑姑的眼光來挑選丈夫。但是就如同奧斯汀形容自己:「像不會煮菜的人在寫食譜(Like someone who can’t cook writing a recipe book.)」,一個沒有結婚的姑姑怎麼能提供好的意見呢?芬妮得知Plumptre先生和別人訂婚之後,轉而責怪奧斯汀:「你只會在你的生命中虛張聲勢…我怎麼會以為你懂得愛的真諦(And at your time of life, making a spectacle out of yourself…How could I ever have thought you knew the first thing about real love?)?」

但是如果奧斯汀真的不懂,至今讀者不會仍然在她的作品中找到與自己情感相符的投射。經濟和健康狀況不斷走下坡的那幾年,奧斯汀終究不願意與「沒能結婚的遺憾」妥協,結尾那封給芬妮的信,也給兩百年後的讀者:「當我望向窗外,看見深夜如許,我覺得這世上似乎再也沒有邪惡與悲傷,你是我生命中的歡樂泉源,芬妮,現在聽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吧(When I look out on such a night as this, I feel as if there could be neither wickedness nor sorrow in the world. You are the delight of my life, Fanny, listen to your own heart now.)。」奧斯汀的小說裡,總是在最後讓我們「突破萬難」,剔除掉一切不完美和不快樂的結局,但小說是小說,與現實不同,她自己也知道。奧斯汀的讀者啊!闔上小說的那一刻,她並不要你應用在生活當中,她想告訴你的是,雖然不免會有遺憾,但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刻,還是要記得傾聽自己的聲音,跟隨自己真實的心意。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