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2011-04-01 | 別看字幕 |
《博物館驚魂夜2:決戰史密森尼》Night at the Museum: Battle of the Smithsonian
導演  Shawn Levy
出品  美/2009
延伸閱讀  http://www.imdb.com/title/tt1078912/
文 / Lydia
Khamunra: He knew the baby brother. Mother and father always gave him the best of everything. And I do mean everything; they even gave him the throne. The throne which was rightfully mine.

---



Emelia Earhart: Now Listen and listen good, I can help you. I want to help you, and not because I like you, which so far I don’t, but because I smell adventure and damn it… I want in.

---



Khamunra: Moonlight is wasting and the time is short.

Napoleon: Short? Why did you look at me when you say short?

Khamunra: Sorry, slipped out.



---



Ivan the Terrible: People always say Ivan the Terrible is so terrible: “God I’m so scared of Ivan; he’s bad news,” when in fact,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is “Ivan the awesome!”

Khamunra: “Ivan the Awesome?” It’s not really catchy, is it? “Ivan the Terrible”… that really pops.

Ivan the Terrible: But I wasn’t terrible; in fact, I was quite an effective leader.
卡曼拉:他認識老么,最受寵的兒子。爸媽總是把最好的都給他,連王位都給他了…王位應該是我的才對。





---



艾蜜莉亞:聽好,我可以幫你。我想幫你不是因為我喜歡你──我目前並沒有,而是因為我聞到冒險的味道,我想參一腳。





---



卡曼拉:時間很短,月光在消逝著。



拿破崙:短?你幹嘛看著我說短?



卡曼拉:抱歉,我是無心的。



---



恐怖伊凡:大家老是說恐怖伊凡很恐怖,「我好怕伊凡,碰到他就慘了」事實上,正確的翻譯應該是「神奇伊凡」才對!





卡曼拉:「神奇伊凡」?這樣不太順口吧!「恐怖伊凡」真的很響亮。



恐怖伊凡:可是我不恐怖,我是有效率的領導者。
電影的續集很容易落得吃力不討好;尤其博物館驚魂夜第二集,其中一半的角色都已為觀眾所熟悉。幸而續集的故事設定發生在另一間規模更大的博物館──史密森尼(Smithsonian)。新面孔製不但造了新的笑料,更為本片增添了新鮮感。

本片一開始就交代博物館守衛賴瑞的近況:他轉行賣起自己發明的手電筒了。雖然賴瑞商場得意,但偶然回到老東家卻發現博物館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館藏即將數位化,而展品幾乎將全數送去規模居全球之冠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倉庫慘遭「冰封」。不捨的漣漪在賴瑞如靜水的心中悄悄擴散,直到得知能喚醒「展品朋友」的魔法金牌也意外被送走,他終究決定闖進去阻止一場可預見的「大亂鬥」。從原文片名就能看出,史密森尼博物館終究逃不過這場騷動,而真正的趣味就在於主人公闖入後與許多留名青史大人物的交手過程。

現代的教育倡導一個概念:許多「壞孩子」並非愛惹麻煩,他們只是希望得到關注。而本片中的「壞孩子」──卡曼拉,就是標準的「爹不疼、娘不愛」。他嫉妒法老王弟弟阿卡曼拉受寵得勢,一心想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卡曼拉的心理不平衡在劇中被放大後,其行徑便顯得滑稽。賴瑞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倉庫中初次見到卡曼拉就感到了威脅,於是馬上拿出商場技倆開始套交情:「在紐約,我認識你弟弟阿卡曼拉。」但弄巧成拙,反倒翻出了卡曼拉的一肚子怨懟:「他認識老么,最受寵的兒子。爸媽總是把最好的都給他,連王位都給他了……王位應該是我的才對。」

在劇情的安排下,男女主角的邂逅倒是頗典型的「冤家路窄」。賴瑞原本即非心甘情願地淌這趟混水,然而他眼中的麻煩事卻正對艾蜜莉亞(Emelia Earhart)的味。艾蜜莉亞是美國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家,在美國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不僅親身驗證「巾幗不讓鬚眉」的口號,更激勵許多女性同胞的自我意識。因此,艾蜜莉亞在片中「復活」後,即被塑造出極具冒險精神而又勇於接受挑戰的形象。然而,如此迥異的性格使得兩人一開始就有些不對盤。躲避卡曼拉的追殺對艾蜜莉亞而言就如遊戲一般充滿新鮮感,她告訴賴瑞:聽好,我可以幫你。我想幫你不是因為我喜歡你──我目前並沒有,而是為我聞到冒險的味道,我想參一腳。英文口語中,經常使用“which”作為補述之用,但中文的語法裡面並沒有相對應的詞彙。因此遇到這種原文,通常需要斟酌句意而翻。以此段為例,稍作修改可以譯文更順暢:「……我不是因為喜歡你才幫忙──事實正好相反,我是看在能夠冒險的份上才樂意參一腳的。」

本片跳脫一般加諸於反派角色的框架而為其注入許多笑點。反派頭子卡曼拉和嘍囉拿破崙的對話即為一例:卡曼拉想趕在天亮前盡快得到打開陰間之門的密碼,於是當他號召到一票同黨後即催促著:時間很短(short),月光在消逝著。此話立刻觸動了拿破崙敏感的神經:短(short也有矮之意)?你幹嘛看著我說短?大家都知道,拿破崙並不高;甚至有人會開玩笑說他之所以南征北討就是為了填補心理上對身高的缺憾。這個分析的正確性實已不可考,但本片再度利用對名人心理的揣測製造笑料:也許拿破崙對身高的不滿已經內化入潛意識中,因此「短」這個字便如同開關一樣,隨時會誘發他變得神經質。而卡曼拉的反應也很有趣,他非但沒有否認,還道歉:抱歉,我是無心的(Sorry, slipped out.)。卡曼拉的反應將現實中一般人隱而不宣的想法做了戲劇化的放大效果。由於他是反派中唯一的虛構人物,當言行舉止能跳脫歷史印象的窠臼,其角色自由度也相對的大。

不止拿破崙滿腹委屈,本片提供反派們大吐苦水的機會。「恐怖伊凡」是16世紀中俄國的一位沙皇。他在位期間,國土擴張了將近十億英畝,並促使俄國成為一個多元民族與信仰的帝國。然而歷史並未對伊凡做出一面倒的正面評價,他陰晴不定的脾氣幾乎和其功績同富盛名。事實上,據後人推測,伊凡有間歇性的精神疾病,甚至傳言說他曾失控而致其王位繼承人伊凡王子於死地。然而世人對這位性格複雜的君主誤會可大了。當時人們給他「恐怖伊凡」(Ivan Groznyi)的封號,原意其實比較接近「偉大的伊凡」而非如英文字面上的解讀,但若他的性格黑暗面屬實,則這樣的誤會也許不是空穴來風。片中伊凡抓住機會即自我辯護:大家老是說恐怖伊凡很恐怖,「我好怕伊凡(Ivan the Terrible is so terrible),碰到他就慘了」事實上,正確的翻譯應該是「神奇伊凡」(Ivan the Awesome)才對!縱使卡曼拉吐槽道:「神奇伊凡」?這樣不太順口吧!「恐怖伊凡」真的很響亮(really pops)。堂堂沙皇總得挽回顏面:可是我不恐怖,我是有效率的領導者。

有評論指本片過於賣弄特效,但其中根據角色特寫所製造的笑料仍不可小覷,至少,本片用心揣摩人物心境,讓編出的對話內容引起觀眾對歷史人物的好奇心,實在功不可沒。通常喜劇片的氣氛輕鬆卻不見得容易翻,畢竟東西方笑點不同。而本片的翻譯,整體而言算是有抓到精隨,也不會出現太多偏離生活用語的「翻譯語言」,因此觀賞的流暢度便得以維持。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