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 |
|
2015-04-09 |
|
重建的影像:以棉佳蘭作為方法 |
我以棉佳蘭(Mengkerang)作為方法,重新面對與思考我的出生地馬來西亞的歷史、政治脈絡,以及民族、國族國家等看似抽象又在每日生活中那麼切身的種種框架與命題,也同時透過重新思考影像和政治(影像政治而非政治影像)、幻象、共同體、歷史以及地理學之間的關係,來試圖重建一種超越「影像」,具備「解放(幻影和影像的再現宿命)-毀壞-召喚」動能的影像…… |
|
|
|
|
501 |
|
2015-04-01 |
|
高雄電影館「女神殿影展」中的兩部M:雷奈的《通俗劇》與高達的《輕蔑》 |
放映室看過試片後,傑瑞當場簽支票給保羅(編劇費的簽約金),竟要女翻譯員彎腰,把人家背部當桌面!荒誕離奇神似費里尼1960年《生活的甜蜜》男主角狂歡時,把趴下的女人當馬騎,或是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第凡內早餐》裡的中產階級派對的謬與蠢。只是,《輕蔑》這一招外加階級歧視、性別歧視,與美國人的財大氣粗。 |
|
|
|
|
|
|
498 |
|
2015-03-10 |
|
Boyhood《年少時代》:「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
Boyhood的諸位人物,皆努力「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廣義上可視他們同屬一個社群。十二年內他們做了系列人生決定,透過身體、容貌及行為的遞進變化,講出了「這群人」的hoods,或早或晚都已「長大」,有的先自立再自決,有的先自決後自立。 |
|
|
|
|
496 |
|
2015-02-12 |
|
2015柏林影展現場快訊 |
本月6日開始的柏林影展目前有哪些精采亮點?觀摩單元部分,今年有哪些大師新作與精采影片?快看【放映週報】的現場第一手直擊!有大師韋納荷索、文溫德斯的最新作品,也有《NO》導演智利導演帕布羅拉雷恩打入競賽單元的《El Club》,趕緊先來聞香! |
|
|
|
|
|
|
484 |
|
2014-11-11 |
|
時代的稜鏡––《68:法國學運紀事》 |
《68:法國學運紀事》除了收錄豐富與甚至是罕見的影像資料、細膩深入的旁白,對不同屬性的觀眾更具吸引力的且在於導演用具有效率、卻也意味深長甚至詩意的方式呈現此些事件,使此些歷史時刻滿載具高度感染力的戲劇性,卻並不因此被簡化和扭曲…… |
|
|
|
|
476 |
|
2014-09-18 |
|
《露西》裡的USB隨身碟與雲端科技 |
不少人說《露西》是探討哲學的電影,我倒是發現盧貝松很聰明地利用史嘉蕾喬韓森的身體、台北這個異國都市,還有人與動物/自然世界之間的對比剪接,拍了一部可以回推到《科學怪人》的科幻電影…… |
|
|
|
|
471 |
|
2014-08-12 |
|
奇士勞斯基的水晶球 |
如果,記憶是陷阱,那黑夜降臨,薇若妮卡的水晶球,是否能不再映射世界?不再轉動世界?黎明之前,就放任一個人在邊界模糊的大地上,沉入自己的陷阱。 |
|
|
|
|
466 |
|
2014-07-07 |
|
主題城市波蘭華沙 10個你不可不知的關鍵字 |
走過二十世紀的戰火、屠殺與鐵幕歷史,波蘭從1990年代至今漸漸轉型為政治經濟開放自由的國家,當代波蘭電影的多元豐富,正反映著她的旺盛活力。但要了解波蘭電影,我們還是必須追溯過往,看看造就這一切的影人們,是如何從艱辛的路途中找到創作的根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