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1 |
|
2013-07-05 |
|
蔚藍海岸餘暉中的青春光影 -《印象雷諾瓦》 |
本片是一部為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晚年生涯映出反光的溫情詩篇,導演吉爾布都將雷諾瓦家庭的細節輕巧交疊,但鏡頭始終集中在黛黛的青春象徵著老畫家生之慾望的泉源。它是段為雷諾瓦生命餘暉著上色彩的慢板旋律,也是為大導演尚雷諾電影生涯鋪陳印象的細膩合聲…… |
|
|
|
|
410 |
|
2013-07-05 |
|
一場日舞影展之後 |
花蓮超乎西部想像的狹長空間,使得每一次文化活動場址的選擇都直接涉及誰是這場文化活動主要對話對象的思考。學校?市區?還是部落?地理空間的客觀限制,讓不同身份的共同參與相對困難,無可避免形成排他性的觀眾組成。 |
|
|
|
|
409 |
|
2013-07-05 |
|
間際性影像:電影與攝影 ── 記蔡明亮的《化生》 |
蔡明亮在2012年年底為北師美術館「序曲展」所拍攝的短片《化生》,一方面,體現了電影創作者持續以藝術家之姿思考與實踐影像思想的殊異方式;另一方面,這部僅僅由五個鏡頭(包括最後一張融接的照片)所組構而成的三十二分鐘影像段落,展現了蔡明亮企圖連結電影、歷史記憶、美術館,抑或,辯證靜照、繪畫及藝術和生命之思路。
|
|
|
|
|
408 |
|
2013-07-05 |
|
《最好的時光》裡歌曲唱出的第四段歷史 |
前次在〈《最好的時光》:〈戀愛夢〉裡的第六首歌〉一文中提及,《最好的時光》裡關於歌曲的演唱者與發行日期等明顯錯誤,很可能是侯孝賢用來提醒觀眾影片的歌曲甚有可觀的線索。我想,這個觀點需要進一步做些說明。 |
|
|
|
|
407 |
|
2013-07-05 |
|
中國銀幕,女性鏡像 |
中國女性從二十世紀初至今的生存與精神狀況,女性形象如何在銀幕上被呈現,這種再現如何映射並再造女性在現實中境況及相關討論話語,與中國一個多世紀來經歷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變革密切相關... |
|
|
|
|
406 |
|
2013-07-05 |
|
天才與權力拉鋸的巨大寓言:米開朗基羅《萬世千秋》 |
西斯汀禮拜堂雖然是以修建者教皇西斯圖四世(Sisto IV)來命名,但世人印象中,賦予這禮拜堂巨大生命的卻是朱里亞斯二世的雄心與霸氣,米開朗基羅在教皇的手下,彷彿只是一枚棋子,為人間最高的權勢做出榮耀上天的巨大功績,這部傳記影像搬演著權力與才華的拉鋸、是締造功業與創造精神的對比,也是偉大的人格在困境中激發巨大能量的寓言…… |
|
|
|
|
405 |
|
2013-07-05 |
|
《最好的時光》:〈戀愛夢〉裡的第六首歌 |
《最好的時光》似乎透過歌曲的安排,暗暗搖旗吶喊要觀眾去注意影片對於過去歷史呈現的細微處。果不然,我又多看了幾遍之後,發現在〈戀愛夢〉裡有另一首沒有被影片相關資料指出,也沒有影評人提及的台語歌曲…… |
|
|
|
|
404 |
|
2013-07-05 |
|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導演 |
諾蘭很細微地操弄經典電影語法,拿他和小津安二郎相比,後者經常完全脫離經典語法,視之若無物,而諾蘭的影像實驗恰好相反,往往來自於他對經典語法的深入精準掌握,他的電影中這種例子俯拾即是…… |
|
|
|
|
|
|
402 |
|
2013-07-05 |
|
曙光女中的兩堂電影課 |
最近有機會受邀到新竹曙光女中的人文營演講,除了與學生們討論影片故事的意義以及電影手法外,我也選擇不同國家與導演刻畫孩童與青少年的影片片段,讓學生在幾個小時內有機會看到各類不同影片的樣貌以及透過電影所凸顯的議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