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7 |
|
2022-01-04 |
|
【文協】凝視家庭記憶與時代:日殖時期持攝影機的台灣人們《鄧南光之風景寫真》 |
系列影片轉折來到鄧南光眼裡的日本,《熱海鬼怒川溫泉》在看似充斥著抵達日本街頭的興奮感以及對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充滿好奇的遊記影片中,很突然的穿插著毫無背景的「持攝影機的男子」,似乎在提醒觀眾這是旅遊錄影。後半段還刻意拍攝同行友人集結女子們的擺拍攝影,猶如當代的外拍團。 |
|
|
|
|
707 |
|
2022-01-05 |
|
潛影中的星叢:紀錄片《甘露水》的微光與深淵 |
本文以紀錄片《甘露水》出發,首先,檢視其作品敘事語彙與特殊修辭,試圖提出於黃、林兩人創造的視相場域中迸發出的某種無意識與「共時」。其次,討論紀錄片創造的一種「自覺」性。最後,試圖考慮紀錄片與展覽的關係,以非線性史觀討論「啟蒙」,提出紀錄片如何呼應,抵達如同阿岡本、班雅明論述的特殊位置。 |
|
|
|
|
706 |
|
2021-12-24 |
|
【文協】致憤青:1968怎麼了?台灣與世界左翼思潮的距離 |
為什麼以68年為界?那年五月,法國左翼學生不滿當局保守,發起大規模抗爭,將近一千萬人參與罷工,國際金融市場宣布法朗停止交易,當時準備慶祝就任十周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逃到德國,社會癱瘓將近2個月。於此同時,社會主義浪潮在世界各地襲捲,人們的思想震盪,秩序搖晃,彷彿整個宇宙就要上下顛倒過來。 |
|
|
|
|
706 |
|
2021-12-27 |
|
【文協】《紅在革命蔓延時》影片背後一些故事 |
在這部作品製作的70年代,對時事有一定了解的觀眾對裡面幾張面孔並不陌生,所以影片並沒有太多情境的介紹,而是直接在不同的事件裡剪接,這樣的作品對現在的觀眾來說,應該只認得出卡斯楚與切格瓦拉的身影,本文整理幾個影片背後故事,消滅部分資訊障礙,引介本片珍貴之處,服務買票的觀眾。 |
|
|
|
|
705 |
|
2021-12-15 |
|
【文協】《不屈的魂靈-楊逵》:多聲交響下的文學家肖像 |
在本片發行約25年後觀賞,我認為除了可以通過楊逵的行誼事蹟,反思今昔的文化與精神傳承,也不妨關注片中反映之尚未重塑的敘史措辭、未經轉化意義的空間場景,將導演採集到的眾家之言,與晚近由楊家後輩積極提出的經驗細節和詮釋觀點做相互對照。 |
|
|
|
|
|
|
703 |
|
2021-11-14 |
|
【金馬】《少年》:國安法與疫情夾殺下,劇情電影的「如何重現」與「為什麼重現」 |
本篇文章希望由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剪輯的《少年》切入,輔以今年度的《花果飄零》、《日常》等劇情作品,討論香港電影創作者在國安法與疫情夾殺下,所呈現的創作限制與突破。進一步,本文希望指出,在非紀實作品展現「如何重現」運動場景的同時,面對多重媒介的影響與題材的特殊性,更需要思考「為什麼要重現」的問題。 |
|
|
|
|
702 |
|
2021-10-31 |
|
【台中動畫】給母親河的一封情書:複合媒材的實驗動畫長片《群島》 |
費利克斯・杜富爾—拉佩列耶的作品《群島》在使用各種混合的繪畫材料、風格與技法之外,還加上紀錄片、照片、地圖、當代影片等影像媒材,並經常以疊影的方式呈現,若是不熟悉魁北克歷史的觀眾,絕對是充滿疑惑且完全無法進入動畫帶來的龐大歷史資訊。 |
|
|
|
|
702 |
|
2021-11-01 |
|
【台中動畫】在暴力與禁忌的社會中感受愛:以塔利班為題材的動畫電影《我的陽光之地》 |
擅長透過圖像隱喻與描繪人臉表情的導演,曾在《Reci Reci Reci》(1991)、《This Could Be Me》(1996)與《Tram》(2012)等片中,以圖像轉譯的方式探討人際之間的溝通、社會規範、女性的身體情慾到愛等,透過非文字語言,以流動影像搭配輕快且精緻的音樂節奏,在幽默中提出社會上看似不公平卻依然存在的價值觀。 |
|
|
|
|
701 |
|
2021-10-10 |
|
【北影】時間裡的海:談《軍中禁戀》 |
在什麼樣的、誰的回憶裡,音樂和畫面能夠如此交纏又破碎?不妨先將整部電影,當作是Galoup的向死意志和人生跑馬燈間,糾纏搏鬥,最後昇華到了既孤獨又喧囂的來世吧!這三次音畫片段之於整條敘事軸線,就好比Sentain之於Galoup的回憶,美得讓人不知所措,打亂了好不容易在陌生環境裡建立起的內在秩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