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2 |
|
2015-11-04 |
|
酷兒影展與高雄電影節佳片中的男色與貞淫 |
他在夜店邂逅少男泰勒,帶回家跟原先男友班尼特(Zachary Quinto飾演)3P,第二天早晨餐盤裡3個扁圓甜餅,妙喻。麥可講學授課,說到異性戀與同性戀這些字彙是近一百年才產生的,不該有這種區分,現在要縫合。這時鏡頭由白人學生切換到黑人學生,高招。 |
|
|
|
|
531 |
|
2015-11-02 |
|
心靈視像的記錄者:黃庭輔 |
黃庭輔,熟悉台灣紀錄片必然不容錯過的名字。勇於嘗試紀錄片的實驗形式,讓他有著鮮明的作者印記,作品多次入圍國內外重要影展的肯定,始終保持獨立製片的姿態。如果我們回到黃庭輔的創作脈絡,在1987年解嚴前後,他熱切地感受到時代巨變的躁動,走入因發展需求即將拆除的鐵道驛站、軍事廢墟,捕捉解嚴將逝的時代餘味。 |
|
|
|
|
|
|
|
|
528 |
|
2015-10-09 |
|
陳玫君的深度電影解讀與浪漫情書——《李香蘭的世界》 |
李香蘭中文流利,以她生長的年代,一般中國人未必能講普通話,她的「京片子」字正腔圓,比中國人還中國人,甚至多少年後的1950年代到1960年代引領港、台、星、馬風騷的香港華語片影壇。 |
|
|
|
|
525 |
|
2015-09-17 |
|
旅行的異義:關於在路上影展的二三事 |
流浪、漂泊、放逐、追尋,這些公路電影裡亙久的主題,究竟可以衍化發展出怎麼樣的影像風貌?旅行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藉由這次【在路上影展】的策劃,整個影展就宛如走了一趟屬於電影的旅程,在電影的旅程中,帶領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旅行的意義。 |
|
|
|
|
523 |
|
2015-09-02 |
|
從雷奈的《戰爭終了》、林泰州的《柳川之女》到《愛上變身情人》 |
《愛上變身情人》把雷奈《戰爭終了》出神入化的那段蒙太奇運用得讓人會心微笑、讓人熱淚盈眶。本片的可貴是雙重的意在言外:如果你我擁抱真愛,就不該以貌取人。既然愛上對方,哪裡在乎對方年紀、美醜?甚至不必計較對方國籍、性別與性偏好!同性戀又何妨? |
|
|
|
|
|
|
519 |
|
2015-08-09 |
|
《花葬》:中年男子的慾望困境 |
去年於威尼斯影展特別選映的《花葬》(Revivre)出自韓國電影大師林權澤之手,嚴肅的死亡題材與出軌的情慾張狂經導演熟練地處理後,完美形塑出道德焦慮的困境,交相撕裂著中年男人的理想生活。 |
|
|
|
|
518 |
|
2015-07-29 |
|
安東尼奧尼的兩位重量級傳人新作——溫德斯的《擁抱遺忘的過去》、蔡明亮的《無無眠》 |
蔡明亮的短片《無無眠》(No No Sleep)開場是李康生在東京一處天橋漫步,慢得久久才移動幾公分,簡直是「慢」步。有人說「安東尼奧尼電影縱然在走動,也像靜止的」,蔡明亮或許也正有此意。也許有人納悶蔡明亮近幾年的電影怎麼都是讓李康生「慢」走?李康生在《無無眠》的一襲紅橙黃衣袍好似袈裟,從佛教法師般的街頭「慢」行,到男浴室池中男男情慾的水波流動,他聖、俗、貞、淫集於一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