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 |
|
2015-07-14 |
|
電影節佳片與電影史、台灣電影/社會/歷史的對照呼應 |
為了電影史也為了電影藝術,館長與同事們勇敢奮鬥,台灣呢?皇冠小劇場、新舞台、地下社會、喜劇俱樂部、《破周報》……,那些非主流的藝文園地/媒體的員工們也努力過,也苦撐過…… |
|
|
|
|
|
|
|
|
|
|
|
|
510 |
|
2015-06-03 |
|
《滿月酒》:有誠意卻枯燥乏味的仿製品 |
《滿月酒》和《囍宴》有著相同的故事前提,鄭伯昱依照好萊塢三幕劇法則完成一個相當工整的劇本,幾乎每一次危機、每一次轉折、每一次妥協和最後的高潮,甚至每個出場角色所肩負的使命與意義,都可以和《囍宴》對號入座。但是,正因為如此,作為一部獨立創作,且富含創作者自身濃烈生命經驗,《滿月酒》顯得太過理所當然…… |
|
|
|
|
509 |
|
2015-05-28 |
|
美貌男孩的青春肉體是春藥/毒藥/解藥——《紙の月》 |
我向來討厭不看好,甚至詛咒姊弟戀的電影、小說、社會新聞,年長女性也有權利愛慕美麗少男啊!為什麼不去嘲弄、鄙夷王永慶與郭台銘那類老牛資嫩草的雞皮鶴髮老男人呢?《紙之月》裡的光太:讓荒漠古井般的梨花如魚得水,享受滋潤;也讓梨花人財兩空,生不如死;或許他的不貞,移情別戀,激發梨花憤而脫穎而出,成就了女版《浪子回家》,邁向女性主義新天地! |
|
|
|
|
|
|
506 |
|
2015-05-06 |
|
不在浪潮中,不為退潮傷:領先潮流、自成高潮的邱剛健 |
1960年代是個非比尋常的年代,從生活到電影可以叛逆、可以創新、可以反傳統、可以充滿實驗性、可以拓展更多更新的可能性。邱剛健的創意與奇想幾乎無人能及。詭異的是他一點也不害羞去把別人的電影改頭換面,翻新舊題材。 |
|
|
|
|
504 |
|
2015-04-23 |
|
聲音、畫面、記憶、想像、歌曲、超現實 《在我消失之前》與金穗獎的萬紫千紅 |
2015年4月11日,舞台劇《不畏虎2015年:插進來》反轉了「看」與「被看」:黑布遮眼的觀眾「看」不見,反而「被(唯一的演員張念慈)看」,搖滾樂團Stellastarr主唱Shawn Christensen導演兼主演的電影《在我消失之前》也「反轉」了很多事,還跟台灣第37屆金穗獎一些影片互通聲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