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台灣製造    國際瞭望    影展快遞    電影名人堂    紀錄之眼   
667 2020-04-30
我們的斜槓人生——懷念影評人景翔大哥
我有時會把景翔大哥當成我的一個角色範本,我們都沒學過專業電影教育,一切都從感覺出發;但是他對待文字謹慎莊重;我卻亂寫一通。我們都唸過工科,都沒靠工科吃飯;我們都為了賺錢去做翻譯,但是他翻譯作品太多太豐富,我卻一直很不專心;他不在翻譯中用流行語,我卻很喜歡故弄玄虛。景翔大哥精彩的斜槓人生,見證了一整個從台灣從戰後,解嚴,到網路/平權世代的電影/文學/ 影評/書寫文化,一個從無到有,從摸索到成形的過程。他的生命歷程,真正啟發了我。
650 2019-07-29
變與不變的維斯康提
也許維斯康提的作品整體風貌,正如德勒茲所形容:解體結晶——這是他設想的四種結晶中最後一種——不難理解為何德勒茲會找到舊貴新富這個主題脈絡;與此同時,他還提出動搖這個結晶的(第四項元素),正是姍姍來遲的某種東西。我們可以理解成:維斯康提的藝術,存在一種「錯時」的內在核心,也許因為時間的發展(歷史),使得人物意識到自己處在一種錯的情境或階級之中(廣義的地點),並且人物及其行動所賴以依附的介質則是藝術——這個藝術也可以廣義來看待,包括漁民們的謀生技藝。
645 2019-05-11
是枝裕和與台灣的距離
是枝裕和的祖父母當年因為同姓而無法在日本結婚,兩人便跑來當時還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之後在高雄結婚生子,所以導演可以說是「灣生之子」;他的父親在二戰期間曾在「偽」滿洲國的日本關東軍服役。有過這樣的遠東歷史變動的傷痕經歷,父親經常談起的卻是之前在高雄生活時的種種回憶,只不過,是枝裕和未曾來過台灣,對父親所描述的情景總是隔了一層模糊的想像,直到他看了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開場第一個鏡頭就是鳳山,電影中的許多影像立刻讓他將父親過往所言及的許多生活經驗及細節聯繫起來。
645 2019-05-11
新生.安藤櫻
憑藉《小偷家族》再度橫掃各大日本電影獎項,安藤櫻多次在得獎感言中向導演致謝。拍攝期間正在探索身體和情緒上成為媽媽、面對母性的狀態,戲中的信代則是以完全沒當過媽媽的狀態來面對母性,導演擷取了部分真實的元素放在電影之中。經過這次的拍攝經驗,也讓她敢於帶著不滿一歲的小孩遠赴大阪,迎接晨間劇長達10個月拍攝期的挑戰。
642 2019-03-20
【鹿特丹】我不用攝影機去評斷角色,我用攝影機陪伴——記克萊兒德尼大師講堂
第48屆鹿特丹影展大師講堂,邀請法國導演克萊兒德尼(Claire Denis)概略回顧從《此恨綿綿無絕期》(Trouble Every Day,2001)到前年《我心渴望的陽光》(Let the Sunshine In,2017)的創作生涯,並聚焦討論她的科幻新作《黑洞迷情》(High Life,2018)。
641 2019-03-08
電影作為一種行動,關於原一男電影中的身體、反身性、表演、虛構
有別於多數台灣觀眾習慣的「紀錄片」——所謂秉持中立、客觀或如「牆壁上的蒼蠅」般的觀察視角,日本導演原一男的紀錄片無疑是特殊的,他的攝影機是暴力的、生猛的、介入的,襲擊一般地,以他自稱的「行動紀錄片」(action documentary)「揪」出真實表面之下他所相信更「真實」的一面,無論題材或手法皆驚世駭俗,感染並刺激觀眾。他也不畏於將拍攝者與拍攝對象之間,那些遊走於倫理紅線邊緣、技術上肯定能隱藏的共謀或對抗拍下來,坦露給觀眾自行判斷。
634 2018-11-01
在路上的人:記我所知道的邱剛健
最初以為邱剛健是香港人,因為他參與很多香港電影的製作。後來當我明白他的過去,知道他是台灣人的時候,我又感到簡單,說他是台灣人,好像還欠一點點,因為他喜歡游走於不同的地域,探索文化。看他的一生,其實他更像一個「在路上」的人,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經典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是他們那個年代反叛青年的聖經,就讓我借用這個名字來形容邱剛健吧。
634 2018-11-04
地下情未了,因你太愛生命──眾人憶邱剛健留下的藝術家肖像
關錦鵬近期受訪,他想起初識邱剛健時的印象。邱剛健習慣在餐桌上寫劇本,寫在稿紙背面空白頁;他每寫完一段戲,會自己靜靜檢視著,其中若有任何一段讓他想起似曾相識的影視戲劇情境或畫面,會立刻將之揉成一團,棄而不用;每一頁的劇本都可以清楚看見前一頁的字跡,他是這麼用力地在書寫。
634 2018-11-07
異色的雜念
邱剛健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詩集《亡妻,Z,和雜念》以及其他詩作,都很清楚透露出他看待人世的視角,是在「魂魄重於肉身」的前提上冷眼看待「以肉身處於現世」,也難免所見盡皆雜念,即使一般人視之重大的性愛、生死等要事,亦無非人生之平常經歷;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他的編導作品,有相當程度的貼合之處,比如羅卡、劉大任等人都曾說邱剛健在創作上總是將性、死亡乃至信仰視作日常。
634 2018-11-10
哲人已遠,卻似遠且近,既近且遠──眾人談邱剛健
關錦鵬回憶,當年乍看金燕玲的表演時,怎麼看都不滿意,但邱剛健看過那個鏡頭,稱讚金燕玲演得非常好,表達出他想要的曖昧性,讓關錦鵬搞不懂邱氏心裡在想什麼。有些戲,邱剛健老和關導說:「你拍完就明白了。」邱剛健作品中洞察生命的片段和情感狀態,採取旁觀者的立場,說來清明冷冽,無關道德,充滿模糊性。關於生命,他看得透徹,卻說得曖昧,那份曖昧帶來的是對人性的辯證思考。
第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十頁 最末頁   共12頁
Fa183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八期秋季號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10/16-1/17)
EX!T 10 第十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12/4-6)
YouTube電影月(11/5-29)
【桃園光影文化館】11-12月「敬!美好人生」主題影展
【光點台北】2020年11月上映電影資訊
「辛奇.很新.奇」影展,全臺巡迴中
【府中15】2020年11月主題「當冬夜漸暖」節目資訊
2020新北市國際紀錄片月(10/27-11/21)
《我們的勇敢時刻》系列,公視+上架
北藝大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招生(報名日期12/7-14)
 
府中15十一月份節目1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