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 |
|
2013-07-05 |
|
大師影片評析: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下) |
本期的【大師精選】延續上期提供知名影評人聞天祥與我所共同錄製的蔡明亮電影《你那邊幾點》DVD隨片講評精選內容。這份內容是由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整理成文字教材。本期的內容包括:四、平行敘事:巴黎和台北一樣孤寂、壓抑、與陰暗;五、福和大戲院,以及陰魂「不散」的時間;六、牛奶、紅酒,嘔吐;七、身體的親近,慾望的距離;八、摩天輪的溫柔旋轉:在包袱的丟失與尋回之間。 |
|
|
|
|
93 |
|
2013-07-05 |
|
大師影片評析: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上) |
當蔡明亮與李康生的《不見》、《不散》發行DVD時,巨圖科技公司同時也取得授權,單獨發行《你那邊幾點》的公播版。這個公播版本也同樣由中映電影公司代理發行,並邀請知名影評人聞天祥與我共同錄製隨片講評。蔡明亮這部電影形式特殊,影像空間橫跨台北與法國,又在千禧年之後對於「時間」這個命題提出非常深刻的觀察,是蔡明亮極其引人注目的作品.... |
|
|
|
|
92 |
|
2013-07-05 |
|
大師影片評析:蔡明亮的《天橋不見了》 |
上兩期的【大師精選】為讀者刊出《不見》、《不散》合裝DVD所特別錄製的講評音軌。這份講評由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將內容謄稿作成文字教材,提供台灣電影研究課程學生研讀。本期繼續為讀者刊出目前任教於政大廣電系的陳儒修教授與我一起針對《天橋不見了》這部影片DVD所作的隨片講評部份內容,包括:一、廣告,都會的錯亂經驗、二、切割,零碎的都市生活、三、工地化的都市,失落的主體、四、缺水,情感乾渴的病徵、五、身體與靈魂一同失落的城市、六、天空,簡單的有機生活。 |
|
|
|
|
91 |
|
2013-07-05 |
|
大師影片評析:蔡明亮的《不散》(2) |
上期的【大師精選】為讀者刊出蔡明亮2003年導演的影片《不散》隨片講評四個單元。那是由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李振亞副教授與我一起為巨圖科技公司所發行的《不見》、《不散》合裝DVD所特別錄製的講評音軌。這份講評由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將內容謄稿作成文字教材,提供台灣電影研究課程學生研讀。上期週報已經刊出講評精選內容四個單元。本期繼續為讀者刊出另外四個講評單元的內容:五、「這個戲院有鬼。」─ 戲院就是一座鬼屋;六、英雄的眼淚:逝去的年華,一去不回的龍門客棧;七、一個奇特的「空鏡頭」和「長鏡頭」─ 飽滿的意義,深長的歷史;八、留戀 ─ 不見不散?或是曲終人散? |
|
|
|
|
90 |
|
2013-07-05 |
|
大師影片評析:蔡明亮的《不散》(1) |
2003年蔡明亮製片與導演的電影《不見》、《不散》由巨圖科技公司發行DVD,中映電影公司代理發行。中映電影公司為使國片優質影片在DVD發行時受到影迷應有的重視,邀請我主持DVD的隨片講評工作。連同巨圖公司取得版權的《你那邊幾點》公播版以及隨《不見》、《不散》套裝DVD同時發行作為贈品的〈天橋不見了〉,分別邀請陳儒修、聞天祥與李振亞三位學者、影評人一起為影片第二個音軌錄製講評。 |
|
|
|
|
89 |
|
2013-07-05 |
|
艾騰伊格言之影像科技與斷裂 |
艾騰伊格言的電影裡總是存在著一種斷裂的生命狀態,疏離的家庭關係,無法確定的真相,這裡所呈現出的後現代社會都因科技滲入人的感官經驗而問題化(problematic),特別是影像科技的一環,大量進入日常生活的錄像帶、攝影、電影與電視節目等等,彷彿使人脫序異常,於是必須在《售後服務》(The Adjuster, 1991)的最後一把火燒毀那棟出租作為拍片場景的房子,在《月曆》(The Calendar, 1993)裡扮演自己的艾騰伊格言永遠只能被束縛在鏡頭的後面牢困在景框的外面... |
|
|
|
|
88 |
|
2013-07-05 |
|
水火印度:蒂帕梅塔三部曲 |
愛情是蒂帕梅塔(Deepa Mehta, 1950-)「元素三部曲」(elements trilogy)一貫的主旋律,而通常又都以悲劇收場,慣用象徵性手法來收尾作結,蒂帕梅塔揚名國際的三部片《慾火》(Fire)、《大地》(Earth)、《禍水》(Water)分別以女性為軸心,拉出了性別、種族、階級等複雜交錯議題,透過女性追尋愛情來發掘並定位自己,三部片雖然不盡然能夠呈現完整普遍的印度女性形象,卻能夠拼湊出局部女性的掙扎與反思; |
|
|
|
|
|
|
86 |
|
2013-07-05 |
|
向電影大師勞勃‧阿特曼致敬(2)︰《堪薩斯情仇》、《漫長的告別》、迷你電視影集《選情告急》 |
本期「大師精選」接續上期向已故電影大師勞勃‧阿特曼致敬的專題,由林蕙君、陳佳瑜以及黃怡玫分別介紹阿特曼另外三部傑出的電影作品:《堪薩斯情仇》(Kansas City)、《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以及《選情告急》(Tanner '88)。其中《選情告急》為十一集的迷你影集,阿特曼在一九八八年美國選戰正酣之際,讓他的主角真的投入選舉以假亂真,讓影片在真假之間產生諸多有趣也發人深省的片段與效果。 |
|
|
|
|
85 |
|
2013-07-05 |
|
向電影大師勞勃‧阿特曼致敬(1)︰《納許維爾》、《銀色性男女》、《三女人》 |
一代電影大師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不幸已於本月二十一日病逝於加州家中。這位在一九七0年以《外科醫生》("M*A*S*H")驚動美國影壇,爾後以無窮的創意不斷打破美國電影類型的疆界,一生拍出約三十部電影,至少半數都是風格新穎,寓意深遠的作品。受他影響的導演,仰慕他的影迷遍及各地。由於他大多數的電影並未被引進國內,因此國人可能僅對於阿特曼幾部知名作品比較熟悉。中大電影研究室特別利用本期與下期的大師精選的單元,要向阿特曼這位電影宗師致上無限的敬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