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 |
|
2014-01-20 |
|
福生這張臉 福生這個人 |
福生這張臉,從來沒見過他年輕過;認識他幾十年,可也沒見過他這張臉老過。福生這個人的脾氣、性情,就跟他的臉一樣,幾十年從沒變過。認識福生那一年,我們都年輕,對戲劇、對電影懷抱著熱情與抱負…… |
|
|
|
|
438 |
|
2013-12-16 |
|
一直不願意去想老師已經離開……悼曾西霸 |
剛入世新,很幸運霸子當了我們的導師,當時我心中都覺得「霸子」二字應該寫成「壩子」,只因為見到他,我並不會因為他是導師,又或者是著名的影評人而怕他,反而件他滿頭白髮,堆起一臉笑容,我有了很安心的感覺,他像座保護我們的水壩…… |
|
|
|
|
437 |
|
2013-12-09 |
|
平易的深邃:小津破解小津神話 |
今年(2013)是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110歲誕辰暨逝世50週年紀念,小津崇隆的聲望在去年登上高峰。關於小津的電影美學,經常被討論甚至被過度詮釋,有必要還原大師本人的原意初衷,讓觀者參差對照,從創作者的角度切入其美學緣起…… |
|
|
|
|
422 |
|
2013-08-26 |
|
大銀幕上永遠的小老頭兒──伍迪艾倫 |
或伍迪艾倫是整個電影史上,最鮮明最典型的處女座導演:囉唆嘮叨,內心糾結,愛恨不輕易說出口(一旦說出口了又立即懊惱反悔),腦內小劇場跑馬燈似一齣接著一齣、永無落幕之日…我總覺得,伍迪艾倫只不過把這些小劇場投影在電影院大銀幕上而已。 |
|
|
|
|
420 |
|
2013-08-12 |
|
庫斯杜力卡的歷史狂想曲 |
最初看到庫斯杜力卡的作品,是他在一九八五年的成名作《爸爸出差去》。這部電影讓庫斯杜力卡在坎城影展奪得金棕櫚大獎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並穫奧斯卡外語片提名。可算是大放異彩的一年。不過,這還是在前南斯拉夫時代,當時台灣介紹東歐作品只是剛開始,但已有不少媒體及評論者廣泛的討論。 |
|
|
|
|
418 |
|
2013-07-29 |
|
羅曼波蘭斯基:戲如人生 |
名導演一生的智慧、才情與際遇,盡都顯影在他的作品之中,任人汲飲,一部名導演的紀錄片又能提供什麼素材呢?解開與解惑應是最基礎的條件了,解開指的是塵封往事的再度展讀,解惑指的是他的人生中一些重要選擇,何以如此?又何以致之? |
|
|
|
|
414 |
|
2013-07-05 |
|
甄珍獲頒第五十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
金馬影展於6月29日晚間公布第五十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由今年出道屆滿五十周年的資深女影星甄珍獲獎。甄珍的深情演技和明星魅力為台灣的文藝愛情片帶起一股風潮,抗衡當時氣勢強盛的香港武俠片,展現台灣影壇的能量,適逢第五十屆金馬獎和甄珍出道五十周年,甄珍的獲獎對於正重新崛起攀向高峰的台灣影壇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 |
|
|
|
|
402 |
|
2013-07-05 |
|
美國影評巨擘Roger Ebert逝世 |
美國影評界巨擘,《芝加哥太陽報》影評專欄主筆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與癌症抗戰多年,在4月4號於平靜中與世長辭,享年70歲。他的死訊由《太陽報》對外公布,報社並未說明確切情形。 |
|
|
|
|
387 |
|
2013-07-05 |
|
性/別跨界──《雙面勞倫斯》演員梅維爾波柏訪談 |
《雙面勞倫斯》的影像雖承繼札維多藍慣用的風格,但故事深度已跨出青少年的私書寫,加入全面性的社會關照。故事橫跨1989至1999年,以整整十年的時間敘述勞倫斯(梅維爾波柏,Melvil Poupaud飾)從英俊挺拔的男老師,逐漸發現真實的自己,邁向扮裝、變性之路的過程。不僅描寫跨性別者自身的心境變化,更將議題衍伸至社會的反應。 |
|
|
|
|
385 |
|
2013-07-05 |
|
虛實交錯的《花都魅影》 ──李歐卡霍訪台紀實 |
繼1999年《寶拉X》(Pola X)後,暌違影壇十三年的李歐卡霍終於推出最新長片《花都魅影》,卡霍自言,《花都魅影》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自己只是這問號下方的一個小點而已。隨著劇中的豪華加長禮車,男主角丹尼拉馮(Denis Lavant),化身為十個不可思議的角色,從清晨到深夜,穿梭在城市間,宛如魅影在真實世界中呈現驚奇的表演。《花都魅影》回歸到人最原始的觀看的欲望。片頭與片尾穿插了法國生理科學家馬黑(Etienne-Jules Marey)拍攝的默片片段,展現了單純的人類肢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