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 |
|
2021-04-20 |
|
凝視、同理誰的動物觀點?《農場我的家》(GUNDA) |
為什麼拍攝農場動物,而不是其他野生動物?為什麼選擇位在相對開放的自然環境的農場拍攝,而不是更常見的、精密控管的大型養殖場?電影刻意不拍到人,卻時刻暗示人類痕跡的在場,固然暗示著缺席的事物更具威脅,但也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仍是一個非常人類中心的電影。 |
|
|
|
|
689 |
|
2021-04-07 |
|
《當男人戀愛時》:成功的在地改編≠台式新浪漫 |
真正讓台版與韓版分道揚鑣的,其實是本片對角色氣質的再造。雖然男主角的設定皆是四十歲,但黃晸玟版是熟男大叔煞到年下女,邱澤版則搖身一變成小奶狗死皮賴臉攻克女神記。邱澤成功復刻了人物身上鐵血良善的高反差,一面澆淋汽油惡狠討債,一面掏出錢包展現人性柔軟,但比起韓版,台版又添了不少撩勾觀眾的大男孩氣。 |
|
|
|
|
688 |
|
2021-03-29 |
|
致敬大師,大師亦為凡人:評《削瘦的靈魂》與朱賢哲創作思維 |
電影裡的故事、電影外的人情、拍攝與被攝的關係,從頭到尾都圍繞在七等生,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當被攝者幾乎主導了所有創作意義時,受限於各種命題與現實牽制的朱賢哲,仍能善用所有被動情境,賦予《削瘦的靈魂》自身存在價值。它就像素描畫像,在明暗筆觸間勾勒七等生的文學生命──致敬文壇大師,而大師亦為凡人。 |
|
|
|
|
687 |
|
2021-03-05 |
|
從佛教「自我觀」看國片《緝魂》中的性別議題 |
《緝魂》援引佛教「八苦」觀念開啟影片故事,且不斷通過電影敘事展現佛教自我觀,甚至借用劇中人物之口表達「破我執」等佛教觀念。這暗示我們:對於其中的性別議題,除了歐美現代性別理論之外,佛教的自我觀也許是值得參照的詮釋視角。若從佛教自我觀來觀看此片所涉及之性別議題,則可發現,《緝魂》質疑了現代主體性的主客和男女二元論。 |
|
|
|
|
687 |
|
2021-03-15 |
|
是讓步還是進步,評論中國式框架下的《緝魂》 |
兩千年以降臺灣影視產業西進,程偉豪依循前人步伐,端出《緝魂》這部中臺合資、創作生涯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伴隨口碑發酵,針對作者論與電影類型相關評論一波接一波。本文僅就他人少提及四大點評析:以中國廣電局禁令審視《緝魂》、中臺兩國版本差異比較、近年中國LGBT電影現況、作者的直男式想像,盼以拙文向觀眾帶來酷異詮釋觀點、尋覓電影全新的觀看方式。 |
|
|
|
|
687 |
|
2021-03-15 |
|
《揭大歡喜》:愛麗絲夢遊大觀園 |
我可以肯定這樣的「性轉」形式對「性別」的觸碰,我可以肯定一種很少女心的嬉耍,我可以肯定從性到暴力的扮演都「俏皮可愛」或許是一種甜美的挑釁,呼應著「扮裝」或「跨」過性別的溫和過渡不用非得抵達僵化的「男性」「女性」兩極,而是一種更自在遊走的「做自己」。只是《揭大歡喜》之於我,更像是我是愛麗絲,誤闖了帽匠茶會,只看到一堆禿頭歌女。 |
|
|
|
|
686 |
|
2021-02-19 |
|
《角頭-浪流連》:黑幫愛情的失調混搭 |
在本片開場,當血性剛硬的動作場面被調度成唯美的慢動作抒情鏡頭,或許也早早奠定了本片的文戲基調。《浪流連》的指標意義或許在於,相當難得地試圖在黑幫電影的陽性敘事中納入女性視角。然而說到底,片中所勾勒的愛情走向並無新意,終究是浪子回頭的典型老路,耳熟能詳的情感金句直球頻發。細究片中兩位女性也能發現,未能展現太多角色動能。 |
|
|
|
|
686 |
|
2021-02-20 |
|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反金句的金句?兼談剪輯作用下的觀眾預期錯位 |
如果我們要把《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當成對所有可能的開放期許,又會發現電影「解決問題」的方式,似乎又不允諾「所有可能性」。相反的,故事有一個明確的意識,編劇像天神一樣引導角色走進各個完美的時機點,準備好在結尾以「鹹酥雞攤」這個對幸福的想像,完成「愛自己」愛情指南。電影的邏輯或許在此打了一個結:反對市面上常見的愛情金句,自己卻無法忍住不寫下另一句。 |
|
|
|
|
685 |
|
2021-01-26 |
|
《哭悲》:寂寞城市春欲晚,殭屍滿地不開門 |
發病者雖有惡魔般的較高眼黑比例,或流眼淚、流汗等疾病表徵,但更有趣的是「攻擊性」,幾乎像是一種對應雄性激素和腎上腺素的「有毒陽剛氣質」。片中兩個重要男性角色更深化了「有毒陽剛氣質」的感染一說,自生理器質性對應,到一種很糙、因而很難捉摸的在地用語「哭悲」(音:靠悲)作為隱喻:很陽剛的髒話文化(憤怒),也很「男人酒後心聲」(悲傷)。 |
|
|
|
|
685 |
|
2021-01-31 |
|
《叱咤風雲》:如果在台灣,一部職業賽車電影⋯⋯ |
有別於《頭文字D》以氣定神閒的節奏,清楚抓著青少年成長,不貪多,步步深化;為了抓好抓滿,《叱咤風雲》節奏飛快。快節奏非壞事,可是情感核心來回於前述三種落點,一下落在杜傑克的畏縮/勇氣,一下落在呂莉莉職場玻璃天花板的焦慮,一下落在李一飛的中年危機、放下自我,每條線看似有頭有尾,可是都像是有漏拍的虛線,可就讓人困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