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 |
|
2018-05-21 |
|
《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低調的救援,閱讀主體的召請 |
這部可以說是「隱性政治電影」的作品,其實節奏一點都不慢,每一場戲都適切地在導出論述並得到一定程度的論點後便嘎然而止,緊接著再以後續相鄰的段落,一場一場接下去,建構出這個公共空間潛在的角色。這也是為何拍到環繞著圖書館的街道(作為某種場與場之間的過渡)時,經常有消防車的經過,彷彿將圖書館與救援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隱喻。更別說片中篩選過的片段,似乎也形成某種內在的連結。 |
|
|
|
|
623 |
|
2018-05-20 |
|
《楢山節考》:今村昌平的非人道主義 |
對比辰平上山時和母親的離情依依,下山時卻窺見同樣背老父上山的鄰人將被綑綁下痛苦哀嚎的父親丟下山谷的惡行,導演選擇將兩對親子面對上山習俗的不同態度並陳,辰平見此景象後的無語與無能為力,就像是人道主義的道德評斷在自然法則的運作下已經失去了現實的意義,所有村落中發生的一切都是人類的本當如此,這是今村昌平去道德化的文明觀點。 |
|
|
|
|
622 |
|
2018-05-04 |
|
一場最微小的大戰——《家戰》 |
要是一句話講完這部片,這部片也實在沒什麼;但是,在這95分鐘內幾乎少有令觀眾鬆懈的時刻,情緒密度絕對比《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更強。究其實會發現,編導正是透過高超的編織技術,將一樁集中於幾週內的家庭事件,布置為一場既沒有戰場也沒有實際戰鬥的戰爭。 |
|
|
|
|
620 |
|
2018-04-15 |
|
《一級玩家》:從《瑪利歐64》的問世說起 |
就故事上,《一級玩家》肯定是關於電玩的電影:故事以網遊為基礎、主角是資深電玩玩家、世界觀是電玩文化在頹廢未來再度興起、戲外賣點則是種種電玩著名角色的現身……等。但同時,這部電影也是極其罕見的,試圖將遊戲影像這種「場面調度」的本質,以傳統電影的同等的調度方式,賦予了一次旁觀者似的揭露、解剖與再現。 |
|
|
|
|
619 |
|
2018-03-27 |
|
《郵報:密戰》報業的懷舊或科幻 |
《郵報》末段男女主角被印刷廠報紙環繞的鏡頭,矛盾得有點詭異地,讓我們發覺「報紙」更像是一種被科幻片發明出來的最新物件,而不僅僅是復古的懷舊之物。這樣的「報紙影像」代表一個工業烏托邦的景象,由良好的資本、菁英、和印刷送報工人組成強力傳送與運輸資訊的體系。 |
|
|
|
|
619 |
|
2018-03-31 |
|
兩組家庭,兩個男孩:《上岸的魚》與《當愛不見了》 |
《上岸的魚》從當代台中到台東的歸鄉,串連起日治時期、當代臺灣的歷史兩端,也像是在說過去始終被邊緣的東部山海才是臺灣人真正的原鄉所在,結尾採取怡安的主觀鏡頭,像是導演對於父母輩的回望,更像是對於臺灣土地這個大地之母深刻柔情的凝視。 |
|
|
|
|
618 |
|
2018-03-08 |
|
自私的人最愛自己——《當愛不見了》 |
小男孩如鬼魅幽魂般的存在,凝結了千千萬萬個受忽略、被傷害的孩童的共像。失蹤照是有力的控訴:自私的父母最愛自己,只為自己擘畫幸福。愛不見了嗎?或許其實根本就沒有愛? |
|
|
|
|
618 |
|
2018-03-11 |
|
抽離情感,壯大孤獨——《Loveless》 |
時間已經被切割成三個層次,分別是疏離、混亂、與主觀的自由。這也是導演薩金塞夫對當今社會現況的認識,刻意長久停滯的鏡頭,代表了疏離的時間,個人(觀看)之於世界的難以親近;小孩湧出則讓電影進入對訊息混亂、爆炸的狀態;而Alyosha到森林玩,則進入主體平靜、快樂的時光。這樣區分時間的方式,在往後的片段裡不斷重複著。 |
|
|
|
|
618 |
|
2018-03-13 |
|
《今天跳舞不打仗》:看到黑影別開槍 |
與其說這是一部反戰電影﹝或引戰電影,從主政者角度來看﹞,不如說這是一部思索生命本質的電影,相當卡夫卡式的──思索荒謬,向來是所有傑出反戰小說與電影擅長之處,但這部片並不想受政治背景侷限。 |
|
|
|
|
617 |
|
2018-02-27 |
|
溫暖意外地近在眼前——《意外》 |
片名《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透過outside的地理關係,表現出海斯心裡揮之不去,但又總點燃悲劇的遠方。那種深刻的始料未及,沒想到女兒真的被強暴,沒想到警長自殺,這種結局總outside of expectation的痛苦,就像三張廣告看板,始終遠離著生活。更沒想到,走到這裡,一切還有出路,還有溫暖總在外頭頑強、冷靜地堅持著,以至於這麼多痛苦,最後仍意外地,結痂成溫暖的結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