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 |
|
2015-01-21 |
|
《富山》:底層少年的美國夢 |
即將於本週五在數位頻道「日舞頻道」獨家播映的美國紀錄片《富山》將帶觀眾進入美國中部鄉村貧窮白人家庭之中,看到三位正值青春期卻一無所有的主人翁──安得魯、哈雷、與阿帕契──如何面對他們的人生…… |
|
|
|
|
487 |
|
2014-12-10 |
|
【有故事的人】文學改編在金馬51── 淺談近年文學改編電影的復現與第六屆「金馬電影學院」 |
深度閱讀與領會欲改編的文本,以電影語彙展開專屬於該文本的詮解,無論如何應當優先於其他合作策略或商業利益的考量。當其他的目的凌駕了創作的初衷,只一心想著重新以電影媒介包裝暢銷文本再販售,將造成作品的創作能量無足輕重,最終電影與產業都可能面臨空洞化的危險。唯有將原著與改編電影置放於同樣的創作位階,將解讀原作與產製新作都視為使命,電影與文學才能交相輝映,作者們也才能以各自的精采想像、別致觀點與獨特措辭,綻開彼此的視野,深化對方的存在。 |
|
|
|
|
480 |
|
2014-10-15 |
|
【有故事的人(番外篇)】《唐人街》的編劇藝術 |
在台灣電影學子奉為經典編劇教科書的《實用電影編劇技巧》一書中,作者悉德菲爾德便將《唐人街》的劇本作為「完美例證」來詳加分析,相信歷年來有志編劇的讀者人數應已過萬,但重看了一遍影片,以及DVD中收錄的3段《唐人街》製作花絮短片,聽過勞勃托尼、羅曼波蘭斯基、傑克尼柯遜、和本片的製片人勞勃伊文斯等主創人員的心得訪談之後,倒也有了一些新的心得,可以拿出來跟編劇同好說一說…… |
|
|
|
|
477 |
|
2014-09-18 |
|
【有故事的人(II)】誰殺了編劇?:專訪製片李亞梅、編導易智言與連奕琦 |
當編劇打破沉默之後,勢必需要冷靜與其他電影崗位的夥伴互相理解。畢竟,唯有知己知彼,進行充分協商,才有可能將弱勢與敵對狀態,逆轉為雙贏局面。這回我們分別邀請對此議題相當關心的製片李亞梅、同樣身為導演兼編劇的易智言與連奕琦,再以不同的角度,試著切入問題的核心…… |
|
|
|
|
|
|
470 |
|
2014-08-05 |
|
上一堂紙上編劇大師班:評介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的解剖》 |
羅伯特麥基更看重電影背後故事的根基紮的是否穩固、深刻。而故事的深度,最終也在於創作者最深層的性格,因而,一個好的創作過程,就像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也像是創作者在觀眾前最誠摯而赤裸的告白…… |
|
|
|
|
|
|
457 |
|
2014-05-05 |
|
【電影五四三】天下的媽媽都是「不」一樣的 |
在天馬行空的電影世界裡,母親這個角色除了是愛的象徵之外,也擁有諸多不同的風貌。在這接近母親節的梅雨時分,「電影五四三」為各位精選了六種不同類型的銀幕母親,有些不僅是全然不同於一般人印象中的慈母形象,挑戰了世俗對於母親的刻板觀念,更有些會讓你只看一眼,就嚇得不敢叫媽媽! |
|
|
|
|
454 |
|
2014-04-14 |
|
【電影五四三】人皆生而平等 |
綜觀亙古至今的歷史教訓,我們知道身為人的權利、平等與自由從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靠長久不懈怠的努力與爭取。本期的「電影五四三」將以捍衛人權作為核心主軸,挑選六部與其相關的電影,並分別從種族、性少數、言論思想、身心障礙等角度探討人權的重要性與自由平等的真諦。 |
|
|
|
|
450 |
|
2014-03-17 |
|
【電影五四三】那些年銀幕上的It Girl |
衣著往往是展現自我性格與個人風格的最佳管道。本期的「電影五四三」以最近很火紅的時裝話題為靈感,為您挑選出十部與時尚緊密相關的電影,片中主角們的造型與風格不僅使她們在影史上或時裝界都占有無可取代的指標性地位,她們所穿的更都是跨時代的經典,在引領潮流之際,也表達強烈的個人時尚宣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