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 |
|
2018-08-03 |
|
Bergman神魔一體,但Bergman不是「柏格曼」 ——《柏格曼:大師狂想》點點滴滴 |
這部紀錄片講了很多以往一些關於柏格曼的紀錄片沒講過(或是不知道)的故事,你我千萬不要以為看過其它那些紀錄片就夠了。這一回,是新發現,新驚喜。這部紀錄片一方面別具慧眼鋪陳《野草莓》與《第七封印》幕前幕後,一方面旁徵博引,讓柏格曼其人其片(或者說「生活」與「電影」的異、同辯談)都穿梭其間,額外附贈的是順便為你我複習柏格曼許多部電影。 |
|
|
|
|
627 |
|
2018-07-19 |
|
那年在柏格曼的島――「柏格曼週」志工經驗談 |
因為所有人都是喜愛柏格曼的電影,因為法羅島是柏格曼電影取景地及曾經的居住地,所以,他們對初次見面的人的招呼語是「你最喜歡柏格曼哪部電影?」所以,當地人造訪柏格曼電影中心時,會指著展覽場所的照片說「那位與柏格曼合影的人是我祖父」或是帶著懷念的口吻談論柏格曼在法羅島的一點一滴。不管是透過影像或是親身認識柏格曼,所有人彷彿許久不見的朋友,一同在柏格曼週相會! |
|
|
|
|
|
|
616 |
|
2018-01-27 |
|
關於《Visages Villages》(《 Faces Places》)的種種聯想 |
2017年金馬影展對於這部新片《Visages Villages》的簡介,導演用台灣最早的譯名「安妮・華達」,而從影經驗提到《艾格妮撿風景》這些都是沿用古人的先譯,無可厚非,可是金馬影展這本刊物與讀者/觀眾都成了前人亂譯的受害人了!多數讀者要如何在有限的文字簡介中,知道《艾格妮撿風景》的艾格妮,就是導演「安妮・華達」的安妮呢? |
|
|
|
|
|
|
|
|
|
|
|
|
497 |
|
2015-03-04 |
|
【有故事的人】真的假的?又一本編劇書?評《先讓英雄救貓咪》 |
學電影這件事,實務總是比理論來得有趣一些,坊間有些相關書籍在介紹放諸四海皆準的說故事技巧,有些則直搗黃龍地一一細究電影編劇的細密梗概,而本書大約落在兩者之間,說的是電影編劇的專業,包裹的是人人皆能意會的敘事原理…… |
|
|
|
|
494 |
|
2015-01-28 |
|
Roger Ebert紀錄片《人生如戲》「日舞頻道」獨家播映 |
《人生如戲》不僅讓觀眾認識影評人羅傑對於其一生志業的熱情,也看見生命由始至終的起伏與挑戰,不論你是他的忠實讀者,或是初次聽到這個名字,又或是你也正在思索影評在當下社會的角色,羅傑的生命故事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