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院線    DVD    影展   
681 2020-11-23
《迷航》:民主的滋味
《迷航》珍貴又迷人的地方,正是紀錄了一次與一般農村抗爭不一樣又無法想像的發展方向。村民自發行動奪回自主性,當時又能得到中國網路上的持續關注,海外媒體能夠獲得的採訪空間,這是胡(錦濤)溫(家寶)與習近平交界空隙下生出的一條響尾蛇。如今,隨著言論和自由空間越收越緊,烏坎維權所帶來的成果如今很難想像,李哲昕猶如拍下了近年中國最魔幻的時刻。
680 2020-11-02
【金馬】《他的模樣》:跨臉扮裝與跨性別觀看
《他的模樣》在今年法國多維爾影展首映之前,便備受批評,主因是本片由去年在《燃燒女子的畫像》精采演出的諾耶米梅蘭特主演,飾演一位因伴侶不孕,而決定擔起懷孕產子的跨性別男性,消息一出便引起指責,認為其選角沿襲了好萊塢的負面傳統「跨臉扮裝(transface)」。跨臉扮裝的概念可參考扮黑臉(blackface)一詞,意指由順性別(cisgender)演員,來扮演跨劇中的跨性別角色。
680 2020-11-03
【金馬】《夜香.鴛鴦.深水埗》:從圓圈裏走出來
《夜香.鴛鴦.深水埗》很多人物都在記憶和感情間坐旋轉木馬。〈出城記〉的老婆婆徘徊在失憶的邊緣,還算是年紀老邁的無奈。〈鴛鴦〉的中學教師近「香」情怯,卻是性格使然。兩人各自面對僵局,不能自拔。倒是〈玩具故事〉與〈It's not gonna be fun〉兩名年輕人會挑戰自己的底線,尤其是林倩同,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卻強迫自己與街坊及高官週旋,近期的香港電影,要數《夜香.鴛鴦.深水埗》最能勇敢面對現實。
679 2020-10-21
以台語片《泰山寶藏》淺談台灣原住民族形象再現
當時的原住民確實沒有能夠詮釋自己的機會和權力,不管台語片還是國語片都一樣,台灣原住民作為一個在社會空間與政治空間弱勢的群體,在影像上的呈現一直是由他人代言,且扮演著大社會依自己的觀點所建制化的結果,這當然也凸顯在《泰山寶藏》,即便出現的是以馬來亞為背景的「土著」,但當土著角色出現時,背景音樂卻是號稱是取自阿美族傳統歌謠的〈賞月舞〉旋律,足見這個導演是有意識使用台灣原住民族的形象。
679 2020-10-24
《波濤最深處》團結擁抱多元價值Diversity in Unity
黃明川在映後座談開宗明義:「想離開自己的國家多一點,離開自己的性別多一點。」他每一回拍電影,無論類型或內容,都是夫子自道的實踐:「跨過習常,我才看到那從未遇過的自己。」新作《波濤最深處》,他尤其跨越得徹底:跨過生理性別,跨過黑水洋流,離開熟悉的地域,望向比台灣國境之南更炎熱,更接近赤道的熱帶南亞,駐馬聆聽女詩人的言說,呈示她們的集體心聲:反抗不正義、不平等、壓迫人的社會。


679 2020-10-29
【高雄電影節 XR無限幻境】新人類宣言:《色度:賈曼計畫》
《色度:賈曼計畫》中途將觀眾的視覺從VR世界拉回現實的展場空間,利用VR裝置的技術模擬賈曼生前逐漸失明的視覺狀態,眼前變得模糊、迷濛、顏色擴延漫散,彷彿RGB色碼偏移失真,展場空間和身旁觀眾的形體開始異化,彷彿有什麼藥效上來了,現實與虛擬的邊界解離了,接著透過紅外線熱感應的濾鏡效果,身旁觀眾的體熱色溫看得一清二楚,疫情期間公權力拿來檢視我們是否健康的技術,竟讓這個空間變得如此感官、如此曖昧。
678 2020-10-05
從膠卷的尸體到電影的身體——《數電影的人》
這部由國家影視聽中心委製與合拍的紀錄片,記錄了同時揭露了內部「電影修復部門」的日常工作。這份日常工作其實十分「異常」:四處搜索亡佚湮久的老電影膠卷,好不容易尋到了一部江湖失傳數十年的知名神作或不知名神秘作品,興沖沖立刻揭掀裝填了拷貝底片的金屬盒蓋、強烈的酸蝕氣味(屍臭嗎)刺鼻襲來,指尖輕微一觸碰,微細的粉塵粒子浮升——膠卷上的光化學塗料歷久質變,必須由「電影撿骨師」望聞問切,判斷「還有沒有救」。
678 2020-10-08
現實世界的混種與變形:2020雄影國際短片競賽初選觀察(上)
今年國際組的40部入圍作品中,確實有精彩的跨類混種實驗作。他們的共通之處,一是皆以「動畫」此一形式作為打破類型框架的工具。其二則是它們從生活經驗出發,從現實影像取材,再以不同手法處理,創造獨特的視覺趣味。其中別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應該是「小動畫大世界」單元裡的《卡帶幻幻愛》,將真人實景拍攝的畫面以停格動畫形式呈現,讓創作者得以在寫實題材中加入天馬行空的想像元素。
678 2020-10-08
現實世界的混種與變形:2020雄影國際短片競賽初選觀察(下)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持續將近一年,這樣的社會動盪,也直接、間接反映在今年的香港作品。國際首映的《夜更》,是處理抗爭題材作品中,在敘事、觀點與執行層面,都處理得較為沉著的。本片由《十年:浮瓜》導演郭臻執導,故事以一名計程車司機,擔任抗爭運動的第三方,並透過車上乘客對話,呈現不同世代、社經背景與政治立場的觀點。在三方相互參照之下,引導觀眾思辨孰是孰非。
678 2020-10-12
遊戲、反叛與記憶的片刻––談「2020桃園電影節」拉烏‧盧伊茲三部作品
盧伊茲曾在1990年代初期,於美國哈佛大學授課,在那段時間累積對電影理論的思考,後來集結成為三冊的《電影詩學》。盧伊茲闡述他對於好萊塢電影所立下的三幕劇、核心衝突、角色意志等敘事典範強烈的反對立場,他認為美國電影中的主角,被預設為有強烈想要得到甚麼的意志,由此意志產生與對立方的衝突,因此驅動了情節,但這也讓觀眾成為「意志的囚徒」,而遠離了實際上更為多元多樣且無理荒謬的現實世界。
第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十頁 最末頁   共24頁
Fa188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九期冬季號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競賽徵件中,12/20止
「高雄劇」投資徵件(12/30止)
2021歐洲影展(12/10起,想映電影院線上放映)
2021無限影展線上放映(11/20-12/12)
【府中15】11-12月「無限」線上主題策展
【桃園光影文化館】11-12月「孤寂邊界」主題影展
南方影展「疫情一天」競賽即日起開跑(至政府宣布疫情警戒至二期解除截止)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TFAI-logo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