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 |
|
2015-06-06 |
|
你沒看過的反共電影:華麗性感的《罌粟花》、鏤刻熱血女匪幹心路的《惡夢初醒》 |
印象中,太多政宣作品總是流於說教,高高在上示令觀眾必須這樣、必須那樣。但《惡夢初醒》的切入點卻是以盧碧雲和愛人之間的理想與愛情,她和父親間的倫理衝突,還有她和大反派王玨之間的人性糾葛,層次分明,讓人不僅為之驚豔!《罌粟花》整部電影根本就是第一流的黑色電影!健壯勇猛的情報探員、波大無腦又不斷露大腿的嬌美女助理、豔如桃李而心如蛇蝎的風流寡婦,泳裝戲水、一夜風流,顛覆你對「反共電影」的刻板印象...... |
|
|
|
|
509 |
|
2015-05-28 |
|
以愛慾為刀,剖開戰後日本不安的時代:談吉田喜重、岡田茉莉子、情慾+虐殺…… |
《情慾+虐殺》在日本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吉田喜重透過今昔女性之眼檢視了不同時空男性殊途同歸的偽善和空虛,片中每個看似譁眾取寵的前衛構圖都有其存在的堅強理由,整部電影像是個百寶盒般把日本新浪潮最美好的種種特質全都收納進來了,它偉大到片名不只成為日本新浪潮的代名詞,甚至直接成為西方人眼中形容日本的最佳詞彙。 |
|
|
|
|
507 |
|
2015-05-14 |
|
香港?中國?台灣? 奧妙無窮、多重版本與國籍的「俠女」 |
所有關於「俠女是我國第一部在坎城獲獎」之相關文字紀錄和論述,打從1975 年《俠女》獲獎的那一刻就已就開始。直接抹除記憶,一切由《俠女》重新開始,似乎更乾淨俐落些!而1975年5月,《俠女》在坎城獲獎,此地文化界一片沸騰。據石雋回憶,當年胡導演曾經將片長近三小時的《俠女》精剪成二小時多的「導演定剪版」,戲精質高,相當好看,送往坎城參賽的就是這個版本;同年8月13日,一個片長比首映三小時短的精修版《俠女》挾著獲獎光環,在台灣重映。此重映版是否為坎城版?不得而知…… |
|
|
|
|
506 |
|
2015-05-06 |
|
奧森威爾斯百歲小記(II):無法追尋的真相 |
德勒茲(Gilles Delezue)在談到威爾斯時,引用威爾斯的作品《膺品》(F for Fake)的法文片名「真與假」(Vérités et mensonge)來概括他作品的母題。確實,在威爾斯的作品中可以很容易辨識出這個特點,但我們不妨說,也許一開始就不存在真相,以致於真相才無法被追尋,特別是,當這個追尋的過程還受到阻礙(包括有心人的造假),當然就更無法探問真相了…… |
|
|
|
|
505 |
|
2015-04-30 |
|
奧森‧威爾斯百歲小記(I)––版本疑雲下難辨的大師真貌 |
要讓觀眾能完整看到威爾斯影片的困難不只在於版權爭議,更重要的應該是版本疑雲。按照威爾斯於1958年安德烈‧巴贊的訪談時表示過,在18年的電影生涯中,只有三部片是他自己握有剪接權的,分別是《大國民》、《奧塞羅》以及《堂吉訶德》,就算威爾斯聲稱他擁有上述三部作品的剪接權,未必代表它們能自外於版本疑雲之外…… |
|
|
|
|
504 |
|
2015-04-23 |
|
「不安の時代-吉田喜重的情慾與虐殺」影展導讀 |
大島、篠田、吉田這三位導演都是「才子型」的人物,他們關懷現實社會或歷史事件帶給生活其中的人們的感受,因此,他們的電影手法雖各異,但他們往往從現實社會或歷史事件來做取材,可說是他們的共同特色。而吉田又是三人之中最知識份子氣質的創作者…… |
|
|
|
|
501 |
|
2015-04-01 |
|
香港有個荷李活:電影狂人、導演、明星、編劇(節錄) |
香港電影資料館從去年底推出特展,緬懷於2014年一月逝世的邵氏大家長邵逸夫先生,即將上市的《FA電影欣賞》也刊出專文追憶邵氏電影黃金年代裡,其輝煌的王國版圖,《放映週報》特別搶先節錄本文部分內容,帶讀者一窺邵氏製片場的樣貌。 |
|
|
|
|
499 |
|
2015-03-19 |
|
在銀幕上與李麗華共度「第二春」 |
電影中心將在三月底,再次帶大家穿越銀河時光,回到星光熠熠的五、六O年代,回顧當時紅片台港兩地,人稱「小咪姐」的李麗華銀幕上的光彩。曾以1964年的《故都春夢》與1969年的《揚子江風雲》兩度於金馬獎封后的她,是華語電影的長青樹,從初出道的1940年到1973息影移居美國的三十載中,有過140多部電影作品。 |
|
|
|
|
498 |
|
2015-03-12 |
|
從此,電影有了五彩光芒:Technicolor 的早期發展 |
《亂世佳人》片中,亞特蘭大城的沖天火燄,或者《俠盜羅賓漢》片中,俊美瀟灑的男主角埃洛弗林那襲薰人欲醉的翡翠綠衣,還有稍晚的《深宮怨》裡大量使用的皇家藍(royal blue),都是特藝彩色電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精采元素...... |
|
|
|
|
482 |
|
2015-03-04 |
|
「萬仁/眾生相」導演專題回顧展──影展導讀 |
以後見之明來看,萬仁卻成了台灣新電影之中備受忽略的異數──萬仁的電影風格,介於侯孝賢的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和楊德昌的高度現代主義(High-Modernism)之間,但也有異於同一時期王童和虞戡平所嫺熟的好萊塢古典主義(Classical Hollywood)。萬仁的言志傾向以及政治批判意識,引導他靈活的選擇各種切合主題和敘事的電影語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