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倫‧馬力克不只是對華格納的音樂和題材情有獨鍾,他出身於書香世家,其弟賴瑞甚至是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師賽戈維亞(Andrés Segovia)的學生,因此當我們知道泰倫本身也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甚至在作品中大量配用古典樂作品,自然也不讓人意外。同樣作為古典樂迷,馬力克的電影也曾發生過和庫伯力克《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導演與配樂間同樣的衝突,《2001:太空漫遊》配樂Alex North和庫伯力克合作時不但得先聆聽導演提供的參考音樂,在古典樂大師作品在前的壓力下完成配樂,結果最後做完電影上半部的配樂後還是被腰斬,電影的配樂最後則被原本導演提供的參考音樂取代。而馬力克《紅色警戒》的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其創作篇幅也在電影成品中遭到相當的刪減,但比起Alex North的慘況實在是好太多了。
回到泰倫身上,當《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2011)不但同樣被視為一部探討生命起源的作品,且同時也是以古典音樂作為主要配樂,兩相對照便可以發現兩人在風格上的異同:就音樂的涉獵而言,在《永生樹》中的確比較少出現現代音樂(但在《紅色警戒》中就不是如此,片中兩大現代音樂作曲家艾伍士Charles Ives和艾弗‧帕特〔Arvo Pärt〕的音樂便擠壓了季默的配樂空間),可能是因為片中的詩意以及較不肅殺的風格,與現代音樂予人的聽覺感受不搭;但就音樂和畫面的搭配而言,馬力克的確能在平凡中見真奇,無論是馬勒(Gustav Mahler)的第一號交響曲第一樂章,或是史麥塔納其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莫爾道河〉,都被他更挖掘凸顯出曲中象徵生命生生不息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