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62 2014-06-09 | 院線 |
《恐怖攻擊直播》背後的真實世界
導演  金秉祐
演員  河正宇、李璟榮、全惠珍、李大衛
出品  韓國/2013
發行  威視電影
文 / 王振愷

當新聞事件透過媒體傳播,觀眾究竟能看見整個事件多少的來龍去脈?同時,當事件本身從「事實」到被製造成為「新聞報導」,背後到底有多少秘辛?身為閱聽人的我們,很多時候只能當個被動的接收者,等待媒體的傳播,看見我們想要的資訊。

電影《恐怖攻擊直播》卻將新聞工作的前台與後台各種秘辛,赤裸裸地呈現給銀/螢幕另一端身為「閱聽人」的觀眾:坐在戲院中的觀眾有時是電影劇情中的全知者,有時當畫面轉為新聞報導,坐在銀幕前的我們,則就成了平時在家中觀看新聞報導的閱聽人,這兩個身分同樣將銀幕前的我們指涉為「觀眾」(audience),但本片透過劇情凸顯出兩種觀眾之間的性質差異,更像是在辯證電視與電影兩者媒介的差別。此外,本片更妥善利用大銀幕觀眾的全知特點,讓觀眾的視線穿透螢幕,看到新聞事件背後的各個環節,讓大家看到單一新聞事件背後複雜的眾多角力。因而,當恐怖攻擊事件發生,觀眾想要透過電影場景看見事件現場的震撼場面時,導演反而藉由側寫恐怖攻擊,將敘事的焦點轉移到媒體作業現場。此時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個龐大產業環境所呈現的生態,居然比恐怖攻擊本身還要更精采駭人。

故事聚焦在主角尹榮華(河正宇飾)身上,本片使用了許多特寫鏡頭以及大篇幅描寫角色心理狀態的橋段,讓演員的表演撐起了一部本來該是高成本製作的驚悚懸疑片。主角尹榮華為因收受賄賂,從當家晚間新聞主播被貶職為廣播主持人,然而,他卻又因為取得棘手的恐怖攻擊犯案人的獨家訪談,瞬間又重回新聞主播台,擔任即時報導的重責,在主角的這場職場生存戰中,本片點示了媒體環境下的弱肉強食,也凸顯了突發事件在新聞媒體中的重要性,與巨獸般的媒體企業其下的體制結構運作方式。

當新聞媒體被夾在國家安全、組織壓力、人身安全等錯綜複雜的權衡與角力下,真的還有所謂的「新聞自由」嗎?主角尹榮華作為大體制下的個體,他的身分與位置勾勒出媒體工作者所背負的龐大社會壓力。他坐在主播檯上與恐怖份子連線的關係,本來只是訪問者與受訪者間單純的點對點關係。然而,此個案的特殊性,卻讓他們兩人間的關係拉高到國安層級,轉播鏡頭後多了政府危安單位坐鎮,還不斷在轉播現場透過耳麥提供防恐策略。主播台後,緊盯的上司不斷指揮新聞走向,與密切關注收視率––媒體產業最在意的神奇數字––的走勢,著眼的莫過於是獨家報導背後帶來的龐大廣告利益。

除了來自上述兩種相左意見(國家安全、企業利益)的角力,尹榮華收賄的把柄也被握在公司高層手中,為了閃躲往後的法律制裁,他勢必聽得從上級的命令;更駭人的是,恐怖行動的主謀更在他耳機上頭裝設的炸彈,在致命威脅下,他必須謹慎處理對手所提出的每個要求。讓本來一對一的訪談狀態情境,加上了多重且複雜的因素,成了一個以寡敵眾的緊張局面,在這狀況下,尹榮華的每個決定都將牽一髮動全身。

在當今,恐怖攻擊已被主流社會視為一種代表暴力衝突的標籤,以及極端不法的手段;但是,在接收媒體報導這類訊息時,我們或許該多一層思考:當新聞報導再現這類的事件,或許已經加入了媒體立場與意識形態在報導的敘事當中,身為閱聽者的我們,往往忽略了事件背後的真實動機,那些所謂的「恐怖攻擊」其實是許多複雜的社會結構性問題所造成的。

橋墩炸毀、大樓倒榻,在巨大的死亡面前,電影最後要探討的是「信任」,到底為什麼尹榮華能夠雀屏中選主播?出自的是觀眾對於主播塑造出公信力形象的信任,但當這層信任瓦解,背後所接露的樣貌竟是如此醜陋不堪。對照現今媒體生態,許多獨家新聞能夠被挖出,多半是因為當事人對記者的信任,而願意卸下心防。而嫌犯最終想要的不過是總統的一句道歉(對於政府的不信任),但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過後,那句道歉將永遠等不到。

相關文章
2015年金馬奇幻影展
情/慾‧流動 專題影展
AND亞洲紀錄片巡迴影展
當南風吹起--証言、劇場 影像展
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電影工作坊(二)影評養成工作坊
如何撰寫電影企劃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徵聘專案教師公告
2015信誼兒童動畫獎 即日起開始報名
2015青春影展全面徵件中
公視「第九屆觀點短片展」開始徵件
 
橘子成熟時
雪地迷蹤
「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