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57 2014-05-06 | 院線 |
評城市遊牧影展開幕片《占領華爾街:公民小傳全紀錄》
導演  Aaron Aites; Audrey Ewell; Nina Krstic; Lucian Read
演員  
出品  美國/2013
發行  2014 城市遊牧影展
文 / 洪健倫

2014城市遊牧影展即將開跑,策展人於學運爆發兩天前力邀的開幕片《占領華爾街:公民小傳全紀錄》(99%: The Occupy Wall Street Collaborative Film)非常恰巧地切合到台灣當下的社會焦點。同時,台灣的紀錄片工會成員,也正好在學運期間聚集工會成員,發起學運紀錄片拍攝計劃。這部紀錄紐約市民發起、繼而延燒到全美各大城市的社運紀錄片,它在遊牧影展的放映,不但可供關心社運的台灣觀眾做為借鏡,也可讓紀錄片創作者作為參考。

發生在2011年7月的「占領華爾街」行動,是受到歐美金融風暴,以及埃及、敘利亞等地的革命浪潮鼓舞所發起,普遍的基本訴求是一般民眾對於政府與財團勾結,和巨富擁有社會特權的現象表達反感,而後來這個運動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無中心組織、共識決的社會運動,並延燒到美國各大城市,包括2011年的占領威斯康辛議會的行動。而不幸的是,包括紐約市在內多個城市的警察單位,皆採取高壓強硬鎮壓的手段,對付抗議民眾,引起舉國譁然,這些過程也都被紀錄在這部紀錄片之中。

片名中的「99%」,指的就是美國廣大的中產階級與經濟弱勢族群公民,「We! Are! the 99%!」(我們就是那99%!)也是該次各地占領行動中,抗議民眾的主要口號。本片號稱集結了全美各地共計99位影像工作者拍攝的抗爭紀錄影片,最後再由四位導演合力組織完成。他們不但紀錄了占領行動現場,提供了警民衝突的第一線畫面;他們做的不只如此,本片還從抗爭現場延伸,在行動落幕後,繼續訪問幾位核心運動參與者,以及社會評論者。由他們對於占領行動的回憶與評述,更深入探討引發這場抗爭行動根本原因,以及這場活動中的獨特現象與問題。

因此,《占領華爾街》讓我們看到同樣在以影像呈現攝運現場時,紀錄片和公民新聞在內容上的差別。公民新聞例如太陽花運動時,網路上的現場直播,或是事後大量轉傳的影片,主要以呈現現場第一手影像為主。而面對同樣的事件,紀錄片工作者多了時間沉澱與組織,因而,他們除了以影像還原事件全貌外,更重要的,是對於占領行動的探討。當初的第一手影像素材到了本片之中,成了佐證,帶出背後導演們希望探討的議題--行動背後的導因;行動採取去中心化、共識決的特殊形式;警察權力擴張的現象及批判;以及從華爾街延伸出的影響等。而這些探討並非一廂情願地為這場抗爭歌功頌德,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觀討論其中的優與劣。

而從觀看這部影片之中,我也不免將前些日子324、428兩次的抗爭中,警方對民眾採取的高壓強硬手段,和美國警方處理行動的方式兩相對照。顯而易見的是,台灣和美國警方處理手段的本質是一樣的。或許有人會認為,美國和台灣不同,因為美國的司法制度不允許警察濫權,因而事後若提告都會得到法律的制裁,而台灣的檢查與司法制度並不能保證正義被聲張。但我認為,在這樣的鎮壓行動裡所要看的,不是政府的濫權是否在事後獲得制裁,而是執行驅離或鎮壓的當下,政府當局的態度與手段。面對手無寸鐵的公民,當政府和既得利益者沆瀣一氣,選擇為維護企業的門面與利益,或政府的顏面,而非傾聽人民的聲音,並且將手無寸鐵的血肉之軀當作路障強力剷除,在這當下政府單位的態度,只是想要展示公權力的能耐,作為對其他人民的威嚇。這時,我們才能看清,在這個新自由主義至上的年代裡,政府已經不再為有血有肉的人民服務,而是和那些由白紙黑字構成的企業法人結為新的階級聯盟。

相關文章
2015年金馬奇幻影展
情/慾‧流動 專題影展
AND亞洲紀錄片巡迴影展
當南風吹起--証言、劇場 影像展
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電影工作坊(二)影評養成工作坊
如何撰寫電影企劃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徵聘專案教師公告
2015信誼兒童動畫獎 即日起開始報名
2015青春影展全面徵件中
公視「第九屆觀點短片展」開始徵件
 
橘子成熟時
雪地迷蹤
「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