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76 2006-09-28 | 院線 |
《醫生》Doctor
導演  鍾孟宏
演員  
出品  台灣 / 2006
發行  中映電影
文 / 陳德齡
《醫生》的敘事主題圍繞著一起十三歲小孩突然結束自己生命的憾人事件,影片主角則是這位孩子的醫生父親。這部影片有個很特殊的開場與結尾,就在片名字卡結束之後,鏡頭沿著天候不佳、氣壓低迷的縱貫道路緩緩展開,連續跳接三個場景,彷彿車上的主角開了很久的車;對於觀眾而言,這趟旅程的目的地尚不明確,也還不清楚從車窗向外望的主觀鏡頭來自影片主角、亦或主導影片敘事的第三者?

這部跨國拍攝、仿公路電影(片頭片尾)的黑白紀錄片,就像是導演鍾孟宏為旅程做的記錄。一般公路電影最迷人之處,在於旅程途中的未知(你將會遇見誰?目的地又是哪裡?),拍攝者在有限時間內捕捉與被拍攝者相遇的片刻,任何意外與不可預期的發展,常成為影片線性結構的戲劇來源。然而,不同於國內紀錄片人文紀實傳統的因果敘事,《醫生》導演鍾孟宏選擇一條岔路,一段心靈探索之旅,旅行的真實時間與受訪人物記憶凝結的時間交錯並置,詩意的影像風格削弱傳統紀錄片還原、探詢真相的紀實功能。帶著公路電影的隱含命題,這段跨國拍攝的歷程本身就是目的。

本片一開始,導演讓我們見到溫醫生之子溫昱和極其健康的模樣。一個青少年,在邁入十三歲那年學習刮鬍子的畫面,預告一個屆臨成熟(身體上與心智上)的年紀,這個來自溫醫生親自掌鏡的家庭錄影帶畫面,還原不在場的昱和曾有的樣貌與成長軌跡。影片以這段慶祝成長的重要儀式,為這趟旅程的未知揭開序幕;死亡,則是所有未知的潛藏文本,孩子與死亡之間的關係、家人歷經生死煎熬的勇氣與疑慮等課題根植期間,彼此對話角力。

做為一部紀念逝去生命的影片,同時為了解死亡對生者的意義,本片揭露「真相」的方式,打破導演與觀眾之間如共犯似的窺視想像,以疏離的風格仲介真實,挑戰紀錄片定義「真實」的疆界。導演曾經表示拍片的動機是,「死亡對一個正值黃金歲月的青少年而言,真正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他訪問溫醫生的同時,捕捉到近一半以上充滿崩潰、不捨、無奈與悲痛的鏡頭,在仔細觀賞幾十捲溫醫生於昱和生前拍攝的家庭錄影帶之後,同時要面對的是自己對事件感知與當事人的落差。在這段暫時與溫醫生回憶經歷同步的時間裡,影像再現的力量,到底要捕捉多少傷痛才算接近事件的真實原貌?

本片主題發展因此藉由公開一段家庭史(使用溫醫生口述及家庭錄影帶)、紀錄片導演介入觀點(黑白攝影、特寫鏡頭、跳接與音樂配置)、與閱聽大眾接收(影片公開上映)三端構成,型塑一個詮釋意義的場域。這可從影片不同於傳統紀錄片利用線性時間,做為描述事件與人物發展的敘事結構中看出端倪,導演不以時間的線性軸線協助觀眾回溯昱和可能自殺原因,及尋找父母看待整件事的因果關係;畫面鏡頭的跳接、時空斷裂、與黑白影像處理等疏離風格,展現極盡抒情詩意的基調,游泳池裡的纏繞水管、窗邊的蜘蛛網、在屋簷行走的貓等空鏡頭,象徵「生命」難解與其豐饒。

關於非線性的敘事結構,我們另外可從本片時間構成的方式來看。其中,溫醫師拍攝家庭錄影帶裡的空間(位於愛荷華)、溫醫師治療祕魯小孩的醫院空間、及溫醫師現居住家的空間(位於邁阿密)三種時空交織並存;隨著溫醫師口白建構的心理時間,觀眾跟著鏡頭裡的空間尋找時間的軌跡,空間取代時間的巧妙安排,正是導演面對真實再現的自覺興起之處,同時成就這段創作者個人的修煉之旅。於是,在黑白影像佈滿的縐褶中,我們看到時間痕跡留在Sebastian被治療的身體、溫昱和的畫作、家庭錄影帶精選出的畫面、及昱和母親口述記憶中,隨著音畫不同步的安排,每一個存在褶子裡的小故事,從積累的灰塵中重生,凝結的情感溫柔流洩。此外,溫醫生與人在竹東的母親通話的場景,並置台灣竹東車站的空鏡頭,與溫醫生略顯駝背的臂膀特寫,長期勞碌的身形召喚對老家情感的動人思念,疏離詩意的影像風格終究成了影片主題最鮮明的隱喻。

導演同時利用溫醫師的口白,及他治療另外一位罹癌的十二歲男孩工作現場,展現他(生者)繼續行醫救人的存在使命;在這可被期待的真實時間裡,任何參與這場觀看的儀式的觀眾,都能在前進的時間裡為生命的形態尋找新的滋養。這位祕魯小男孩Sebastian可說是導演為本片敘事所做的結構性安排,兩位男孩巧合似的相像(十二歲、喜歡畫畫、說故事、種樹及蛇類),開啟缺席者的時間滾動的契機。帶著纖瘦的身形活動於醫院及親戚家中,Sebastian取代真實時間中,昱和不在場的空缺,溫醫生展現理性、冷靜、謙和的理想形象,一如我們對醫生的想像,Sebastian日漸復原身體,在時間的軌跡中留下令人期待的伏筆。然而,潛藏在兩位男孩身影背後的死亡之謎,經由醫生表露無法向病人家屬保證癌症治癒率的訪談內容,召喚生命無常的終極命題,本片展現一位醫生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刻,諭示導演做為一位帶著鏡頭介入事件的第三者,在這段試圖接近問題核心的心靈旅程,終究面臨難以僭越的道德關卡。

影片終究必須隨著旅程結束而落幕,當本片接近尾聲,導演透過遠景捕捉溫醫生解釋兒子昱和生前留下的性器官畫作,深情的父親念白帶著當下的時間表情,賦予兒子過往創作精彩神韻;父子跨時空相遇,成就本片最動人的時刻,細緻展現電影這門「時間的藝術」。故事在將近一分半鐘的車行中收尾,低限公路美學將悲傷昇華,終點彷彿又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車裡的主角觀眾應該清楚了,這部呈現傷痛與揭開傷痛苦處歷程的紀錄片作品,導演鍾孟宏同時展現個人心靈旅程的沿路風景,在捕捉片中人物幽微記憶的時間印記中,為悲傷的出口尋找治癒的可能救贖。
相關文章
TIDF巡迴
【放映週報.放映】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
台北電影節聯手法國南特影展 「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
「2015 臺北文學季-文學.閱影展」光點台北 5/15-5/28
【聽•視界電影院周年慶】鋼琴家黃裕翔邀視障朋友感受電影魔力
第37屆金穗獎入圍暨短片輔導金成果影展全台巡迴
2015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台灣競賽獎」徵件開始
CCDF-6 開始徵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補助電影製作開始徵件
2015 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 開始徵件
2015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徵件辦法
<b>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b></br>4/17-4/26|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
4/17-4/26|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
法蘭克
第四公民
2015 TIDF巡迴展
金穗獎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