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2009-03-06 | DVD |
互相較勁,同時也彼此致敬: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的《鐵三角》
導演  徐克、林嶺東、杜琪峰
演員  任達華、古天樂、孫紅雷、林熙蕾
出品  香港 / 2007
發行  銀河映像 寰亞電影
文 / videohead
身為一個從小看港片長大成人的粉絲,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的聯手合作,哪裡是鐵三角,根本就是金三角,令人感到有如天方夜譚一般不可思議;當《鐵三角》的拍攝計畫一流傳出來,廣大的港片迷們想必也都忍不住興奮之情而紛紛爆走了吧。

令人費解的是,從PTT上的鄉民發言中可以推估,台灣的港片粉絲人數應該是數量驚人才對,但是夢幻逸品般的《鐵三角》卻無緣在台灣院線中上映,只發了DVD了事。話說回來,即使台灣好像處處有港片迷,但是許多厲害港片在台灣上映之後卻都表現不佳,甚至票房慘淡。或許「港片迷」只是一個沒有實體 (因此也沒有了行動) 的幻象?只是一種網路上的語言現象 (嘴砲)?只是一種集體懷舊的情感集合和顯像 (所以老港片、尤其是1990年代的老港片,以及其中的經典老對話,成為網路上港片討論的主流)?或者,網友們的門路眾多,早就已經通過各種管道,先睹為快那些新港片,使得港片的院線票房愈來愈差,甚至明明是強片卻無法進戲院、只能以DVD形式來台面市?

接力與接棒

無論如何,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三人合導的《鐵三角》,光就導演一字排開的鑽石陣容來看,就已經值得好好推薦一番。這部片據說是由三人在一次私下聚會中天外飛來一筆一時興起的即席提議,要由三人合作一部片子,試試看可以怎麼「玩」;同時,他們也都很清楚自己在電影圈裡的地位和身價,這個提案和最後的電影成品,想必有其票房保證,所以尚未開拍之前,就把這次行動宣示為一個「提振香港電影」的事件─確實,這三人合導的電影不能不是一個大事件。最特別的是,不同於台灣新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和《光陰的故事》、或者香港長壽級鬼片【陰陽路】系列這種「三段式電影」:一個導演負責一個故事各拍一段。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大膽地決定:三個人要合拍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人拍一段,而且採取「接力」形式,每一個人都無法預先知道另一個人會怎麼拍,前一個人拍完之後,後一個人才「看情況」續拍下去。

於是,「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這樣子的導演次序,就有了一個「敘事結構」上的意義。有人如此歸納:徐克善於天馬行空式的情境設定與人物塑造,理當開啟一個石破天驚的頭;林嶺東一向工整安穩、老陳持重,適宜承上啟下,必須安置在中段;至於杜琪峰,在收束、整理一大串複雜人物關係和情境線索這一方面,最厲害最高明,因此必須在結尾壓軸。依照這樣子的說法,對照最後的電影成品,似乎確實有這麼一條敘事脈絡可循──不過,片中仍有一些在劇情上無法平滑接續的破綻和斷裂 (也就是bug):比如說,有人 (為了不爆雷所以姑隱其名) 在這一段結尾時被疾駛而來的汽車當面撞倒,卻在下一段開頭時,突然沒事發生一樣,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找麵包吃;有人則是在性格上前後不一,時而冷靜時而瘋狂,剛才不是好像事事都經過了理性計算嗎,怎麼現在突然暴躁了起來準備扣板機呢,我還真猜不透你啊。不過,卻有一個人從頭到尾都不受青睞沒人愛,好像被三個導演有默契地冷落了,始終平板陰沉,異常鎮定少有情緒起伏,似乎完全不受跌宕的故事發展所干擾,這麼說來他比較像是攝影機一般的存在。

鬼氣森然的荒謬世界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基於我對這三位導演的偏愛和信心──畢竟,徐克的片子陪我進入港片影迷的世界,徐克和林嶺東陪我轉大人 (青春期難道不也是《學校風雲》和《監獄風雲》嗎?青春期不也是有吳奇隆+楊采妮《梁祝》和《花月佳期》(也就是《電線杆有鬼》)的酸甜愛情時刻嗎?),而當我搖身一變大學僧、一頭鑽入冷僻大師藝術片世界、冷落了港片兩三年之後,杜琪峰和銀河印象讓我重新、再度發現港片的厲害,有如返老還童第二春,於是又回頭補課那二三年裡我漏失的港片,甚至有點誓言要挖掘港片中更多厲害之處、讓更多觀眾讚嘆香港電影──總而言之,出於私愛,即使《鐵三角》有不少明顯的裂隙,我也要為它辯護、說幾句話:《鐵三角》講的本來就是一個內含衝突與斷裂的故事啊,利益的對立、情感的背叛、瘋狂和理性的混淆 (或者說是「太瘋狂的理性」),所以有一個角色好像是精神錯亂、又好像是受創而失憶、又好像是經過理性計算而偽裝成瘋子。

而且,《鐵三角》講的本來就是一個鬼氣森然的故事啊,所以才有一個角色深受回憶鬼魂的糾纏,人格分裂、擺盪在冷靜與爆跳之間,也因此另一個角色好像可以死而復生、被車撞了還能沒事般站起來,片中也才有一段近乎超現實、有如鬼魅附身一般的雙人舞場景。還有,既然《鐵三角》的三個導演本來就很愛故意在自己的賣座商業片中偷偷放入政治意見,所以那個從中國來的角色,才不約而同地在三段中被冷落了,或者一直被處理成一個平板又陰沉、喜怒不形於色,雖然看似最穩定可靠但又怪怪的,不但令人猜不透,也讓人不由得有一點疑懼與害怕……。

故事的梗概是這樣子的:一個中國來港的古董商 (孫紅雷飾)、一個戴綠帽的衰面運轉手(任達華飾)、還有一個混得不太好的黑道小弟運轉手(古天樂飾),三人意外取得一張藏寶圖:二次大戰日本人佔領香港時在當今立法局大樓底下埋藏了黃金。於是,三人合作從下水道潛入立法局底層,盜取了這一箱黃金──與其說這像是13個小偷的《瞞天過海》(其實這是重拍老片《十三羅漢》),倒不如說這更像是杜琪峰正在著手重拍的、法國大導演維爾梅爾的3人小偷經典名片《紅圈》。錢一到手,人心就變了,麻煩也就來了,三人開始彼此提防和猜忌,而綠帽運轉手的性感太太 (林熙蕾飾) 也夥同她的條子情夫 (林家棟) 要來黑吃黑─沒辦法,在《無間道》之後,不幹壞事的香港警察不但愈來愈少了、也愈來愈無趣了。一堆人爾虞我詐、裝神弄鬼一番之後,場景拉到了偏僻鄉間,胖子林雪就意外(或一點都不意外地) 出現了─然後前二段從沒登場過的另外一堆人也加入了搶錢大戰,入夜的小客棧和灌木叢中,就響起扣板機的聲音、星火也就這裡那裡地爆開──這三個導演湊在一起,硝煙火藥必然無法避免。

江湖險惡,英雄惜英雄

有人說《鐵三角》中的三個主角,其實就是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三個大導演的化身─所以導演們就和片中角色一樣,從頭到尾暗中彼此較勁。其實要說三人「較勁」,其實有一點昧於事實:說實話,徐克從1980年代開頭的香港新浪潮崛起,叱吒風雲到了1990年代前半葉,近年來的作品令人有些失望─《謎屍》是失敗中的失敗,《女人不壞》則無法重現《刀馬旦》那種三女對抗《英雄本色》三男的氣勢;林嶺東的頂峰,乃是1980末的風雲系列三部曲(《龍虎風雲》、《監獄風雲》、以及《學校風雲》),1990年代至少還有《俠盜高飛》和《目露凶光》,千禧年之後已然欲振乏力。反觀杜琪峰,則是從1996銀河映像成立以來,不但還沒有讓人失望過,甚至還十分有可能繼續在氣勢上攀登、在電影美學上深化的潛力。(這麼說來,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如此的導演次序安排,其實也可以說是濃縮了一段港片小史) 因此,在如此殘酷的比較之後,要說《鐵三角》是三人「互相較勁」,毒舌派的酸民們可能會說是對於徐克和林嶺東的抬舉……。

但身為港片老骨頭,總有些感情上的不忍,也尚存一些期待,無法如此尖酸苛刻;我會說:《鐵三角》同時也是三個導演「彼此致敬」之作。如果對他們三人的作品足夠熟悉、多看兩遍,其實可以發現,除了三人都在自己的段落中突顯各自的「作者印記」之外 (很多影迷應該會忍不住努力去尋找各段的「簽名風格」吧),他們也各自都在自己拍攝的段落裡,暗中偷渡了、延用了彼此作品的經典場景。比如說,徐克的首段,小酒館裡的密談,其燈光之黑、其構圖之風格化,難道沒有杜琪峰《真心英雄》的黑影嗎?杜琪峰在最後一段裡所安排的「斷電小店」以及「摸黑開槍」,其實不只是杜琪峰的老把戲,事實上,最早把此一京劇「三叉口」的手法加以現代化、帶入電影裡的,就是徐克1980年的《地獄無門》──徐克日後電影中許多巧妙的動作橋段,可以說也都是脫胎於「三叉口」這個原型。甚至,杜琪峰還讓林熙蕾扮了一下聶小倩,也在片尾的最後一個鏡頭,畫龍點睛般地放了一個 (我私人覺得) 非常徐克式的安排 (不爆雷,所以只能含糊帶過)。至於向來都偏愛「寫實暴力」的林嶺東 (迥異於編舞家吳宇森,也不同於風格大師杜琪峰),卻破格地在他的段落中安排了非常超現實、帶有黑色幽默、打光也異常風格化的一場戲:任達華與林熙蕾的雙人共舞。尤其,林嶺東的幽默一直都是非常底層、粗礫、又人情味濃厚的,完全不同於杜琪峰那種酸苦宿命而悲傷的黑色幽默,更不用說迥異於徐克那種狡黠靈活、伴隨肢體動作的喜劇效果。

凡此種種,都讓《鐵三角》不只是互相較勁,更是一種彼此致敬;畢竟,香港電影中,尤其是黑道片和警匪片,英雄始終都是惺惺相惜的──武林日益險惡、黑社會也更加功利,於是,略顯老派的英雄好漢,乃是江湖道義與兄弟倫理的最後一塊領地、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後一代的守護者。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