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7 |
|
2013-05-13 |
|
中國銀幕,女性鏡像 |
中國女性從二十世紀初至今的生存與精神狀況,女性形象如何在銀幕上被呈現,這種再現如何映射並再造女性在現實中境況及相關討論話語,與中國一個多世紀來經歷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變革密切相關... |
|
|
|
|
387 |
|
2012-12-06 |
|
臥虎於靜水──關於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十六歲的印度少年Pi,父母與兄長因船難葬身海底,他發現與一隻四百五十磅的孟加拉虎理察帕克同在一艘救生艇。太平洋漂流的227天裡,他們彼此警覺,又無法不相依為命;他們令彼此因恐懼和陪伴而存活,而人獸之間,是否可以有友誼或愛?叢林前的義無反顧,令身在加拿大的成年Pi依然心痛不已。這虎的存在,是真實還是虛幻?是他者還是心魔?這關於故事的故事,是否只是幻覺? |
|
|
|
|
363 |
|
2012-06-22 |
|
中國傳統戲曲的電影發展:兼談《牡丹亭》的兩個電影版本 |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早期就應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之邀,拍攝無聲短片,特地選場子熱鬧、身段表演較多的京劇或崑曲段落如《天女散花》和《春香鬧學》來適應默片時期要求。他的電影表演生涯以1960年的崑曲電影《遊園驚夢》作結。影片改編自重要崑曲劇碼《牡丹亭》中折子戲 〈遊園驚夢〉。《牡丹亭》為明代戲曲劇作家湯顯祖(1550-1616)所作。這部經典之作描述宦家閨秀杜麗娘與嶺南書生柳夢梅之間超越生死、真實經驗與夢境的不渝戀情,已在不同時期以不同面貌被多次在崑曲舞臺演繹,也在二十世紀後半葉被兩次搬上電影銀幕:196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遊園驚夢》,導演許珂,主演梅蘭芳、俞振飛、言慧珠;1986年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牡丹亭》,導演方熒,主演張繼青。兩次將《牡丹亭》拍成電影,有多種原因,如為了突破舞臺表演的時間和空間侷限性,令更多身在邊遠地區、無緣欣賞舞臺表演的觀眾可以看到著名戲曲表演者的精湛技藝…… |
|
|
|
|
356 |
|
2012-05-04 |
|
電影起源,城市映射 |
蘇聯作家高爾基曾寫過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初次看電影的印象。銀幕上那些蒼白、沉默的影子,在他看來,有些像與我們周遭聲色世界不同的鬼魂幽靈:人影走過街市,車馬經過橋、旅館、倉庫,背景裡被污染的工業天空……電影自誕生以來,便與城市空間及其中的風景、建築、人的質地、紋路、痕跡等唇齒相依,在幽暗空間的一束閃爍光線中,明暗、動靜、生死的置換或共存,將碎片式影像雕刻於具體的膠片或抽象的時間。從攝影術到電影,從傳統膠片到數碼影像,帶著久遠時代的靈光,電影與城市不斷死亡和重生…… |
|
|
|
|
351 |
|
2012-03-30 |
|
數位時代的機械鄉愁 |
在傳統膠片電影遭遇數位技術衝擊、電影學者驚呼「電影已死」時刻,史科西斯以時髦的數位3D與電腦特技技術向傳統電影的輝煌過往致敬,意味深長。耗資一億七千萬美元的鉅製《雨果》於感恩節假期在美國上映,評論界反響甚佳。卡麥隆的《阿凡達》幾乎具「分水嶺」意義,使得美國影評人將之後的3D電影時期稱為「後阿凡達時代」。不但好萊塢知名導演紛紛對3D技術躍躍欲試(史匹柏的3D動畫《丁丁歷險記》也在美國上映),之前的賣座片如《獅子王》及《鐵達尼號》也重新以3D版本面世。除了商業考量(加3D佐料再炒冷飯,電影票價更高),這3D潮流是電影面對其他媒介挑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