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 |
|
2013-06-03 |
|
一場日舞影展之後 |
花蓮超乎西部想像的狹長空間,使得每一次文化活動場址的選擇都直接涉及誰是這場文化活動主要對話對象的思考。學校?市區?還是部落?地理空間的客觀限制,讓不同身份的共同參與相對困難,無可避免形成排他性的觀眾組成。 |
|
|
|
|
397 |
|
2013-03-06 |
|
露內褲與C字褲的昨非今是 |
不同於前一部作品《西門町》,安心亞這次大方賣弄性感,片中一場藍正龍意外近距離正面看盡安心亞裙底風光的露內褲戲碼,更是媒體報導宣傳的焦點。…… |
|
|
|
|
362 |
|
2012-06-15 |
|
多元主義下的種族政治:《衝擊效應》 |
《衝擊效應》拿下奧斯卡2006年最佳影片,此刻再書寫這部片不純粹是影評,而是記下這部片在教學現場所引發的討論及思考。正如許多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一樣,《衝擊效應》並非人人叫好,肯定與批評兩派立場頗為鮮明。支持者認為Haggis一反政治正確的陳腔濫調,巧妙地呈現了種族主義的幽微——無論理性的我們平日裡是如何大力抨擊種族歧視,在危機時刻面對非我族類,每一個人(包涵所有種族背景的人)都可能是潛在的種族主義者,而種族正義作為背後的成因可能是政治角力的酬庸算計;但同時Haggis又暗示人性的本善也有可能引導我們跨越種族疆界,看到彼此真正的內在價值,讓歧視者得到救贖。反對者則認為整部片多線敘事的結構稀釋了角色的深度和情節的完整,導致整部片全是樣板,少數族裔依舊沒有擺脫以往被以負面刻板印象再現的夢靨,而洛杉磯也停留在1992年的形象,是一個批覆著偽善、充斥著歧視的惡都,不同種族之間的緊張關係仍舊是一觸即發,就等一場車禍引爆…… |
|
|
|
|
354 |
|
2012-04-20 |
|
花蓮電影院系列之一:關於「國聲」的那段美好歲月 |
1994年傅老闆將原本由江前議長夫人租賃的國聲戲院買下,再一次為戲院進行大改造,老舊電扇換成新式冷氣、木椅變成標準的泡綿座椅,除蚊滅蠅之外,也把還是糞坑的廁所翻修成現代化的蹲式抽水馬桶。嶄新的觀影環境配上大量宣傳和低價策略,傅老闆讓原本售票率每場不到10%的老戲院成為花蓮人休閒育樂的新指標。1996年,新美琪和國聲皆改成多廳化的空間配置 ,傅老闆並首度引進杜比環繞音響。在1990年代後期,西片在都會地區票房已超越華語片(含港片),但在花蓮,華語片市場(包括港片)仍佔有龍頭地位。對於其他只經營華語片的戲院來說,新美琪和國聲一次可以上映六部西片,儼然是個瓜分有限觀影人口的威脅。 |
|
|
|
|
349 |
|
2012-03-16 |
|
創傷記憶的出口:紀錄片《暴力毛線團》 |
在實驗紀錄片《暴力毛線團》(Metamorphasis, 2006) 中,以色列導演納塔莉‧布朗 (Netalie Braun) 以「變形」為核心概念串組性侵倖存者的親身經歷,並將其編入西方文明史上女性受創的眾生相。影片穿插四位女性倖存者面對攝影機的自我陳述及第三人旁白所道出古羅馬詩人歐維德(Ovid) 筆下情節相仿的希臘神話故事。透過倖存者的受創歷程與神話故事的互文指涉,布朗製造了駁倒線性歷史的平行悲劇,正如影片開頭的「巧合」--在歐維德的曠世鉅作《變形記》中,有五分之一的故事是女性被性侵的故事,同樣的五分之一也是西方世界中女性曾遭受性侵的比例,導演刻意製造這令人震驚的一致性來凸顯倖存者的言說必須被聽到的原因和動機。Shoshana Felman和Dori Laub在討論與猶太大屠殺有關的證詞時曾提到,倖存者的證詞是面對心理和社會,甚至使其獲得解放的關鍵。「證詞」(testimony)的意義不在於取得可知的事實,而是產生一次「事實的危機」(crisis of truth)或是製造一場目擊的「意外」(accident)......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