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2012-10-04 | 對白解析 |
其實真的不只是青少年在彼此殘殺而已:《飢餓遊戲》
導演  Gary Ross
出品  美/2012
延伸閱讀  http://www.imdb.com/title/tt1392170/
文 / Gina Wang
President Snow: War. Terrible war. Widows, orphans, a motherless child. This was the uprising that rocked our land. Thirteen districts rebelled against the country that fed them, loved them, protected them. Brother turned on brother until nothing remained. And then came the peace, hard fought, sorely won. A people rose up from the ashes, and a new era was born. But freedom has a cost. And the traitors were defeated. We swore as a nation we would never know this treason again. And so it was decreed that each year the various districts of Panem would offer up, in tribute, one young man and woman to fight to the death in a pageant of honor, courage, and sacrifice. The lone victor, bathed in riches, would serve as a reminder of our generosity and our forgiveness. This is how we remember our past. This is how we safeguard our future.
---

Peeta: I just don't want them to change me.
Katness: How would they change you?
Peeta: I don't know. They'd turn me into something I'm not. I just don't want to be another piece in their game, you know?
Katness: You mean you won't kill anyone?
Peeta: No. I mean, I'm sure I would, just like anybody else when the time came, but I just keep wishing that I could think of a way to show them that they don't own me. If I'm gonna die, I want to still be me. Does that make any sense?
Katness: Yeah. I just can't afford to think like that.
---

President Snow: Seneca, why do you think we have a winner?
Seneca: What do you mean?
President Snow: I mean, why do we have a winner? I mean, if we just wanted to intimidate the districts, why not round up 24 of them at random and execute them all at once? Be a lot faster. Hope.
Seneca: Hope?
President Snow: Hope. It is the only thing stronger than fear. A little hope is effective. A lot of hope is dangerous. A spark is fine, as long as it's contained.
Seneca: So . . .
President Snow: So contain it.
史諾總統:戰爭,可怕的戰爭。孤兒寡婦,失去母親的孩子。這場叛亂搖撼了我們的國家,十三個行政區背叛了養活他們、愛他們、保護他們的國家。兄弟鬩牆,直到一切全都毀滅。但經過艱苦的奮戰,終於贏得勝利,和平來臨,一群人從廢墟中站了起來,一個新紀元誕生了。但是自由是有代價的,當叛徒被擊敗,我們發誓,做為一個國家,我們絕不容許再發生這種叛亂。因此我們頒布命令,每一年施惠國的各區,都要提供一對少年男女,在這場盛會中,為了榮譽、勇氣和犧牲。奮戰到死。最後活下來的勝利者,將獲得我們的原諒與慷慨贈予,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我們以這樣的方式記住我們的過去,我們以這樣的方式保衛我們的未來。





---

比德:我不想讓他們改變我。

凱妮絲:他們會怎麼改變你?
比德:我不知道,他們會把我變成某種 完全背離我本性的人,我不想做他們遊戲中的另一顆棋子。妳明白嗎?
凱妮絲:你是說,你不會殺任何人?
比德:我會,我的意思是,我覺得當時機來臨時我會像大家一樣去殺人。但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想出辦法,向他們表示他們並不擁有我。如果我得死,我也要死得像我自己,這麼說有道理嗎?

凱妮絲:有,我只是不敢有那種想法。

---

史諾總統:西尼卡,你想我們為什麼有贏家?
西尼卡:您的意思是?
史諾總統:我的意思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位贏家?如果我們只是要嚇阻那些行政區,為什麼不隨機抽24個人,然後立刻全部處決,那樣不是更快?希望。

西尼卡:希望?
史諾總統:希望,這是唯一比恐懼更強烈的東西。一點點希望會鼓舞人,許多的希望卻會招致危險,一點星火無妨,只要別燎原就好。
西尼卡:所以?
史諾總統:所以,別讓星火燎原。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改編自美國作家Suzanne Collins於2008年出版的同名青少年小說,與《星火燎原》(Catching Fire)和《自由幻夢》(Mockingjay)成為《飢餓遊戲三部曲》。

三部曲的第一冊《飢餓遊戲》中,描述一位16歲的女孩凱妮絲,在年度抽籤日(annual reaping)自願代替被抽到成為貢品(tribute)的妹妹,前往都城(capitol)參加一場即時轉播、至死方休的殺戮生存遊戲。

故事的情節描述至此,也許讀者開始暗忖本片是否僅止於如此浮誇聳動的無腦劇情,但在此背後,作者卻試圖包覆更大的歷史主題,使之更具意義。首先,作者創造了奇特的世界觀。

凱妮絲住在未來的美洲大陸,在這個世界觀中,有一個名為施惠國(Panem)的國度,共有12個行政區(districts)被都城所統治。各行政區有其特色,如農、漁、牧……等,而凱妮絲來自的第12區專司採煤。但不管各行政區的職業為何,所有區民都受都城警察制度的高壓管轄,一切的收成都得上呈都城,區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求。反倒都城的人們各個優渥無虞,過度追求物質的生活,造就了都城奇景,其男女都畫著五顏六色的濃妝,競相爭奇鬥艷的古怪奇異打扮,如果Lady Gaga住在都城,其大膽的裝扮作風在當地根本不值一提。

接著,透過抽籤日所播放的短片,觀眾首次有畫面地了解「飢餓遊戲」的「歷史」由來。這部年年在抽籤日播放的短片事實上是不折不扣的政宣片,美其名在譴責暴力(12行政區過去對都城的叛變)歌頌自由與和平(都城平定叛亂的12區,讓它們與施惠國得以和平共處),實際上卻是一段都城用強大武力與豐富資源迫使12區繼續服從就範的血腥歷史。都城基於要「以歷史為鑑」的理由,辦理飢餓遊戲,要求每年各行政區抽出12至18歲的一男一女做為參加生存遊戲的貢品,最後的倖存者及其家屬日後將可在其區域過著安然富裕的一生。


關於《飢餓遊戲》融合了「現場轉播與生存遊戲」的概念,小說作者Suzanne Collins坦言這是她從實境節目與希臘神話忒修斯(Theseus)而得到的靈感。

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實境節目中,唯一真實的事是「這一切都不真實」。為了營造戲劇效果,所有不留情面的爭吵辱罵、暗地中的勾心鬥角、人格分裂般的虛情假意……等,都只為了收視率。身為實境節目,飢餓遊戲中的貢品各個得想辦法讓都城的觀眾喜愛,以不時得到戰鬥時關乎生死的「贊助」。貢品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想辦法演出一場好戲。所以,如何能分辨出事物的真假(對手是否在演戲),並將假的部分演繹得幾可亂真,是為了贏得遊戲不能不會的技巧。但對於平衡忠於自我與演戲做假,凱妮絲與同一區的男貢品比德皆有各自難處。

在比賽開始的前一晚,比德對凱妮絲說不想被遊戲改變,不想成為實境節目中被迫也自願被操縱的棋子。比德說:「If I'm gonna die, I want to still be me.」縱使遊戲迫使他違背善良本性而得手刃敵人,希望在殺人與被殺的那刻,仍然堅持心中的理想與原則,而這些,透過電影與小說,自始至終都是要幫助凱妮絲活下來贏得勝利。


將虛擬的事物套上對價關係往往越顯得其事物的得來不易,這樣的關係先在抽籤日的洗腦政宣短片中,以「自由有代價(freedom has a price)」之姿出現,強調自由與(都城人)生命的可貴,將飢餓遊戲立為成為防止未來戰爭的警惕。因此,青少年得在飢餓遊戲中犧牲生命,只是為了付上前人不可弭平之錯誤代價。同樣的,臨行戰場的凱妮絲不清楚比德隱藏在心中的原則,只能輕聲回覆:「I just can't afford to think like that.」在這裡,afford並非是買賣中的「付得起」之意,但其用法只是把「付」這動詞抽象化,把「付不起」變成一種比喻上「太過奢侈」的想法,也就是連想都不敢想,更別說行動實踐的意思。凱妮絲這樣回答是因為她有亟需照顧的年幼小妹和母親,身為一家之計,若不能從遊戲中存活回家奉養家人,凱妮斯的死亡恐怕也會讓家人陷在悲傷與窮困,這樣的折磨可能比死還痛苦。

《飢餓遊戲》所根據的另一靈感則是忒修斯(Theseus),他是雅典國王埃勾斯(Aegeus)的兒子。由於埃勾斯曾得罪克里特國王彌諾斯(Minos)且戰敗,於彌諾斯則要求埃勾斯固定每隔一段時間(時間長短眾說紛紜)必須從雅典找來7男7女的作為貢品,獻祭給怪獸。這現象一直持續,直到埃勾斯的兒子忒修斯自願成為貢品,並成功屠殺怪獸才停息這殘忍的獻祭。

作者儼然企圖把凱妮絲造就成現代版忒修斯,雖然是半被迫性的自願參賽,一旦參賽成了定論,此角色的思維與企圖就像忒修斯,逐漸昇華、超脫小私小我的視野,即使這部分在《飢餓遊戲》第一集中並不特別明顯(凱妮絲日後成為促使12區再度叛變的靈魂人物)。


成為一區的飢餓遊戲貢品雖然悲慘,但也代表著一份二十四分之一的勝利希望。贏家在遊戲中獲勝,贏得富裕的下半生,某種程度就像打敗都城的高壓制度,為各區帶來希望。特別對生活困苦的第12區(它74年來只有一位勝利者)。凱妮絲由於父親在年幼時突然葬身礦坑,母親也因終日過度悲傷而無法養家,凱妮絲得一夕之間長大,因此比起其他同年紀的小孩,除多了分世故成熟,也更懂得人世間的爾虞我詐。她從小就冷眼旁觀都城的殘酷與偽善,於是在飢餓遊戲中除透過觀察猜透旁人的心思、在關鍵時刻演齣好戲以搏得贊助,更重要的,是她不斷挑戰遊戲規則,勝算也日漸高升。

凱妮絲有意無意的挑釁,遊戲規則因她而翻轉,此舉卻惹來施惠國史諾總統的不滿。凱妮絲雖然給施惠國一場動人心弦的好戲,但這劇本卻超過施惠國的期待,眼見其所傳達的希望意志就要燃起各區的反叛運動,史諾總統不得不嚴肅的告訴遊戲設計者,別讓希望的星火燎原。但……這場遊戲日後的發展,連凱妮絲都無法預料。


也許電影無法完全呈現小說細膩的原貌,但唯有坐在電影院裡,才能感受到用手持攝影來捕捉的實境臨場感(甚至有些暈眩)、都城人濃妝豔抹的可笑、貢品死亡時響起加農砲重低音的悲壯、以及民眾舉起三隻手指向凱妮絲致敬時所流露的複雜情感。至於故事與電影裡令人詬病的小情小愛,雖然的確有些讓人不耐,但整體來說,仍然不損看/讀《飢餓遊戲》時想趕快知道後面劇情的「飢餓感」。




劇照引用自【開眼電影網】: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hen41392170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