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9604
「最幸運的導演,最努力的作家」──
專訪《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導演九把刀
從《去日苦多》到《明月幾時有》: 許鞍華的「團」與「圓」(上)
文/ Pony
談起合拍片,許鞍華算是最早「北上」拍片的香港導演,雖 1982年《投奔怒海》、1987年《書劍恩仇錄》、1991年《上海假期》皆曾在中國取景,但 2003 年《玉觀音》才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國投資的電影,而後 2006年《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12年《桃姐》與 2014年《黃金時代》也都是中港合拍片。但有趣的是,在合拍片體制下的許鞍華,並沒有隨著資金本身,而在故事旋律上做出大框架的變動。
從《去日苦多》到《明月幾時有》: 許鞍華的「團」與「圓」(下)
文/ Pony
相較於《去日苦多》個人主體性的自述,《明月幾時有》則拉拔到對於歷史全觀的眾生相凝聚,不過電影的塑造並非打造時代性的浩浩湯湯,反而如紀錄片一樣,也一如許鞍華過往作品的風格──寧從大時代下的草根人物,聚焦它們的生活與互動,以同甘共苦的情感牽繫,建構出香港熱血奮鬥的「黃金時代」。
是日常還是非常?——《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文/ 肥內
稍後上映的動畫影片《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この世界の片隅に)很可能被忽略,或者被誤解,然後消失在觀眾眼前;但其實這部片是以一種更深邃的方式對戰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思,並且在形式上仍有非常精巧的規劃,平心而論,觀看過程可說是驚心動魄,但這不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戰爭的結局,而是不斷湧來的形式美感。
驀然回首,仍是光陰的暗瘡——《青梅竹馬》
文/ 張敦智
如今看來,《青梅竹馬》仍具有強烈劃時代性的警惕意味,敘事結構嚴謹,許多技巧仍是當代電影難以超越,並仍有效的設計。試想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它不是部講述1985年的作品,而是講述2017年的現在,那它是否還能被眼下台灣所歡迎與接受?這或許仍必須打上問號。在時代的洶湧浪潮間作顆刺腳的頑石,想看清楚眼下究竟,往往只贏來喝倒采與漠視。
成人生著隱喻的病,孩子野生的放養── 專訪《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導演榮光榮
文/ 陳韋臻
來自中國的榮光榮,在《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一片中,從自身感受直面當今中國農村龐大的「留守兒童」議題,實驗性的視覺語言,搭配手持紀錄、靜態照片、文字詩作、偶動畫,「謊言劇情片」的身分破天荒地惹惱一些觀者和影評,後遺症則是觀眾回想電影內容的渾身顫慄,帶來觀影經驗嶄新驚艷,卻也驚人的沉重。
美化濾鏡下的中國階級故事:評何蔚庭《美好的意外》
文/ 沈昆賢
同樣作為喜劇,《美好的意外》一片這次則由製作許多大片如《尋龍訣》、《十二生肖》的中國公司華誼兄弟出品,有知名台灣演員桂綸鎂、樊光耀、歐陽娜娜等人出演,本片之問題絕非完全出於導演選擇中資,也絕對不是出於桂綸鎂在片中換上了北京腔刻意「扮演」中國人.......
【光點台北】2017年7月上映電影資訊
【中影製片廠】2017影像製作實務營
【文化部】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
【新竹】2017新竹市兒童影展(7/15-9/8)
每部影片都是一道謎語:黑盒子與白方塊的動態影像
【宜蘭】「影像興樂園」紀錄片影展、工作坊 8月-11月宜蘭登場
【府中15】七月主題:城市浪遊指南
2017勞動金像獎開跑!
從《無情》到《至情》:韓國電資館獲贈台灣珍藏拷貝 深化台韓電影文化遺產交流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