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已重新開放加入會員及會員服務專區,歡迎登入使用,近期造成您的不便,深感抱歉!
 
晚安祝你好運橫式
E-mail:
 


 
     
 
 
     
 

 
     

 

 

 

 

 
   
 
 

艾爾觀點 國片2006,出師不利!?

《英勇戰士俏佳人》有個熱鬧又復古味的海報,可惜找不到吸引觀眾的重點在哪?

文 / 艾爾

李安終於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了!但在舉國歡慶的同時,很少有媒體或觀眾發現台灣電影還正卡在本土票房的瓶頸,沒沾到一絲李安在國際間綻放的光芒...

『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這段話很多人講過,但用在『國片』這個課題上,我想實在是太貼切不過了!回溯到2004年,當年一部同志喜劇《十七歲的天空》以 400 多萬的票房理所當然地登上當年國片票房總冠軍,跌破不少專家眼鏡,但在慶幸其小兵立大功的同時,恐怖的是,多數觀眾並不記得當年還有哪些其他國片…,這是我所謂『最壞的時代』!

不過2005年一開春,靠著八大片商的發行協力與極聳動能事的話題炒作,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衝出了國片久違的 1000 多萬票房,更令人振奮的是,《天》片的成功不是特例;雖然美商八大的撐腰不再是標準配備,但靠著有效的行銷策略、訴求以及Target觀眾動員,再加上口碑發酵,原本不被看好的《無米樂》開出 400 多萬的佳績,其他像《翻滾吧!男孩》、《經過》、《等待飛魚》等片都在極有限廳數與映期下開出亮眼票房,繼《十七歲的天空》後國片新軍三和公司續走商業路線的《宅變》也在北市累積了 800 多萬票房,更上一層樓!雖然還是有不少跌入谷底深處不留名的失敗案例,但國片顯現的復甦景象已無法否認,而且很明顯地,中影片廠獨掌多數國片生死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有創意沒包袱的創作者與講究行銷策略出奇制勝的小發行公司。

這是2006年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要嘛它將是2004年以來累積的經驗成果,準備迎接『最好的時代』;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它將證明2005年只是有許多成功特例的『曇花一現』年,國片還是正處於所謂的黑暗時代…。

令人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從2006一月份發行迄今的幾部國產電影,成績似乎都只能用個『慘』字來帶過…。打頭陣的《我的逍遙學伴》把整合行銷的點子不斷綁在腰際,既結合了網路暢銷作家藤井樹炒話題,還談到了中華電信作置入性行銷,能下的廣告預算都下了,該跑的校園和通告也都跑了!然而鎖定的校園年輕觀眾對內容就是不買帳,卻也是怎麼作周邊效益也改變不了的根本事實,首週末北市五家戲院只開了 6 萬多元的票房( 包括華納威秀 ),匆匆下片後不到一個月,如今已躺在出租店架上!

接下來2月24日這檔不知是碰到什麼好日子,三部國片竟然聯袂上映,又碰上了殺死人不償命的《絕命終結站3》,結果不難想像是哀鴻遍野;砸下不少宣傳預算的《人魚朵朵》,北市首週末兩天半四家戲院總共僅進帳 15 萬元,距離目標一千萬的預估總票房遙不可及,如今很可能連一百萬都很難收回,算是讓一向擅長行銷與小兵立大功的三和公司( 山水娛樂,《十七歲》與《宅變》的推手 )著實跌了個跟斗;緊跟在後的是瞿友寧導演,宣傳陣仗不算大的《英勇戰士俏姑娘》,兩家戲院進帳 13 萬元,雖然宣傳陣仗小了許多( 小到大部分觀眾不知道這古早味的片名下到底演什麼碗糕 ),但這樣的成績說實在還是糟;當然最『憂鬱(Blue)』的還是鄭文堂的新作《深海》Blue Cha-Cha,兩家戲院兩天半只進帳 5 萬 6千多,李威躍上大銀幕簡直撐不起『偶像』兩字( 他的Fans去哪了?),蘇慧倫則無奈地再扛下國片票房毒藥重擔,而鄭文堂導演看來也沒有因為前作《經過》的成績( 北市兩週 120 多萬 )而獲得加持,這次票房淒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2006年的開春國片力作們開出這樣的成績,連看起來最有賣相的《人魚朵朵》都淪落至此,著實令不少關心國片發展的業界同仁或影迷們心又向下一沉,國片觀眾再度流失了嗎?其實不見得!只是先撇除掉影片品質的主觀考量( 好看或不好看,雖然這依舊是後續票房表現的關鍵 ),以上這些影片的失敗也不盡然是無跡可循。首先影片的賣點沒有被有效地包裝( 包括文宣品的製作重點 ),鎖定的觀眾定位不明,明星沒有全力地為影片宣傳…等,每部電影的致命傷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這些可能頗有潛力的片子似乎在行銷宣傳上都沒有切入真正的著力點,讓觀眾對『影片本身』感到興趣,反而只是搏報章雜誌的版面炒新聞,卻忽略電影吸引觀眾的焦點所在( 朵朵的購鞋狂、俏佳人的嗜睡症和鄭文堂走出憂鬱的恰恰…其實都夠引人好奇,卻都未曾被重點式地強調宣傳 )。

翻完近期各大報的影劇版新聞,試問您因此知道《人魚朵朵》、《英勇戰士俏佳人》和《深海》到底在演些什麼了嗎?…你會進戲院去看一部你根本不知道在演些什麼的電影嗎?尤其當它缺乏超級卡司或炫目刺激的特效時…

2006年才剛開始,從今年輔導金受獎劇本千奇百怪的新鮮題材來看,我對下一波新國片還是充滿了希望,但同時身兼一個國片發行公司的企劃人員( 中映公司是去年《無米樂》和《經過》的幕後發行推手 ),深感有效的宣傳策略與拍好一部電影幾乎已經同等重要,尤其對普遍賣點失焦且錯估目標觀眾群的國片而言,鋪天蓋地的廣告與新聞炒作未必每部片都需要,但是否運用了有效的媒體,把最具賣點的訊息打進鎖定族群的分眾市場卻絕對必要!2006年初身先士卒的國片們其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法則,因為失敗跟成功同等重要,2006年大有可為的國片們仍舊有機會創造『最好的時代』!

 
   
 
104 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93號3樓.中映電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專線02-27760542.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映電影文化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Cimage Taiwan Film Co. Since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