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1 【徵演員】 開南大學資傳系[隨便•不隨便劇組] 畢專製作 - 陷索  
2 陳佳穗表演工作室<微課程體驗>!  
3 6/9數位樂園趴TWO「午後微放映」創作交流活動  
4 2012新北市紀錄片學苑【紀錄片講堂】開始招生  
5 【徵演員】開南大學畢業製作《帶著金魚去旅行》 ﹝1﹞
6 新北市紀錄片學苑-校園紀錄片影展  
7 5/9 (三) 紀工聚會 帶作品邁向國際的第一步  
8 (徵演員)16mm電影底片拍攝短片,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  
9 第24期影藝講堂-【鬥陣拍電影】  
10 第24期影藝講堂-【表演星光大道】  
 
 
搜尋
上一期 前期報導
   
 
 
 

【超值好片】 鐵窗之內,高牆之外:《監獄淌血》

導演:海科特•巴班克
演員:Luiz Carlos Vasconcelos等
出品:巴西、阿根廷 / 2003
發行:得利影視

文 / 洪健倫

 
2010年的台北電影節即將要開跑,本週【DVD Focus】將要帶各位讀者「先修」北影巴西焦點導演海科特•巴班克(Hector Babenco)2003年的作品《監獄淌血》(Carandiru),本片於2005年在台灣上映,但今日在坊間若要租借或購買電影的DVD可能都需要花一點力氣尋找,但可以確定的是連鎖出租店租得到這一部影片的。

《監獄淌血》的敘事者是一位不具名的醫生,他為了防治愛滋病來到首都聖保羅一處名作「卡蘭迪魯」(Carandiru)的監獄服務。這裡是南美洲最大的監獄,儘管理論上只能收容四千名罪犯,它竟然硬是被塞進了七千多個受刑人。醫生在這兒服務的日子長了,漸漸取得受刑人的信賴,開始聽見犯人們的故事;而神祕的監獄生活在這段日子中也默默地紀錄在醫生的腦海。直到有一天他回到卡蘭迪魯,赫然發現這裡變得彈痕累累、滿目瘡痍。醫生從倖存者的口中才得知,在他最後一次離開監獄的那天,這裡因為一場不知原由的暴動引來鎮暴部隊冷血鎮壓,而真正的起因至今並沒有人知道。

海科特•巴班克將1992年巴西卡蘭迪魯監獄暴動、政府流血鎮壓屠殺111人的歷史事件實地取景搬上大銀幕,此外,導演也由一名醫生在此行醫的回憶改編出全劇的脈絡。在種種寫實元素交疊並且置於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框架之下,《監獄淌血》處處指涉巴西的社會問題,別出心裁的切入角度與故事題材使本片儼然成為一部格局龐大的國家電影。

巴班克早年從出生地阿根廷雲遊至巴西,受到六0年代巴西新電影的吸引而決定在此落腳生根,儘管當時巴西社會政治環境惡劣,但這並沒有澆熄他對斯土斯「影」的熱情。他從參與紀錄片與短片的拍攝開始學習電影拍攝,而紀錄片的拍攝方式與題材對巴班克的作品也有著長遠的影響,1981年的成名作《街童日記》(Pixote)便是一部用新寫實主義風格拍攝遊蕩街頭、無處可歸的社會邊緣人的經典之作;即使巴班克因此片成名並進入好萊塢拍片,他作品關心的對象依然還是社會上難以獲得重視的邊緣人們:例如經典同志片《蜘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5)之中同性戀人與其對變裝的偏好所引發的政治、性別認同議題,或是如《紫苑草》(Ironweed, 1987)那樣去拍攝紐約街頭潦倒失意之人的故事。《監獄淌血》在卡蘭迪魯這個爆滿的男性世界中更是囊括了各種社會邊緣人──這裡集結了毒販、殺手、幫派份子、愛滋病患、同性戀、變裝皇后等,眾聲喧嘩,像是獨立化外的國中之國,但它其實是巴西社會底層的縮影。

而正是這樣的空間,使得《監獄淌血》得以成為一則國家寓言。在巴西兩大城里約熱內盧與聖保羅的市郊都有規模龐大的貧民窟將這兩座都市團團包圍,而貧民窟內狹窄的巷弄、低矮的平房、擁擠的環境也是幫派份子與毒梟的溫床與戰場,公權力在此很難有所作為。而卡蘭迪魯監獄內的生態正是這樣一個社會的誇飾呈現,在這個擁擠、狹窄的監獄裡,公權力的代表是人數相形見少、卻擁有槍枝火力的典獄長與獄警;他們以消極的方式管理為數眾多的牛鬼蛇神,實際上,監獄內的秩序則是由獄中的幫派老大維持,正如許多社會陰暗角落裡世界秩序維持的方式。

透過不同犯人的故事,導演也得以在人性、毒品、青少年、家庭、愛情、宗教、性別等議題上皆有所著墨。尤其在男同性戀的議題之上,導演更從不同角度切入這個社會禁忌話題,展現了獨到的廣度以及深度。而透過每一間牢房空間不同的視覺呈現,巴班克也淺談了巴西都市中複雜的文化面相。最後在片尾流血鎮壓的片段裡,導演不只利用寫實的電影語言敘述事件的發展,更穿插了紀錄片式訪談和劇場般的場面調度,豐富了電影的節奏;在關鍵之處,導演更用古典、畫作般的構圖凸顯鎮壓行動的荒謬與冷血殘暴,十分精采。

本片DVD之中除了影片之外,也收錄了非常豐富的花絮,雖然內容全為葡萄牙語發音,但是都有附上英文字幕,對於觀眾已經幫助不少,和近年發行非英語系、無字幕的DVD花絮比起來,也足顯誠意。巴班克在隨片講評之中提供了許多和本片拍攝或演員有關的資訊;而在拍片過程的紀錄片中,影片也詳細紀錄了巴班克拍片與執導的方式,如此豐富資訊對於本片和導演的了解相信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電影花絮之中還收錄了多個刪減片段,完成度多半都頗高,可見這些橋段應該是接近最後階段才被導演割愛的。花絮中還有兩段難能可貴的影片,一段是20世紀初卡蘭迪魯監獄的新聞紀錄默片,它紀錄了早期監獄裡各式各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這個監獄早期時高度自治與自由的管理方式;另一影片則是卡蘭迪魯監獄於2002年爆破拆除時拍攝的影像,除了在電影結束時使用的幾段影像之外,這段影片更多了一些從內部監視器所拍攝到的影像。透過花絮內一新一舊的影像並置,加上電影本身紀錄的事件,這張DVD正是這一座見證巴西社會邊緣世界悠久歷史的建築在消失之前,世人為它留下的最後紀念。

 

 
   
 
前往活動網站
 
中央大學107電影院
《放映週報》需要你!如果你喜歡我們提供的影人專訪、報導、影評與訊息,如果你認同國內需要一份專門報導國片與獨立電影的非營利刊物,請捐款贊助我們繼續為你服務。
《台灣電影的聲音》6篇訪談,一段台灣電影簡史,聽見創作者內在的意念、悸動,與憧憬
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
中映電影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
紀錄片職業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客服信箱
版權宣告 隱私權聲明 刊登訊息
0615 寶米恰恰_橫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Copyright © 2008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