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600
擁抱中新生代,尋找美學活水——
關於第70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競賽
【坎城|主競賽】《奇光下的秘密》Wonderstruck——陶德海因斯的新作稍失準頭
文/ 洪健倫
美國導演陶德海因斯(Todd Haynes)繼2015年的《因為愛你》(Carol)之後,再以新片《奇光下的秘密》(Wonderstruck)入圍坎城競賽單元,本片雖然有不少有趣之處,但是《因為愛你》設下的高峰在前,要超越實在不易。
【坎城|導演雙週】西恩貝克的《迪士尼的夏天》The Florida Project——抱負與才華兼具的誠摯創作
文/ 洪健倫
美國導演西恩貝克(Sean Baker)絕對是當今美國獨立創作者中的明日大師,不是因為他曾用iPhone拍攝劇情長片,而是因為他從不是躲在舒適圈裡拍拍小清新故事的創作者,他在有限的資源下,不斷走進社會的角落,靈活地用各種創意、技術,述說他們的故事。
【坎城|一種注目】《Western》──內斂卻令人回味再三的「德式當代西部片」
文/ 洪健倫
德國女導演瓦萊斯卡·格里巴赫(Valeska Grisebach)的第二部長片《Western》入圍第70屆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這是她第一次入圍坎城,她帶給觀眾的,是一部表面上樸實無化,但只要花一點耐心,就可以換來許多迷人時刻,並且令人回味再三的內斂作品。
【坎城|主競賽】《光》——溫暖親民的「新河瀨直美」
文/ 洪健倫
從《戀戀銅鑼燒》到今年入圍坎城影展競賽單元的《光》,河瀨直美的創作變得容易親近、溫暖,拍攝的方式轉向穩重,創作題材也走出神秘、敏感的個人情感,嘗試進入他人的生活。如果《銅鑼燒》在形式上走的太遠、拍的太甜,《光》則是從那一端略微走向我們熟悉的河瀨。
【坎城】遊走在紀錄劇情,把電影當實驗的「科學家」——《溫柔女人》烏克蘭導演瑟蓋洛茲尼查
文/ 洪健倫
烏克蘭裔導演瑟蓋洛茲尼查繼《你是我的喜悅》、《在霧中》入圍坎城影展競賽之後,他的俄語劇情長片新作《溫柔女人》第三度角逐金棕櫚。這次在坎城影展,《放映週報》得到難得的機會,參加了其中一場洛茲尼查與媒體的聯訪。
【坎城】《當愛不見了》Loveless——《纏繞之蛇》俄國導演薩金塞夫打造「無愛之家」剖析感情與社會
文/ 洪健倫
俄國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繼2015年的《纏繞之蛇》之後,再度角逐坎城影展金棕櫚,《當愛不見了》(Loveless,暫譯)沒有延續《纏繞之蛇》的宏大格局直言批判俄國社會結構的問題,導演回到第二部長片《Elena》那樣的中產階級的家庭倫理劇格局,描繪一個「無愛之家」。
【坎城】「一種注目」大獎得主揭曉——伊朗禁拍導演獲首獎,《赴湯蹈火》編劇首次執導一鳴驚人
文/ 洪健倫
坎城影展七十週年,一種注目的競賽刺激程度也更上層樓。在5月27日法國時間晚間,坎城影展揭曉今年「一種注目」的競賽結果,本屆評審團由美國女星鄔瑪舒曼領軍,評選出五個獎項得主。
專訪桃園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藝術總監吳乙峰:「影展要讓桃園在地人覺得驕傲」
文/ 童詠瑋、謝以萱
第四屆桃園電影節甫結束,做為首都外圍的衛星城市,桃園電影節這次也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在節目單元規劃、評審團組成的方式,都有別於一般北高大都會中的影展,《放映週報》特別專訪吳乙峰、游惠貞兩位核心人物,瞭解策展團隊的內心藍圖。
【放映聲音】 銀幕之外,影廳之中(II): 噪/造音的異想世界
文/ 王念英
本期的【放映聲音】系列文章更進一步關心聲音中的文化與政治。從早期戲院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眾聲喧嘩的昔日談起;再論及聲音得以達成無所不在,如同催眠般達成規訓的效果。另也將探討,當新浪潮時期的創作者意識到這種規訓的效果,又能生「造」出什麼樣的異議之聲,透過電影進行「噪」反呢?
從《無情》到《至情》:韓國電資館獲贈台灣珍藏拷貝 深化台韓電影文化遺產交流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創作與短片美學暑期營
【府中15】六月主題:「推理要在電影院」
知名導演6/14(三)起狂襲高雄 金馬最佳劇情片《八月》張大磊、《日常對話》黃惠偵報到
【光點台北】2017年6月上映電影資訊
總獎金 70 萬!「綠色台灣紀錄片」高額獎金徵件開跑
第九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5月5日起徵件開跑!
影視夢想 隨心所映「MOD微電影金片子創作大賽」最高獨得300萬獎金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