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 院線 ]
《聽見歌 再唱》:是誰的「不一樣」?
文/ 趙鐸;圖/《聽見歌 再唱》劇照
相較於《只有大海知道》,《聽見歌 再唱》顯然對於「展演」過程中被迫迎合一套殖民者的評價系統更有鋪陳。片中老師與學生習得以學生可感知的理解模式為出發點,探索專屬於自己的合唱邏輯,同時重新打造出一套專屬於彼此、立基於生活經驗之上的指揮語言,讓以正規合唱訓練為標準下的「失語」的學生們能夠重新「發聲」。
[ 台灣製造 ]
從台灣黑電影到科技情境劇場:蘇匯宇與鄭先喻談《女性的復仇》轉身為《復仇現場》
文/ 王振愷;圖/《復仇現場》,真人演出AR直播錄像裝置,2021年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表演現場(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觀察「補拍」系列作品一路走來,蘇匯宇從過去錄像創作走向電影產製(近如《女性的復仇》即在2020年金馬影展與《此岸:一個家族故事》〔2020〕組成一場名為「實驗.映像」的節目,在信義威秀的影廳內放映),這次更透過多種媒介呈現的《復仇現場》,企圖帶出新型態數位科技表演模式的轉向,以及面向未來電影的可能。
[ 台灣製造 ]
以人為本,探入台日歷史暗角的曖昧:《綠色牢籠》專訪導演黃胤毓
文/ 翁煌德;前言:翁煌德、謝佳錦;圖/《綠色牢籠》劇照,希望行銷提供
繼爬梳沖繩八重山台灣移民史的《海的彼端》後,黃胤毓導演在他的最新作品,將視角移至西表島。導演找上了長居於此的橋間良子阿嬤,她是現在唯一能講述當年狀況的見證者,可是問及敏感爭議時,似乎又有難言之隱。經由阿嬤的視角,除了重構與補充歷史真實外,隨著不堪過往被道出,黑暗也壟罩了觀眾的視野⋯⋯。
[ 台灣製造 ]
不為英雄奏樂,且為凡人垂淚——專訪《火神的眼淚》導演蔡銀娟、製作人李志薔
文/ Cari;圖/《火神的眼淚》劇照,公視、myVideo提供
有別於同類型戲劇常見的英雄化框架,《火神的眼淚》企圖以對四名困境各異的消防員的深入刻寫,在明快推進的消防事件中,觸探人性掙扎,透視消防現況,更劍指迷霧重重的社會議題。影集於近日首播,開出收視紅盤。從劇本開發、田野規劃,再到製作執行,且聽導演蔡銀娟和製作人李志薔與我們分享一路點滴。
[ 電影五四三 ]
電影&語文&影史(暈眩篇):兼談費里尼「小牛們」、「加比莉亞之夜們」、「鬼們迷茱麗葉」、「小丑們」、雷奈《喧嘩的寂寞》「心們」(二)
文/ 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圖/《勾魂懾魄》中由費里尼執導的〈Toby Dammit〉劇照,取自CC twitter
2020年另外一天,又看了《女人城》,方才大吃一驚。但見農婦要強拉男主角雲雨巫山時,桌上赫然一雞二貓!雞是真雞,貓是陶瓷雕像(?)。如果貓是女性陰戶,雞當然是男孩陰莖啦!《女人城》還有驚人鋪陳,性飢渴的肥胖農婦,後來竟是城中女警!恰似奧黛麗・赫本電影《第凡內早餐》裡的男主角既是作家又是被富婆包養的男妓!
[ 銀河時光機  ]
大觀世界.風月情濃——淺談李翰祥導演的「風月電影」(二)
文/ 陳煒智(Edwin W. Chen);圖/《北地胭脂》劇照,左為胡錦飾演的娼樓鴇母,右為于楓飾演的窮苦少女,圖由陳煒智翻攝新加坡蘇章愷先生藏品
先說《聲色犬馬》。它的精采不只在許冠文、白小曼的奪目表演。它本身的織錦式敘事結構,正面挑戰同時期的歐洲情色電影以及所謂的大師異色名典。它透過片廠搭成的香港賭色一條街,經由李翰祥魔幻且純熟的巴洛克式場面調度,以繽紛碎脆的筆法,直接把道德光譜當中,從輿情可接受、大眾常擁抱的麻將館,到偷雞摸狗、道德淪喪的另一極端,全數排開。
Fa186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九期冬季號
第58屆金馬獎增設「最佳紀錄短片」,各項報名最快6月1日展開
「VR FILM LAB」虛擬實境影像創作獎助(5/31截止)
2021國立臺灣藝術⼤學電影學系⽇夜間部畢業展《浮島曳影》(6月份)
高雄VR體感劇院「往家路上」VR特展
酷兒影展「台灣、華人精選」單元公開徵件開始(6/30止)
「in臺南‧無影藏」─2021年臺南市文化資產影像競賽(6/30止)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