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院線    DVD    影展   
242 2010-01-16
冷酷異境的孤寂與幻滅──《月球》
《月球》劇情設定在能源危機、暖化浩劫猖獗的未來世界,一間「月球工業有限公司」(Lunar Industries)在月球上開採出可萃取「氦三同位素」(helium-3)的礦物,作為無毒無害的新興能源。太空作業員山姆貝爾與公司簽下三年合約,派遣至月球礦場進行開採作業。孤獨一人的他,日復一日地在空曠基地中重覆著工作、澆花、跑步、雕塑模型的規律行程,唯一陪伴他的是一名擁有高智能、語音溫和的機器人格蒂(Gerty),而他在冷寂外太空上最大的心靈寄託,便是透過半故障的通訊裝置,與地球上心愛的妻女以不同步的影像短訊來魚雁往返。相較於眾多大而無當、堆砌華麗視效的科幻鉅作,《月球》就像是一個袖珍的逸品,它沒有恐怖的太空怪獸、浩大的戰鬥場面,僅由一人演員對著電腦與分身自言自語的戲碼,便成功傳達了太空冷酷異境中渺小個體所經歷的存在危機、現實幻滅,並藉由資本體制和人性需求間的悖論,辯證了新興科技如何該介入人類生活的深沉議題。
241 2010-01-08
小書櫃後的隱藏世界:《安妮的日記》
想試圖了解二戰中猶太人被迫害的悲慘遭遇,《安妮的日記》是一本不能錯過的一手史料,根據《安妮的日記》所拍製的影片有幾個版本,這次DVD Focus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由BBC(英國廣播公司)拍攝製作的電影版本,在英美大獲好評。《安妮的日記》電影版前身是一部迷你影集,總共五小集。不管影集或電影,儘管內容包含如此沉重的歷史背景,我們看不見任何灑狗血的片段,因歷史悲情不需要刻意渲染,端看秘密小屋中八人的舉手投足便說明了一切。在DVD的特別收錄中,有一小段安妮表哥Buddy Elias的訪問,他除了回憶小時候與安妮一家人的相處情形,也敘述戰後安妮的父親法蘭克為了出版《安妮的日記》一波三折的過程。對於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看看。
240 2009-12-31
《紐約浮世繪》:如夢人生的瘋狂之旅
由查理考夫曼初次執導的《紐約浮世繪》,可以說是這位好萊塢鬼才編劇的登峰造極之作,承襲了他一向天馬行空卻又不失細膩深情的創作風格,不但入圍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也獲得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廣受各界好評。《紐約浮世繪》不希望你很用力的去看,而是要用心去品嚐那些時而誇張時而隱晦的象徵手法,還有點綴其間的各個微妙或苦澀的時刻。在考夫曼的要求下,每個細節的呈現都講究到令人驚異的地步,不僅凱登的倉庫將本片在場景規劃上的細致與創意表現到了極致,貫穿全片的夢境一般的氣氛也讓觀眾猶如置身凱登如夢的人生之中,在不同燈光、顏色,甚至煙霧繚繞的夢境中體驗最寫實真摯的情感。
239 2009-12-25
聖誕苦酒的回甘──《屬於我們的聖誕節》
法文片名意為「耶誕小故事」的《屬於我們的聖誕節》(Un Conte de Noel)星光熠熠,堅強的卡司陣容媲美香港賀歲片,但它訴說的故事可能不像中、法文標題所意謂地可愛、歡欣,銀幕上的光影變換所組成的其實是一個現代社會之中滿佈裂痕、幽靈縈繞、澀酸苦俱全的成人耶誕童話。影像敘事透過停格、圈入、圈出豐富的鏡頭運動、或是在角色長段台詞之間突然轉換的場景之類的大量剪接攝影技巧,使這故事的節奏不因情節的沉重感而凝滯,反在劇情的泥沼中優雅的前進。等到細節漸漸浮出檯面,幽靈的輪廓逐漸明朗,我們將發現奇蹟的光芒漸漸從霾霧中穿出,而你也將嘗到糖與蜜緩緩中和了前段的苦澀,在喉頭深處留下一道淺淺地回甘。
238 2009-12-18
失而復得的灰姑娘:《窈窕淑女》
美國六零年代中期,歌舞片漸漸式微,二戰後以羅傑斯與漢默斯坦(Rogers & Hammerstein)奠定的經典歌舞片已逐漸過時,觀眾的口味漸漸走向關心青少年問題及各種社會議題,1964年的《窈窕淑女》是最後幾部較賣座的懷舊溫馨歌舞片。就兩位主角的表現而言,《窈窕淑女》暗藏了幾項玄機:雷克哈里斯(Rex Harrison)並非專業歌舞演員,但使用了「不同音調說話」(talking on pitch)的技巧來「唱歌」,這無心插柳的新「唱法」無疑創造歌舞片中一項新「技巧」。而奧黛莉赫本在戲中受盡屈辱,以誇張的扮向飾演低俗的賣花女;此外,片中所有讓人懷念的經典名曲都不是赫本小姐的聲音。
237 2009-12-11
革命最樸實的真諦──《切:28歲的革命 / 39歲的離別信》
人們想看關於切‧格瓦拉的電影,可能是出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因為他是另人崇拜的浪漫革命英雄;他是許多名人心中的精神導師;因為想一睹這個時尚符號本尊的樣貌;又或者,因為不論如何,在我們年少輕狂、懵懵懂懂時,「切‧格瓦拉」這個字加上貝雷帽與絡腮鬍的組合聽起來就很屌。但是,不管切‧格瓦拉的名號再怎麼偉大、怎麼不凡,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e)分成上下兩段上映的電影──《切:28歲的革命》(Che: Part One)與《切:39歲的告別信》(Che: Part Two)讓觀眾看到是一個背負著宏大理想的凡人之軀。
236 2009-12-04
出了站之後──《霍頓的鐵道人生》
人稱電影怪傑的挪威導演班海默(Bent Hamer),喜歡以生活細節為主題的他用其獨特的風格在《霍頓的鐵道人生》之前就已經在各大影展上大放風采。有2部電影獲費比西影評人獎,超過50個國家上映,入圍80多個國際影展,榮獲30多座獎項。作品如麥特迪倫主演的 《打雜詩人》、《Eggs》、《Kitchen Stories》等。班海默把《霍頓的鐵道人生》獻給媽媽以及其他和她一樣的女性跳雪的選手,去呈現那些無法參加公開比賽的挪威女性跳雪選手所代表之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班海默的媽媽從小就鼓勵他勇於嘗試,在這部影片中,班海默利用霍頓來延續媽媽的教誨—不論年齡性別,人們都需要有勇氣去嘗試,才能開拓新的人生,拓展人生的視野和角度……
235 2009-11-27
立場對立的同類──麥可曼恩《頭號公敵》
麥可曼恩在拍攝《頭號公敵》時找來以往拍攝《大地英豪》、《烈火悍將》等多部影片的搭擋──義大利籍攝影師丹堤․史匹諾提擔任攝影指導。《頭號公敵》的影像因而顯得沉穩許多,這正是史匹諾提最擅長的拍攝手法。不論是《大地英豪》裡蒼鬱的群山、《烈火悍將》裡現代的洛城都市景觀、或是《頭號公敵》上個世紀初的芝加哥市中心,在史匹諾提的鏡頭之下都顯現出一種安定、沉著的感覺。此外,麥可曼恩的《頭號公敵》似乎不只是一部動作片而已,取材約翰狄林杰這個發生在三0年代的故事,不但與美國人民剛經歷過的金融債券風暴與節節上升的失業率息息相關;一九三0年代之初也正值有聲電影問世的初期,看電影也正是當時美國大眾的日常娛樂活動,因此,《頭號公敵》不只讓(美國)觀眾看到美國的過去,導演也藉由安排狄林杰藏身於電影院觀眾席這樣的橋段,帶觀眾一探早期電影的身影。
234 2009-11-20
回顧麥可曼恩──《大地英豪》
麥可‧曼恩是當今好萊塢影壇中的重量級導演,《大地英豪》是麥可‧曼恩的第四部劇情長片,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其中一部,雖然《大地英豪》不是他作品中常見的犯罪類型片,但是它在市場上的成功為麥可‧曼恩在全世界打響了知名度。在今日,這個故事觸發的已經不僅僅是對於英國的蠻橫專制的反彈,還加上了對於文明社會之下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反思。當麥可‧曼恩的第十部劇情長片作品在今年問世,我們回首一看,發現在麥可‧曼恩眾多犯罪電影之中竟出現《大地英豪》這麼一部精心考據、氣勢磅礡的史詩古裝片時,或許是看到有著文學背景、以電影為志職的麥可‧曼恩想要向古今眾多詩人、文豪看齊,希望能夠撰寫出一個關於他的世界──美國國族起源史詩的企圖。電影中,故事發生在1757年正經歷「七年戰爭」之下的美國東岸……
233 2009-11-12
祝福永不消音──《無聲婚禮》
1953年,在羅馬尼亞的一個小村莊,眼裡除了愛沒有其他的男女主角決定在3月9號結婚,不巧,史達林在他們婚禮前夕崩逝,蘇聯決定進行七天的國喪,在軍官嚴厲的威嚇下,婚禮只好取消。山不轉路轉,一等到負責監督的軍官離開,兩人的親朋好友偷偷跑了回來,靜靜地為他們舉行無聲的婚禮。片中的羅馬尼亞村民平日極盡嬉笑怒罵能事,肆無忌憚的玩笑滿天飛,你沒時間搞清楚這個梗究竟是粗鄙還是幽默,因為肚子早已笑的發疼。一聽到他們要辦婚禮,我猜想熱鬧程度比起台灣的流水席有過之而無不及,諷刺的是,在這笑語充斥的生活中,最歡樂的高潮竟然只能啞然無聲,別說村民,連觀眾都錯愕的哭笑不得。鑼鼓喧天的婚禮想必看過不少,無聲的瞧過嗎?
第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十頁 最末頁   共15頁
Fa185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九期冬季號
第12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4/30-5/9)
影視聽中心「電影裡的藝術史」系列講座:4/25傅培梅vs阿基師——台灣美食電影中的性別與認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黃猷欽主講)
2021國立臺灣藝術⼤學電影學系⽇夜間部畢業展《浮島曳影》(6月份)
【光點台北】2020年4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4月主題「人性顯像室」節目資訊
【桃園光影文化館】3-4月「女力綻放」主題影展
高雄VR體感劇院「往家路上」VR特展
「in臺南‧無影藏」─2021年臺南市文化資產影像競賽(6/30止)
110年度「高雄拍」徵件(5/14止)
 
府中15四月份節目1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