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25 2013-09-16 | 影展 |
【CNEX】實驗種族歧視──《藍眼珠.褐眼珠》
導演  William Peters
演員  
出品  美國/1987
發行  2013年【教育?教育!】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文 / 吳若綺

看完紀錄片《藍眼珠.褐眼珠》(A Class Divided,1987)不難令人聯想到德國導演丹尼斯甘塞爾(Dennis Gansel)2011 年所執導的電影《惡魔教室》(The Wave)。雖然《惡魔教室》是劇情片,但角色同樣是一個老師,一群學生,都透過身體力行的震撼教育來實踐某種意識形態,但結局卻是大不相同。《惡魔教室》裡的學生深陷課堂所設計的法西斯極權實驗所帶來的歸屬感無法自拔,進而釀成悲劇,看完後令人頭皮發麻不寒而慄;但 William Peters 這部紀錄片卻透過在學童、成人身上所重複的同一項社會實驗,進行跨時代、跨世代的對話,給予現世的觀眾回頭自省的機會。

本片由旁白交代了實驗的動機,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1968年被刺殺,此一事件不但驚動全美,更影響了一位愛荷華州的小學三年級教師 Jane Elliott,認為自己應該對於種族議題有所作為,因而為班上同學設計了一個關於種族歧視的實驗課程,並由當時為 ABC NEWS 工作的 William Peters 紀錄課程進行過程。這部短片記錄了 Jane Elliot 班上的學生如何透過眼睛的顏色被分成兩派:藍眼睛與褐眼睛,並經由老師的指示與規範來限制哪種顏色的眼睛比較優越或可以享用特殊待遇等等。短短一堂五十分鐘的課,天真無邪的孩子變成苛刻的種族主義者。當初經歷這個震撼教育的孩子們長大了,而本片前半部就從這些孩子們再次相聚,再看一次這個當初紀錄他/她們在課堂上變化的影片開始。

電影前半部透過交叉剪接學生小時候的影像,與現在成熟的臉孔作了連結與對比。做過這個實驗的小學生長大後,每個人都在這次的聚會分享了自己的心情與改變,這段實際成為被壓迫者與壓迫者的經驗,成為了他們生命無法忘卻的一部分。面對種族的議題,每個人思考的角度也寬廣許多。

這樣的實驗在多年後也被應用在一次的工作坊中,參加者被分裂成兩派,主角換成了大人。電影後半段,鏡頭仔細記錄了這些參與者在課堂中被壓迫與壓迫的情緒反應。即便是成人,也清楚意識到這是個角色扮演,但在導演的鏡頭下,這些人本來的溫和臉孔也如同《Eyes of the Storm》的孩童一般,由善良轉為苛刻,開心轉為憤怒。在實驗結束後的討論中,每個人更深刻提出了在實驗過程中的感受與領悟。在所經歷的「真實」之中,氣憤與屈辱的情緒仍就無法克制,這就是歧視與壓迫之可怕。William Peters 透過追蹤長大後的孩子們,呈現了這個震撼教育深刻的影響,更透過記錄重複實驗的成人工作坊來與《Eyes of the Storm》做了跨時代呼應與對話。

影片最後可以看到這些長大後的孩子們和諧快樂的共處,透過實境體驗的角色轉換,讓人們了解到權力甜美的果實與被壓迫的窒息與痛苦。這部紀錄片並不是為了讓觀眾理解到 Jane Elliot 如何讓歧視簡單地產生,而是,歧視本身無所不在,而她只是透過這樣的指導,使它顯現出來而已。

相關文章
TIDF巡迴
【放映週報.放映】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
台北電影節聯手法國南特影展 「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
「2015 臺北文學季-文學.閱影展」光點台北 5/15-5/28
【聽•視界電影院周年慶】鋼琴家黃裕翔邀視障朋友感受電影魔力
第37屆金穗獎入圍暨短片輔導金成果影展全台巡迴
2015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台灣競賽獎」徵件開始
CCDF-6 開始徵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補助電影製作開始徵件
2015 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 開始徵件
2015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徵件辦法
<b>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b></br>4/17-4/26|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
4/17-4/26|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
法蘭克
第四公民
2015 TIDF巡迴展
金穗獎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