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15 2013-07-09 | 影展 |
【府中15】家路遙迢:《下一站,美國》
導演  蕾貝卡卡蜜薩
演員  
出品  美國/2009
發行  府中 15 紀錄片放映院
文 / 謝璇

導演蕾貝卡卡蜜薩(Rebecca Cammisa)耗時九年,沿著鐵路,紀錄一群試圖從中美洲各國偷渡到美國的孩子。他們最小的只有七八歲,最長的也不過十七歲。來自洪都拉斯、瓜地馬拉或薩爾瓦多,爬上貨運火車車頂,計劃越過美墨邊界,闖入他們夢中的天堂——美國。

欲闖美墨邊界的偷渡客不計其數且日益增加,每年搭乘火車進入美國的流動勞工中,就有百分之五是兒童。將焦點放在童工,透過紀錄片,導演欲向社會傳達移民童工所面對的現實,告訴大眾這些兒童如何突破邊界,以及為何選擇/被迫隻身踏上漫長的旅途。

《下一站,美國》以再寫實不過又極具張力的畫面開場。膨脹數倍、不成人形的浮屍漂過長河,河上即是載著無數偷渡者的列車。正在旅途上的偷渡客與已然破碎的偷渡夢,形成一種殘酷的對照,也暗示了大多偷渡客們的結局。

以兒童為主要記錄對象,似乎容易傾向於憐憫與疼惜,為他們的處境而心痛,甚或是感同身受,哀嘆社會的殘忍與不公。但《下一站,美國》冷靜、公正的第三者立場,客觀的鏡頭,讓觀眾能夠盡量不過度感性地了解童工移民的現況。本片也不時運用字幕補足具體事實,提供觀眾理解時的必要資訊。與孩子們的訪談,提問幾乎大同小異,不外乎是去美國的原因,或是對美國的想像。孩子天真的話語背後,卻出自苦楚的困境。美國對他們而言,是個美好的國度,仿佛只要費盡全力到了美國,就能為自己及家人賺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事實上,這些看似勇敢的孩子,越是急欲偷渡,卻越顯他們原生環境的殘忍。因經濟壓力迫使出走,雖說要賺錢養家,實際上可能是被家人拋棄。美國是個鍍金的城堡,縱使路途充滿荊棘,年幼的勇者們,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也好,力求改變的堅持也好,就算一死,也要突破聳立的圍籬,踏上夢的國土。

影片以兩個來自洪都拉斯的少年為主線,十四歲的凱文與十三歲的費多。鏡頭隨著兩人的腳步,與他們一起在火車頂旅行,探訪各地的收容所,也認識了更多逃亡的孩子們。不偏袒童工,也加入了來自各種立場的人物的訪談,更顯觀點的多元與公正。基於人道關懷立場成立的「貝塔組織」(Grupo Beta)、在鐵路沿線設立收容所的「勞工協會」,以及極力反對偷渡的警察,甚至是運送偷渡客屍體的靈車司機,更提及了人口販子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保持中立的鏡頭,紀錄不同觀點的想法,只提供而不評述。沒有情感渲染,《下一站,美國》拍出了偷渡客的真實境遇,反而更能讓觀眾思考與感受。

被戲稱為怪獸的貨運火車,要如何才能將他們載往理想呢?美國是他們的遙不可及的夢想,卻也是支持他們活下去的支柱與信仰。漫漫長路,仿佛沒有盡頭的軌道,象徵他們茫茫的未來。

相關文章
TIDF巡迴
【放映週報.放映】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
台北電影節聯手法國南特影展 「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
「2015 臺北文學季-文學.閱影展」光點台北 5/15-5/28
【聽•視界電影院周年慶】鋼琴家黃裕翔邀視障朋友感受電影魔力
第37屆金穗獎入圍暨短片輔導金成果影展全台巡迴
2015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台灣競賽獎」徵件開始
CCDF-6 開始徵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補助電影製作開始徵件
2015 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 開始徵件
2015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徵件辦法
<b>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b></br>4/17-4/26|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新銳.非台灣製造影展 MADE in taiwan: Strangers on the Island
4/17-4/26|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
法蘭克
第四公民
2015 TIDF巡迴展
金穗獎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