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2009-09-04 | DVD |
信心的疑慮、疑慮的信心──《誘‧惑》
導演  約翰派屈克辛力
演員  梅莉史翠普、菲力普塞摩霍夫曼等
出品  美國 / 2008
發行  博偉
文 / 洪健倫
《誘‧惑》(Doubt)是編導約翰派屈克辛力(John Patrick Shanley)改編自己同名的舞台劇而成的電影,這個劇本曾在2005年獲得普立茲獎,而電影版本在第六十六屆金球獎獲得六項提名的表現更是記憶猶新。欣賞《誘‧惑》最過癮的地方莫過於看梅莉史翠普飾演天主教中學修女校長槓上飛利浦西摩霍夫曼飾演的神父,因為她懷疑神父染指了學校裡的男童。關於劇情,我只能就此打住,留給沒有看過此片的人慢慢探索。這部電影更值得我們探討的是它對於「懷疑」(doubt)一詞意義在片中的運用和延伸。


疑慮的信心

「因為疑惑產生的共鳴,和信心的力量一樣強烈持久。」

在電影一開始的彌撒佈道中,神父便開宗明義地說出上面這一段話,一開始我們可能跟做禮拜的信眾一樣當做一般的講道內容,但隨著劇情發展,便會漸漸發現這句話其實正在預告故事的核心。但在討論「疑慮(doubt)」之前,我們要先淺談一下「信心」與基督教的關係。「小信」是基督教的宗教詞彙,指信徒對於神的能力存有疑慮時的心理狀態;而「信心」則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精神,誠如約翰福音記載著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靈時,對於門徒中懷疑他死而復生的多馬所說的話:「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做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的終極境界必須毫無保留地全心相信聖經所說的一切──相信耶穌存在並且死而復生、相信處女馬利亞懷孕生下耶穌、相信世上有神而且神只有一個、相信不論遇到什麼事都是神的安排而且他的安排都是好的。但是,這個信心的來源並非理性的「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在這個講求科學實證的年代,新約聖經有不少記載的真實性都受到質疑,因此,在這個時空之下,信心做為基督教立教的核心精神更是顯得重要。

在《誘‧惑》的故事之中,我們先看到了「疑慮」在故事開始不久之後登場──片中兩位修女懷疑費神父究竟是不是個正直的人,憑藉著幾條可信度實在不高的線索,人們究竟能不能斷論一個人的是非;而憑著被指控者隻字片語的辯解,你又如何相信他的清白。但隨著劇情推進,疑慮與信心這兩個矛盾的概念之間的輪廓越來越模糊,甚至越來越相似,當懷疑的外貌已與信心相去無幾時,我們到底應該說這到底是「偏執」?還是「擇善固執」?身為觀眾,各位又將如何判斷?因此,誠如導演派屈克辛力在DVD的隨片講評中所說的,「疑慮」成了校長、神父兩人之外第三個看不到、摸不著的主角,除此之外,劇本不斷向拋出許多問題,也不斷地引發觀眾「質疑」劇中角色的行為和說詞,同時,透過修女校長的逼神父辭職的行動,這個故事似乎也在質疑宗教信仰──我想主要應該指(廣義的)基督教──的本質,而且很有趣的,這竟是透過費神父之口說的:「有些事情是超出你的理解範圍的,即使你覺得胸有成竹,這也只是情緒使然,不是事實。」( “There are things beyond your knowledge. Even you feel certainty, it is an emotion, not a fact.” )這一切元素使得「疑慮」在文本內外不斷的挑戰每個人對於這個角色以及故事始終沒有回答的答案的解讀。


關於一個時代的故事

我記得當林書宇導演在談《九降風》的拍攝過程時說過:要描述一個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在電影一開始便要非常有說服力地營造出屬於那個時代的氛圍,派屈克辛力的《誘‧惑》便又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林書宇利用職棒簽賭弊案的暴發勾勒出當時人民的熱情落空、轉為失望氣餒的氛圍,而派屈克辛力則是利用甘迺迪總統遇刺的事件,為這個描寫六0年代故事的電影破題,而且是勢如破竹並且正中紅心。

二次大戰後美國社會大眾對於自己國家的看法在1960後約莫十年之內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之前,相較於努力戰後重建的歐洲,五0年代的美國正享受著兩次大戰帶來的富裕物質生活,加上美國在國際間以「民主基地」的角色,甚至擔任起「國際警察」出兵維護民主世界,使得美國人民個個無不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了信心 。這一切光明璀璨的景象在1961年甘迺迪總統當選,1963年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之後到達巔峰, 但在同一年十一月,甘迺迪遇刺身亡,這事件不但成為歷史懸案,更是敲碎美國大眾對於未來樂觀的想像第一槌,隨後金恩博士也在68年遇刺,加上越戰陷入膠著,使得美國大眾對於這個社會的信心開始動搖,越來越感到迷惘。再加上當時國內外出現越來越多元的新思潮,在在都挑戰著這個把「In God we trust」印在鈔票上的新教徒國家國人的腦袋。透過神父在講道上宣佈甘迺迪的消息,《誘‧惑》不只開門見山的捕捉到那個時代不安的氣氛,他也透過革新派的神父與保守的修女的對照,不只記錄了時代環境變遷下的天主教教會,透過其他的角色:例如擔任清潔工的黑人母親還有他同性戀傾向的兒子,也使得電影裡的世界變成當年美國社會逐漸邁向多元過程中的剎那剪影。


Bonus Focus

而《誘‧惑》DVD Bonus的內容也值得大力的推薦,雖然所收錄的Bonus的量和一般影片花絮較豐富的DVD一樣,但是《誘‧惑》影片花絮提供了非常好的「質」,每一則花絮的內容都使人獲益良多。本片的隨片講評由身兼導演、編劇、原著劇作家三個身分的派屈克辛力擔任,導演除了在講解中大力讚揚兩位男女主角精彩的演技之外(能邀到這樣的卡司,怎能不讚嘆呢?),他也提到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大部分來自於他在小學時的童年記憶,他也因此回到兒時生活的社區取景,除此之外還有兩段講評使我印象最為深刻,一是導演講解片中校長、神父、和詹修女三人在校長辦公室喝茶的戲,導演仔細的解說他如何處理這一場戲的細節與情節的進行,好讓這場在單一場景內持續長達十分多鐘的戲不會流於枯燥,讓人注意力可以持續集中。另一幕則是校長和黑人母親長談的戲,他不只讚揚飾演母親的薇拉戴維絲在這幕中精湛的表演,也詳述了拍攝這景的過程,讓人看到導演在劇情進行上的推敲心得。

在幕後花絮的部分,這張DVD分別收錄了導演、演員、與配樂作曲者訪談。在導演的訪談裡,派屈克辛力不但聊到這部電影從舞台搬上銀幕的過程,更親自和女主角梅莉史翠普進行一段訪談,交換對於舞台劇版本的心得,也談到她在電影拍攝時和其他角色合作的感想,最後也談到梅莉史翠普如何詮釋自己的角色。演員的訪談也很精彩,主要的四名演員齊聚一堂分享他們對於劇本的看法,與這部電影如何達到它的目的,同時他們也討論了觀眾應該如何來欣賞本片。《誘‧惑》的Bonus可以說是台灣商業發行DVD之中最深入淺出、讓人收穫最多的一個。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