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656 2019-10-21 | 院線 |
《大餓》:對「減肥社會」的控訴
導演  謝沛如
演員  蔡嘉茵、柯淑勤、張耀仁、張恩瑋、謝祖武、賴琳恩
出品  台灣 / 2019
發行  
文 / fat hao

謝沛如執導的《大餓》,主軸是女主角姜映娟的減肥故事,但沒有「醜女變正妹」的刻板情節。她獻上的,是本土首見以社會批判角度探討肥胖歧視的電影作品,也讓在地影視中總被扁平化為搞笑甘草的胖女,終於有了悲喜立體的再現。飾演主角姜映娟的蔡嘉茵,以她自然寫實的演出,獲得第21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獎,並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尚未頒獎)。

《大餓》的「餓」,除了是減肥節食過程對食物的遙想,還有被接納的渴望。就像幾乎所有胖子都經歷過的一樣,為了讓自己「正常」,姜映娟只能努力縮小身體、也縮小自我。越縮越「餓」、越壓抑越匱乏的自我,卻反得用高油熱量的食物,才能快速撫慰。姜映娟生日當晚秀出手藝,早早煮好美食想跟母親(柯淑勤 飾)共享,晚歸的母親僅傳訊叮嚀為了身材別吃太多。姜映娟丟下一桌菜,跑去買鹹酥雞,麻木地獨坐吞食,道出當代都會中許多發胖身體的細緻狀態:所謂「貪吃的胖子」,其實可能是長期不堪悲傷的身體,因吞嚥失落情緒而腫脹。

導演謝沛如曾胖過,她從自己因肥胖歧視與偏見而自卑的經驗,進而建構《大餓》故事。的確,經歷過肥胖污名的人,才有辦法道出電影中一些幽微細節,如:小吳(張耀仁 飾)開貨車載姜映娟時,說妳是我開這台車載的第一個女生耶,姜映娟平淡地回:「我不算吧。」這句回應實切中痛點。胖女(或外貌不夠主流的女性)常被視為無女性魅力且不可欲,於是許多胖女表達愛欲時,滿懷羞恥與退縮,甚至覺得自己「不像個女人」。相較《美髮師的夢想》(Die Friseuse, 2010)以赤裸性愛場景讓觀眾凝視胖女體的情慾肉身,《大餓》含蓄許多,幾乎未觸及姜映娟的情慾,她跟小吳的關係則主在彰顯胖女情愫萌生之時,就會遭逢的日常壓力。像是小吳的同事自以為幽默地當著姜映娟的面鬧小吳:「胃口很大喔!」彷彿喜歡胖女是多偏差的事。而胖女若遭遇性的侵略,還可能被視為笑柄。鄰居高伯伯猥褻姜映娟後,姜映娟說出真相,鄰里眾人竟一陣失笑,高媽說:「噁心!誰會看上她這個死胖子。」沒有同情,只是輕賤。

何不就像小吳說的,因為改變世界很難,所以乾脆改變自己就好呢?小吳的確瘦身成帥哥,在失控地展演正向的社會中,喊著「陽光」快遞的口號、戴上燦爛笑容,人們於是不會將目光挪往他的指節:上頭有他為了控制體重,長期催吐而咬出的傷痕。以往主要影響女性的飲食失序,如今男性患者也逐漸增加,此即《大餓》所想批判的:「減肥社會」過度強調個人努力與外貌的連結,但以肥胖污名威嚇、控管人們的身材,只會帶來更多不健康的傷害。

即使帶著廚師夢的姜映娟已很努力了,但只要她不減肥,就永遠被視為不夠努力。她愁看所面試餐館的狹小廚房時,或許大多人看見的,是該減肥的她,而非需改變的勞動環境;姜映娟在母親開設的安親班廚房工作,不論多用心設計菜單、忍耐孩童嘲弄「大恐龍」,也無法獲得母親肯認。強調減肥,利益了誰?「一試再試,試不成,再試一下」,捧一盤豬油恐嚇學員,把人說成是商品、是不能被挑剩的水果,於是人們焦慮付錢買課程以「追求更美好的自己」、維繫更賺錢的減肥產業。當我們耳熟能詳「肥胖有健康風險」,卻並未考量用污名、社會主流標準壓迫個人,也充滿健康風險。當姜映娟如何「正確」減肥都瘦不下來,咬牙動手術後,卻失去廚師最重要的味覺,減肥到後來,減去的是自己。電影高潮,是姜映娟深夜破門闖入健身中心,在酒醉幻覺中與象徵資本主義「減肥社會」壓迫的中心代言人(賴琳恩 飾)激烈搏鬥,直視社會對胖體的惡意。不過,此幕是否容易形成「胖女與瘦女為敵」的誤解?加上姜映娟破壞健身中心後,狼狽坐在街頭時,路過冷嘲熱諷卻遭姜映娟小小反擊的路人,也是瘦女性,更細緻的符碼選擇,或許有待商榷:畢竟不論胖瘦,女體都同為「減肥社會」中被審美與健康標準所高度凝視、消費的對象。

什麼是「健康」呢?或許這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爆發,對姜映娟來說,才是「健康」的。她得以讓對母親正視她的痛苦,也在發泄後平靜下來,對著路邊愉快吃東西的胖男孩露出祝福的微笑。「健康」更來自人與人的連結:當安親班模範生小宇(張恩瑋 飾)穿女裝的秘密,被姜映娟發現時,了解被社會單一標準壓迫之苦的姜映娟,則讓小宇體會到接納,他不再是小宇媽媽(陳婉婷 飾)眼中不健康、需治療的問題孩子。但需注意的是,因缺乏對母親們內在張力的描繪,所以電影中不論小宇媽媽還是姜映娟的母親,都只被呈現出「給孩子壓力」、「不體貼孩子」的面向,難讓觀眾反思到,社會對母親是否稱職的檢視,其實是很嚴苛的,自然也讓母親們難以放手讓孩子選擇風險大的路。

《大餓》呈現肥胖污名議題,極為用心,但故事情節仍稍嫌論述先行:除姜映娟外的其他人物,多偏向服務論點,而內在張力少被細緻呈現,亦缺乏角色之間激盪的火花;而幾乎從開場,電影就馬不停蹄地展現「肥胖偏見與歧視案例」,買布丁被異樣看待、公車上被嫌棄、被小男生嘲弄又丟雞蛋等,雖然這的確是胖子會遭遇的日常,但過於密集扁平地呈現,則略顯斧鑿、說教了些。

相關文章
Fa180上市
己亥年《國影本事》第十四期冬季號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至2020/3/15止)
【桃園光影文化館】2020年1-2月「音像搖擺」主題影展
【光點台北】2020年2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2020年2月主題「雞蛋與高牆」節目資訊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阿尼瑪 國際徵件開跑!(2020/4/30止)
台灣華文原創編劇駐市計畫徵件(至3/16止)
2020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報名開跑
 
第九屆「台灣華文原創編劇駐市計畫」徵件
府中15二月份節目1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