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329 2011-10-14 | 影展 |
人類如何扭轉危機,創造轉機?
專訪CNEX「機不可失」策展人吳凡
文 / 林亮妏
2011年CNEX「機不可失」紀錄片影展的主視覺設計──藍色沙漏裡,沙子汩汩從「crisis」流到「opportunity」,具體而微展示了本屆影展片單佳餚中,人類如何面對「危機」,努力創造「轉機」,從而殺出一線生機的主題概念。



此主題雖源自金融海嘯,內容從俗氣金錢為始,先直指呈現風暴後資本主義的根本問題;再更深入延伸世代交替、自我衝突、資源與戰爭等深層的人性機遇議題面向,包裝出「錢瞻未來」、「絕處逢生」、「世代觀點」、「人生不設限」、「城市的轉變—新北市專題」、「大師專題—賈樟柯」、「動畫紀錄片專題」等七大單元,宴饗影迷。



本期【放映頭條】特別專訪「機不可失」策展人吳凡小姐。聽她暢談人們如何面對關於錢、夢想、災難、戰爭、生命困境的「危機與轉機」?同時她也獨家推薦私房片單,提出獨到紀錄片生態觀察,更將CNEX基金會自2007年來累積近40部影像資料,做一主題延續的爬梳。最後,她亦針對台灣一群總默默耕耘的影展工作人員,訴說爆肝心聲,獻上敬意。
自1999年起,您從事參與了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女性影展、CNEX等無數影展至今。更有趣的是,你工作範圍遍及拷貝工頭、翻譯、接待、統籌、策展人等,還著有《電影○影展》(2009)一書。可否先談談,您會如何觀察解讀一個精采的「影展」、一位好的「策展人」?
台藝大電影系畢業後,我起初是做比較小規模的影展。尤其當年金獅獎、女性影展等組織尚未健全,人員編制較少,所以我幾乎影展的每個環節都學習接觸過,還曾經半夜一個人列印服務台的牌子(笑)。但我認為一個精采的影展,最重要的還是「影片」本身。當然對觀眾而言,通常只能先看簡介,若這100部影片有很多想看的,你會覺得它很精采。可真的進戲院後,就像賭注一樣,若5部片都非常好看,你覺得很棒;若剛好踩到地雷,你可能就覺得這影展還好。所以「影片」通常最會影響你對影展的評價。其他輔助性如周邊活動、購票難易等,都是附加的。

無論是以策展人或觀眾角度,現最令我有幸福感的事,也還是看到好看的片子。尤其看到很不一樣的東西時,例如某個導演很厲害,某個美學形式很特別,但台灣尚未引進,你引進來,觀眾也很喜歡,我認為這會是策展人最大的成就感。

而所謂好的「策展人」,那你必須先定義何謂策展人?因為各影展的策展人角色不太一樣,有些影展的策展人必須去募款,也就是去從事影片之外的事;有些可以只須關注影片。我覺得好的策展人要很愛看電影,喜歡他挑選的片子,並影響他整個工作團隊的氣氛;因此當推薦影片給觀眾時,絕非單純只為了做宣傳,而是真心喜歡,你的眼神會不會發光,觀眾其實是感受得到的。

聞天祥老師就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策展人,不論是選片口味或做事個性。他對影片非常用功,博學多聞,所以他選片或談片子都非常精采。同時在管理方面,他也帶領一個非常好的團隊,從北影到金馬,和一群非常熱愛電影、喜好品味類似的成員一起工作,這是我很羨慕的。因為我一開始做影展是比較單打獨鬥,後來團隊裡有愈來愈多人,例如我們雖然大家都很喜歡紀錄片,但口味可能很不相同,就必須折衷。

做影展是團隊工作,跟拍電影是一樣的。氣氛好工作就會開心,所以我認為一個好的策展人搭配一組對的團隊,就是最大成功。

您後來是如何進入CNEX開始策展工作?從2007年主題影展「開眼見錢」、2008「痴人說夢」、2010「明日家園」,到今年的「機不可失」。這一連串主題,又是如何做發想及延續?
大約2006年底,CNEX製作總監張釗維找我策劃一個小型影展。我們原本規劃只是CNEX監製影片的成果發表會,一個3-7天的誠品活動。未料後來愈討論規模愈大,結果變成2007年為期9天的【開眼見錢】大型紀錄片影展。因我當時是接案子工作,本以為影展落幕就結束合作關係,但後來考慮CNEX未來許多有趣的可能性就留下來了。

每屆影展主題不是我定的。因為CNEX有「十年100部」監製影片的計畫,所以是根據每年不同的拍攝主題,再延伸做影展。主題起初並沒有特別在意延續性,後來才發現其實有!每年主題設定是由張釗維先詢問工作人員意見,再選擇三個主題與顧問群討論、投票及決定。

第一年主題是「錢」,因中國正處於劇烈變化的時刻,成為所謂假資本主義國家。第二年以「夢想」為主題,則是思索有錢之後,華人對未來有何期望。第三年「下一代家園」,意即你要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危機與轉機」是訂在2008年底至2009年的金融風暴之時。接下的「青春與公民」,是發想於杜海濱的《愛國,90》,內容探討中國年輕人的愛國主義,我們想藉此理解這一代的年輕人究竟如何去參與社會,擁有何種不同價值觀?2012年主題我們也思考很久,本想做「毀滅與重生」,因2012有人稱之世界末日,但一來很少人拍這主題紀錄片,二來「毀滅與重生」與「危機與轉機」概念太相近了,所以後來決定以「教育?教育!」為主題,這在華人世界一直是很重要命題。

今年「機不可失」紀錄片影展,主要源於金融風暴時期所設定的「危機與轉機」主題。可否先談談「錢瞻未來」單元?
「危機與轉機」主題雖是從金融風暴而來,但它延伸出包括個人生涯、世代交替、資源與戰爭等不同面向的議題。首先在【錢瞻未來】單元裡,較宏觀大架構的兩部片是《黑金風暴》(Inside Job, 2010)及《資本主義的陷阱》(The Flaw, 2011)。

《黑金風暴》戲劇張力非常強,它把攝影機當成一把槍,企圖揭發出金融風暴的幕後黑手,屬於揭密式影片,非常咄咄逼人。而《資本主義的陷阱》就稍微輕鬆且深入淺出,透過動畫及圖表,分析整個資本主義的大歷史背景。導演比較2008年金融風暴和1929年經濟大蕭條,討論資本主義是否可行、瑕疵在哪裡、為何問題一再重演?

上述兩部片是探究誰是金融風暴的罪魁禍手?也就是起因;但《決戰唐寧街10號》(The Love of Money: Back From the Brink, 2009)是探討如何解決。從英國觀點出發,影片內容就是當時的決策人物訪問。其中有段談話非常驚人:「我們離世界末日只有一線之隔!」呈現當年全世界頂端領導者究竟是如何因應、解決金融風暴這問題。

【錢瞻未來】的其他影片,則屬於微觀故事型。從小人物看當年的經濟背景,故事性更強,觀眾會更感同深受。《搶救$$大作戰》(Recessionize! For Fun and Profit!, 2010)就用幽默諷刺方式,描述人們如何對抗經濟不景氣的15招!例如劇照中,有一群北歐年輕設計師,突發奇想設計一系列「流浪漢」的被單床組,以因應人們面對不景氣年代。結果沒想到一炮而紅,訂單不斷,世界大賣!有趣突顯出金融危機導致產生的特殊行業及現象。


《金屬與憂鬱的國度》(Metal and Melancholy)是1993年片子,非常好看,也是去年紀錄片雙年展焦點影人──海蒂.哈妮曼(Heddy Honigmann)的作品。她拍攝1990年代祕魯首都利馬街頭,因為經濟蕭條,開計程車變成全民運動。但好笑的是,人們也沒申請計程車牌照,就用一美金買張「TAXI」標示貼紙,試圖在工作之餘賺外快。導演很會挖故事,表面上很庶民的現象,卻反映出很嚴肅的社會現實問題。雖然「祕魯計程車司機」主題並不討喜,但這部片真的非常好看,CNEX也決定咬牙代理發行DVD了!

「機不可失」影展另外六個單元──「絕處逢生」、「世代觀點」、「人生不設限」、「城市的轉變—新北市專題」、「大師專題—賈樟柯」、「動畫紀錄片專題」,你個人是否有特別偏好及推薦的單元或影片?
【人生不設限】單元是很輕鬆,故事性強。例如《男人四十真水》(Men Who Swim, 2010)、《509-E型男》(On the Edge of Light and Shadow),這兩部比劇情片還戲劇化,劇本就是上帝寫的。前者導演是英國人,娶了瑞典老婆,於是移民瑞典。因為人生地不熟,他又不會瑞典話,為了建立社交圈,他加入水上芭蕾舞團。當然其中也談到很多自身困境問題,後來他竟然在瑞典學校教拍電影!非常有趣。

但我個人比較喜歡【世代觀點】單元。首先想推薦的《星空之下》(Position Among the Stars),看過人都很喜歡。它是導演亨瑞奇(Helmrich)雅加達三部曲的最終回,但無須前兩部也可順利理解劇情。雖說印尼片在台灣不好賣,但真的很好看!它從一個家庭觀察整個社會狀態。尤其對我又備感親近,因我爸爸是印尼華僑,現在許多親戚也都住在印尼,我會有一種強烈親切感。

《戰地迴聲》(Hell and Back Again, 2011)藝術性強,攝影很厲害。即使是戰地跟拍,鏡頭卻不晃動,構圖穩定性高。內容描述他們跟著一隊伍去阿富汗,孰料飛機一降落就被攻擊,很驚心動魄,非常寫實震撼。但導演是極端冷靜的人,他沒有拍得很搧情,只是將戰爭畫面和一位受傷排長的日常生活,做交叉剪接。一方面是排長在戰爭時意氣風發的指揮模樣,另一方面則是受傷後排長必須日服20-30顆藥止痛,又常對老婆兇的劫後生活,兩者做一冷靜客觀對比。我們在日舞影展看到這片,導演的媽媽現場都哭了,只說:「我兒子能活著就很開心了。」

《愛的進化論》(Connected: An Autobiography about Love, Death and Technology, 2011),我個人非常喜歡。雖然講的東西很多,哲學、科學、愛、死亡、人與人連結、環保等,當然每個面向都談不深,但最後談到他和父親之間的感情,我卻很感動。可能也回歸到自己的經歷。因為我算是小康完整的家庭中長大,父母和諧,也關心孩子,但總還是有距離感。尤其他們不太了解我在做什麼,很難理解我究竟在拍什麼電影?做什麼影展?但影片中的父親和女兒,他們可以天南地北聊很多,關於科學、哲學、腦神經等問題,因為父親是女兒拍片的顧問,也是她很重要的人生導師。後來父親中風,他們無法談論電影,只能回到父女最平實的狀態,一起看電視、唱歌的那種親密感情。

【動畫紀錄片】是CNEX影展很特別的主題,可否多談談你對這單元的理念想法?
「紀錄片」通常給人嚴肅感,但「動畫」我們就會認為很有趣。因此「動畫紀錄片」是一個很有趣的媒材,也開拓出另一種可能性。其實很多台灣紀錄片導演也會在片中加入動畫,國際上也常探討動畫紀錄片主題。石昌杰老師曾說,早在1960年代就有動畫紀錄片,只是很多紀錄片導演不承認有此存在。

所以動畫紀錄片的定義是什麼?例如《與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 2008),內容全是動畫,只有最後加入一段訪問。紀錄片工作者認為這部片只是動畫,但導演認為是動畫紀錄片!然而,我們並不想下定論,而是想問觀眾:看完片後,你以為紀錄片就是真實發生的事,但事實真的這麼單純嗎?

藉由動畫紀錄片,我們可以多思考紀錄片和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我個人很喜歡紀錄片,但它的定義很廣,可能因為角度不同、內心狀態、被攝者與拍攝者關係等,我們其實可能永遠也拍不出真正的真實。因此我認為紀錄片不只有「行萬里、讀萬卷書」般增加視野的功能;它會激發你更多元的思考,尤其是你原本自以為是的事。當然不是指我們對所有事都充滿懷疑,而是儘量用不同角度去思考事情,體諒別人,這樣人生會更有趣,社會也會因彼此理解而更和諧。

這屆CNEX影展較以往創新之處,一是跟新北市政府合作策劃了城市專題;二是跟日舞影展、英國BBC、日本NHK等國際媒體合作。為什麼會決定採行這些合作方式?
很現實的說,我們影展規模愈做愈大,就須要更多資金。因為新北市市長朱立倫當年競選政見之一,就是推廣紀錄片,所以今年新北市有非常多資源包括補助紀錄片拍攝、電影院、影展等。但因他們早有辦紀錄片影展的計劃,不可能再補助另一個,所以後來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我們就來投標合作,形成了這次「機不可失」影展。

至於與國際媒體合作,因為一來我們舉辦的「提案大會」,就有邀請日舞影展、英國BBC、日本NHK等買家。如果台灣導演希望說服國際媒體買你的片,甚至未來與他們合製拍片,你就必須先了解他們在拍什麼、說故事技巧、品味等。加上未來CNEX也可能朝向「國際合製」(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的計畫發展,這跟原本監製影片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由我們來協助導演引進國際資金,談國際合拍及發行工作。所以我們都會須要透過影片彼此再多學習。

第二個理由就比較實際,台灣觀眾多少會迷信名牌。去年「明日家園」片量很多,好看片子雖多,最後卻都被湮沒掉了。因此宣傳時若沒有著力點,很難讓觀眾發現及前往戲院欣賞。所以今年我們不只介紹影片故事,也會多重視一些宣傳性,透過國際媒體品牌來加強吸睛!

可否也談談今年CNEX監製的紀錄片?這七部影片中,只有一部《百萬格子小富翁》是台灣片,其餘都是香港製造?
因CNEX基金會立案在香港,本應該都掛名香港。但許多分明是台灣片,若掛名香港就會變成外片,報名金馬等影展時就會很複雜,所以後來台灣就掛台灣,其餘則都掛香港。

今年我們監製「危機與轉機」的主題影片,有兩部已經完成。其一《百萬格子小富翁》是非常可愛的小品,導演是南藝紀錄所的傅榆,她用比較輕鬆方式,結合童趣及動畫,訪問了三個格子店主。探討格子趣從很興盛、衰落到持平穩定的狀態,是如何反應台灣經濟現象。甚至也融入經營管理概念,例如哪個點會賣比較好,如何陳設、定價,這其實都是一門生意,也是一個夢想。

另一部《中國門》原本片名是「畢業」,講畢業即失業,探討中國年輕人如何面對就業壓力問題。這部片的劇照很驚人,許多學生聚集在很小空間裡一直唸書唸書,彷彿只有努力考上大學才能扭轉人生。但實際上,有人即使大學畢業仍找不到工作,面臨留在城裡或回鄉耕種的難題?是從教育各面向去反映中國現在狀態及社會問題。

2007年至今無論監製或映演紀錄片,CNEX已累積了不少成果。你觀察這些年來,兩岸三地紀錄片的製作、發行、映演的生態有何改變嗎?
我自己的解讀是,製作方面,中國及台灣都不斷在進步。紀錄片不再是黑黑搖晃看不清楚,而是擁有敘事能力,拍攝品質,結構也比較完整。它已經從單打獨鬥的手工業,逐漸轉變成擁有專業攝影師、剪接師、燈光師的專業團隊,當然不可能像劇情片分工那麼龐大細緻,但多數會有一個約4-5個人的編制做拍攝。

題材而言,自1998年曾文珍以《我的回家作業》獲得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後,我認為台灣紀錄片開始轉變的較個人化,私密性較強。而中國紀錄片則傾向拍攝宏觀視野的大主題,例如三峽水壩、建國百年、毛澤東之類議題性的作品,如同台灣早年紀錄片,多是在野反政府、公共政策事務的片子。當然這跟整個社會狀態有關,中國現正處於劇烈變化的時代,對於不公不義的事情,沒有一個正常示威抗議的管道,紀錄片是最好方式之一。但這幾年也逐漸有所轉變。例如也有中國年輕導演開始拍攝家裡故事,描述爸媽開了一個小雜貨店,他透過拍片思考:未來他究竟是要出去工作或繼承家業?這種溫情可愛的故事題裁也慢慢再增加。

但台灣現在似乎又走向另一個階段。眼光逐漸從關心身邊的人,轉向更多其他人。這也跟台灣紀錄片生態有關。近幾年來,許多非營利組織、弱勢族群團體,開始透過辦影展、拍紀錄片,來闡明他們組織的核心價值,推廣關注議題,包括《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等。我猜這讓台灣導演有機會接觸更多不同的故事,而不只關注家庭私事。

映演方面,台灣有一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獨特現象:紀錄片頻繁上院線!這當然跟當年劇情片不振也有關係(笑)。可是國外的紀錄片,「電視」通常才是主要發表平台,但台灣紀錄片的電視播放可能大宗就是公視。當年雖然《跳舞時代》、《生命》等開始上院線也很辛苦,票房也不是頂好,但若比較其他國家狀況,台灣紀錄片上院線的市佔率算挺高的。尤其近年國際電視台面臨資金縮減,今年法國最大紀錄片市場展Sunny Side of the Doc,反而訂了一個有趣主題:「紀錄片在院線」,台灣成為可供學習探討的對象。(笑)

中國紀錄片上院線至今還是「零」!去年《歸途列車》在美國票房很好,但要在中國上院線就很難。因為所有中國上映的影片,第一要配音,它不接受方言。二是審查嚴格,費用又貴、約新台幣100萬,這對紀錄片票房是很大負擔。三則是戲院還是想賺錢,必須多方協調。《歸途列車》可能成為中國第一部紀錄片上院線的例子,預定明年上映,我們會再觀察後續有何效益或迴響。

DVD發行的話,港台沒問題,中國則有強勢的盜版市場。因為中國沒有健全通路,通常只能與小型的校園巡迴、淘寶網、藝術店面等合作,所以盜版才真是市場行銷的推手。我曾拜訪北京央視,那裡頭有一個體戶,他的攤子全是賣紀錄片,當然也包括CNEX的盜版片!老闆還直說很好看,請我們出快點,而且學校老師都會買!所以有時我們也只能說被同步盜版還蠻榮幸的。(笑)

香港的狀況呢?
香港也很特別。因為擁有完整強大的電影工業,以前幾乎完全沒有紀錄片做院線的例子。所以CNEX監製發行的紀錄片《音樂人生》在香港算是奇蹟!由於我們香港同事非常喜歡這部片,加上影評人家明也協助說服百老匯藝術電影院,於是起初只開了兩場做放映。

雖然同事以零經費去做宣傳,但正逢Facebook流行,他透過香港許多音樂團體、鋼琴組織、音樂教育家長協會等,釋放網路訊息。由於香港售票系統完整,可以線上購票、劃位,結果竟然三天票就賣完!再加開兩場,又爆滿,總共開了八場,他們才發覺這部片可以做。最後連映了八個月。直到金馬獎入圍得獎,最高紀錄曾經同時三個戲院放映一整天六場。香港人上戲院看紀錄片,令很多人嚇到(笑),但因為這主題觸動了許多香港人生活經驗,才引發那次效應。

最後您會給有志從事影展領域的年輕人,一些觀察建議嗎?
台灣影展從以前至今一直有一種狀況:人才無法連續。對電影有熱忱的人,相較技術性的拍片,影展相對算是比較容易接觸電影的地方,若行政能力強就更容易上手。所以很多年輕人會投入,但通常做2-3年後,就會面臨家庭經濟壓力等問題。因為台灣的影展是屬於接案工作,每年工作7-8個月,休息5-6個月;因此相對而言,做影展並非穩定工作。但舊人走了,新人又來了,不斷交替。

我覺得影展工作人員真的很辛苦,也不算特別被重視。有人甚至以為誰都可以做影展,或說影展畢竟不是創作,我們社會還是比較尊重創作者。有時你花很多力氣讓一部影片被看到,但通常觀眾會欣賞的是導演、而非做影展的人。所以在台灣做影展真的都是一群默默耕耘的人。

這幾年台灣影展愈來愈多,觀眾也愈挑剔。但其實我也會有困惑及挫折。常常希望觀眾能更體諒影展工作人員,而非只有責怪及怒罵。也許影展多少會有不周延之處,但我們須要穩定工作人員,長期學習累積,影展才能愈辦愈好。

台灣做影展其實有一個很不正常的生態──加班。錢不多,工作量又大是事實,但你看facebook上,做影展的人常說自己加班爆肝、半夜三四五點才回家啊的,可你會發現這些人講這些事情時是有一點點驕傲的(笑)。朋友也常認為我們這麼繼續做下去,一定會過勞死!但他們不理解那種一群人一起加班的團隊革命感,是會讓你很開心興奮的。
相關文章
2015年金馬奇幻影展
情/慾‧流動 專題影展
AND亞洲紀錄片巡迴影展
當南風吹起--証言、劇場 影像展
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電影工作坊(二)影評養成工作坊
如何撰寫電影企劃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徵聘專案教師公告
2015信誼兒童動畫獎 即日起開始報名
2015青春影展全面徵件中
公視「第九屆觀點短片展」開始徵件
 
橘子成熟時
雪地迷蹤
「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