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台灣製造    國際瞭望    影展快遞    電影名人堂    紀錄之眼   
54 2013-07-05
庖解黑暗人性的大衛芬奇
大衛芬奇出身於Propaganda公司,在1992年拍攝第一部電影《異形3》之前,已經累積出大量拍攝廣告和MTV的經驗與成熟技巧,因此在他的每一部作品當中,都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商業元素,諸如華麗繁複的構圖、流暢快速的剪輯、精彩緊湊挑戰情緒張力的敘事、富解奏感的配樂以及絢麗的顏色配置。大衛芬奇對於電影畫面的處理與挑剔,幾乎如同裝置藝術的創作者。因而我每次重看他的片子都要艷羨於那些類巴洛克式細緻複雜的場景,建築物必然雜多窗門,無所不在的菱格紋鐵網,翻覆姿勢各異的廢棄車,深長的階梯,曲折的過道,多層次的室內建築彷如微型化的城市迷宮,以及樣式重複物件對稱的辦公室與圖書館佈景,特別是Morgan Freeman身在館內,被昏暗的空間、深色方木桌與瑩光綠檯燈層層疊疊地包圍,那一幕,真是詭異極了。更不用提七宗罪裡頭不同色調的安排,例如貪食罪之嘔黃,淫慾罪之腥紅,懶惰罪之穢綠,驕傲罪之蒼白等等。
53 2013-07-05
比恐怖片更叫人恐懼的現代寓言-麥可漢內克
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成長、求學於奧地利,並於奧地利電視台開展導演事業的麥可漢內克,在一般的觀眾接受度和評論界中可謂毀譽參半。毀的部分在於,他的作品是如此地挑戰觀眾的忍耐限度;1997年,《大快人心》(Funny Games)在坎城影展放映時,許多觀眾無法忍受故事發展而中途離席,其中包括大導演文‧溫德斯。但同時學者、評論界對於漢內克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漢內克在美學形式上乍看之下並無特殊之處,但是他對電影媒體的自覺以及觀眾心理的運用,使得他的作品能夠刺激觀眾思考,並且以電影與社會文化理論對話。我以觀眾的心理觀賞漢內克的作品,往往是一種自虐的選擇;明知看完他的作品之後,那種無以名狀地異樣感甚至恐懼將會持續好一陣子,但經過心情的沈澱、甚至反覆觀看之後,發現他的作品內容是如此地豐富,可以與其進行各種思辯的對話。
52 2013-07-05
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 的美國啟示錄:《閃靈殺手》與《前進高棉》
51 2013-07-05
邊緣的耽溺~葛斯范桑
從《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My Own Private Idaho》(1991)到《大象Elephant》(2003)、《Last Days》(2005),看Gus Van Sant的電影一直讓我覺得很辛苦,他的電影很喜歡處理社會邊緣人物的邊緣性格,這些人既處邊緣,意味他們是少數。對觀眾來說,除非工作性質會讓他接觸到邊緣性格,否則,要同情同理這些邊緣性格,便得有個將邊緣性格說清楚的中介橋樑,讓觀眾能夠明白。這種電影語言的敘事過程,勢必要有某種程度的理性與客觀,方能在陳述邊緣性格時,同時也站在觀眾的立場,給觀眾可以思考、可以同情同理的空間。
50 2013-07-05
北野武-悲劇英雄與小丑的兩極
北野武(1947~)在日本的百年電影史當中,就像最奇異的花火,在黑暗中綻放光亮。六○年代電視出現以後,日本電影市場迅速萎縮低糜,直到1984年伊丹十三的《葬禮》開啟日本電影的革新時代,獨立製片銳出,非科班訓練出身的導演逐漸受到重視,北野武就是其中之一。
48 2013-07-05
香港電影中的異類──陳果
香港電影工業的運作方式長期以來一直以好萊塢模式為學習對象,在港片黃金時期,同類型的電影可能一年產出數十部,六年級的觀眾不妨回想從小到大,歷經過的賭神、賭俠、賭聖系列,警匪片,古惑仔系列,甚至九零年代的都會愛情喜劇。王晶與喜劇是同義詞,而徐克則是武俠宗師,成龍等於武打動作喜劇,陳浩南則是銅鑼灣扛把子。
46 2013-07-05
三明治人侯孝賢:重看〈悲情城市〉與〈好男好女〉
當侯孝賢扮成〈兒子的大玩偶〉裡的三明治人,穿梭在二十年之後的大街小巷時,也許就到了我們應該重看他的作品的時候。 千禧年之後,侯孝賢不再只是一個享譽國際的藝術電影導演,他促成光點影院,推動國民戲院,主持師徒學院,為台灣電影界付出了介入社會式(engagement)的心力。時值二00四年,他前所未有地正式參與了政治,對政治直接發言,甚至扮成三明治人為候選人宣傳政見。然而,參與政治現實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為現實政治所攻訐。政治立場的壁壘分明、緊張對峙,將侯孝賢的電影生涯和作品暴力地簡化了,而其作品所豐饒蘊涵的意義和可能性,也被粗暴地縮減成以口號劃分的政治立場。
43 2013-07-05
伊丹十三系列<三>之《女稅務員》
伊丹十三的電影,總是有灼傷人神經的畫面,不同於小津安二郎簡潔工整、感情蘊抑的電影美學,伊丹十三的影像是鮮明的烙印在觀眾的眼睛裡。或許是過於犀利,伊丹十三的電影,就如同他本人一樣,讓人看過了,就不會、也無法忘記,包括那些你想要存放在記憶裡的、還是想要遺忘的,通通都會烙印在你腦海裡,在看見某個轉身景象時接上線,原影重現。
41 2013-07-05
伊丹十三系列<二>之魔幻紀實
伊丹 1992 年的作品《民暴之女》與 1996 年的《超市之女》,同樣都服膺於這種單純而樂觀的價值體系:意志堅定的小蝦米,奮力不懈地對抗社會的黑暗力量,終能立下四兩撥千金的大功,高豎邪不勝正的旗幟。因此觀賞伊丹的片子,總是痛快淋漓,當我的神經連續緊繃一兩小時,目不轉睛地看著正反派角色掀起一場場的角力戰之後,終於等到正義出現的剎那...
40 2013-07-05
洞悉人性之伊丹十三 <一>
在伊丹十三的電影中誇張的事總會一一發生。棄嬰鴻運女「七四子」像桃太郎一樣被膝下無子的老夫婦揀去養,為什麼叫七四子呢?因為她在美國國慶日那天被撿到。七四子中學以後進入藝妓界,被肥滋滋的性無能日本和尚看上,納為妾。和尚娶了她之後,升遷順利,家人都認為她是帶來好運的「七四吉」。但不久後和尚去世,七四子被迫進入現代社會,做一名跟大家一起擠地鐵的上班婦女,進入銀行企業當秘書...
第一頁 上十頁    11  12  下十頁 最末頁   共12頁
Fa182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八期秋季號
女性影展(10/16-25)
浮世流雲:成瀨巳喜男影展(10/23-11/5)
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10/16-11/1)
2020世界影音遺產日—守護記憶寶藏系列活動:《泰山寶藏》10/27亞洲首映免費索票
桃園電影節(10/9-23)
【府中15】2020年10月主題「南向世界」節目資訊
【光點台北】2020年10月上映電影資訊
「辛奇.很新.奇」影展,全臺巡迴中
【桃園光影文化館】9-10月「好秋嘉年華」主題影展
《我們的勇敢時刻》系列,公視+上架
 
跟著鏡頭看臺灣2020紀錄片行動列車
府中15十月份節目1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