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台灣製造    國際瞭望    影展快遞    電影名人堂    紀錄之眼   
636 2018-12-11
讓我帶給你一個金魚缸或是一片池塘 —— 專訪《漫遊》導演祝新
小時候的胡思亂想不完全是苦痛的,懷疑或許是美妙的,想像可以是浪漫的,希望透過電影回到那樣的狀態,祝新希望《漫遊》不是撕心裂肺、生離死別,而像是電影中森林的作文,巨大而溫柔綿延開來。所以他覺得「拍這部電影是迫切的,因為人會遺忘,如果因為時間而忘了當時的感覺是非常可惜的。我在大二時開始著手拍攝,沒有太多成熟的電影工業知識,沒有熟練的技巧,眼前的攝影機對我們來說像是龐大的機器,不過也許回到一種小孩拍電影的感覺,用強大的自信和熱切去完成這部作品。」
635 2018-11-27
隱沒鋼鐵迷宮的小人物身影——專訪《暴雪將至》導演董越和男主角段奕宏
電影開場是2008年的余國偉在戶證事務所裡聽從指示,低頭唯諾如一隻規訓後的羊,接著他走在戶外,看著1997年仍意氣風發如狼、騎著打檔機車的自己錯身而過,影片由此進入1997年並開始故事。劇本沒有詳述余國偉在監獄裡的十年發生過什麼事,提供段奕宏做角色詮釋的參考,影片也沒有拍到余國偉是從監獄大門走出來,觀眾此時對他所知甚少,可是光這兩個形象、這一個錯身,所展現的落差與厚度,就強烈勾起觀眾對主人公的好奇。
635 2018-11-27
從「面向香港三部曲」終章《非同凡響》說起:訪導演歐文傑
歐文傑將《樹大招風》、《十年》和《非同凡響》看作他的「面向香港三部曲」。說來奇怪,一般叫做三部曲的電影,可能是在類型上有其一致性、或者敘事題材與風格可以輕易被總整歸類在一起,但「面向香港三部曲」並非如此。《樹大招風》是典型香港警匪商業片;《十年》是極具社會批判性的獨立製片型短片合集;至於《非同凡響》則是一部帶有健康寫實風格、卻又偏向於《一念無明》般挾帶感人質地的港片──而且,它還是一部「音樂電影」。
634 2018-10-30
【金馬】《十年泰國》架空世界裡的警世寓言
儘管《十年泰國》的導演各自分開完成腳本及拍攝,這些影片的交會點都是「反獨裁政府」,以不同的世界出發,根據現狀加以編造,同時為了規避《冒犯君主法》及軍政府難以判斷標準的電影審查制度,在不明確指涉當權軍政府及皇室的前提下,創造出架空的世界,拍出富含隱喻的實驗性短片。「想讓全世界看見泰國的現狀」,不少參與此次首映的演職人員在個人臉書頁面流露當下的激動,而這是一個無法言說,卻得以用其他創作媒材傳遞的想望。
632 2018-10-15
如同深海魚一樣發光——追憶宜蘭國際綠色影展焦點影人,沖繩在地紀錄片導演大重潤一郎
出生在鹿兒島,也在日本許多大都市待過的大重導演,之所以會選擇南邊的琉球作為追尋的對象,除了憧憬於當地文化與自然外,據Marty先生所說,更是因為導演認為日本本島已經陷入困境,如果要改變的話,就會從最角落的地方開始發生。他認為,「那個地方應該就是沖繩吧!」沖繩一定會是日本及社會轉變的關鍵,而他想拍下那個關鍵,所以才成立映像文化研究所。大重導演的作品也都如深海魚般,努力不懈地持續發光。
631 2018-09-17
半島上的魔幻寫實——專訪馬來西亞導演阿米爾 ∙ 穆罕默德
今年「當代敘事影展」導演專題,邀請馬來西亞當代最重要的紀錄片導演之一:阿米爾 ∙ 穆罕默德(Amir Muhammad),帶來多部反映馬國社會現實及政治面貌的作品。為此,策展團隊7月間到訪吉隆坡,與阿米爾進行深度訪談。阿米爾兼具電影人、作家、出版人等多重身分於一身,其人豁達風趣,看似以三言兩語輕鬆回應嚴肅問題,實則在言笑間,涵融了他對世界的細緻體會及觀察入微,正如其電影般,以詼諧魔幻,包裹多刺現實。
630 2018-09-07
一個國家要怎麼想像出自己――新加坡電影《幻土》導演楊修華訪談
片中最重要的概念,無非就是「幻土」兩字,也對照著片中所談到的填海造陸。在一場Mindy與王必成在沙灘邊漫步的場景,Mindy對著他說,這裡的土地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柬埔寨,全是新加坡政府買來的土地。兩人身在新加坡,卻踩在多個國家組成的土地上,頓時帶來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幻感。
630 2018-09-07
從「女導演」到女演員——《幻土》女主角郭月訪談
「如果問起最喜歡的女演員,我會說我特別喜歡凱特.布蘭琪。」郭月提到了描繪美國傳奇歌手巴布.狄倫的《搖滾啟示錄》,導演陶德.海恩斯特別邀集六位知名演員扮演不同階段的巴布.狄倫。最後唯一提名奧斯卡的反而是反串演出的凱特.布蘭琪。而這類性別置換的角色一直以來都深深吸引著郭月。「我也想像凱特.布蘭琪一樣,演個中國男歌手⋯⋯我要能演竇唯就好了。」她說。
629 2018-08-19
【桃影】漫改電影的改編可能性:採訪《我很好》導演行定勳、演員二階堂富美
從圖像文學到電影創作,不存在於平面媒體的「聲音」,是另一個能打開改編電影可能性的途徑,在電影中間的兩段高潮處,配樂總是在張力最強的時刻被不自然地切斷,彷彿刻意要達到驚嚇觀眾的效果。當我們聊到《我很好》的配樂與音效設計背後,是否反映出導演的敘事重點,行定勳笑說,雖然傾向讓觀眾自行想像,但他確實有在這些環節加入一點心思。
629 2018-08-24
再看「東南亞」:專訪陳翠梅導演
從這幾年影展相關論述與訪談,我們或許可以快速抓取出「獨立」與「連結」兩個常見的關鍵字,前者針對現實的突圍,後者關於區域的合作。兩者相當程度地回應了台灣電影圈,在影像生產與製作層面上想像與借鏡的策略,以及在政治與文化孤立狀態下的擴張與融入慾望,一種帶著方向性與目的性的觀看。亦即當影展開始向觀眾介紹東南亞電影時,似乎是依循著某種理解脈絡,自有既定的關注與對話面向。於是,究竟我們如何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打開,還能如何觀看東南亞/東南亞電影,又東南亞自己怎麼觀看彼此,以及回應我們的觀看?
第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十頁 最末頁   共19頁
Fa185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九期冬季號
第12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4/30-5/9)
影視聽中心「電影裡的藝術史」系列講座:4/25傅培梅vs阿基師——台灣美食電影中的性別與認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黃猷欽主講)
2021國立臺灣藝術⼤學電影學系⽇夜間部畢業展《浮島曳影》(6月份)
【光點台北】2020年4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4月主題「人性顯像室」節目資訊
【桃園光影文化館】3-4月「女力綻放」主題影展
高雄VR體感劇院「往家路上」VR特展
「in臺南‧無影藏」─2021年臺南市文化資產影像競賽(6/30止)
110年度「高雄拍」徵件(5/14止)
 
府中15四月份節目1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