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609 2017-10-13 | 台灣製造 |
真實、記憶與情感的交互作用:台中動畫影展焦點影人葉茲庫夏
文 / 林玲遠

葉茲庫夏(Jerzy Kucia)的作品常被稱為影像詩,因為它們的表現方式確實獨特而強烈。看葉茲庫夏的影片,就像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不斷流逝的景象,看著景色、動物和人們閃現而過,你不一定非常有意識地在分辨何者為何,卻比較像是在眼前事物與自己的內在風景之間來回。影像、人、風景和聲音不斷變化, 照亮某些時刻,散落某些片段,就像褪色、殘缺的照片。

葉茲庫夏的第一部動畫短片《回歸》完成於 1972 年, 當時即展現了葉茲庫夏對真實、記憶和情緒交互作用的興趣。在《回歸》裡,男子坐在火車上,我們看著他看著窗外景色飛馳,沒有事件發生,然而真正的事件發生在男子的記憶中。火車規則而有韻律的聲音,伴隨著催眠一般飛逝的窗景,使影片中和影片外的觀 者都滑入自己內在的旅程。之後的作品中,葉茲庫夏持續精進他特有的視覺語言,使用類似的抽象結構來呈現主題。

無標題

葉茲庫夏擅長用風格化影像搭配富有創意的聲音設計,讓觀眾更能專注在影像中的線條、明暗與質地,和這些影像所能引發的聯想。許多畫面,除了是他們本身的具體意義,還有象徵的意涵,例如《柵欄》(1976)末段裡,鴿子在隆隆火車聲中不安地踩踏,鴿子通常連結的象徵,使牠不只是一隻受驚的鳥兒。又如 《調音》(2000)中,破裂的鏡子映出一個人不同步的兩半身體,除了是鏡子的映像,也象徵個人無法統合的狀態。這樣的畫面,可以創造概念上的聯想。

葉茲庫夏的作品也常使用流動的光影、拉高對比後顯得抽象的形體,有時畫面呈現事物的局部,難以辨識其中的主體,這些抽象化的影像,它們的質感、形 狀、線條等圖像特質所引發的視覺感受,勝於敘事內容,它們是透過影像的造形特質,去傳達無法明確說明的深層意涵。如是,富有象徵性的畫面,和抽象化手法結合,加上充滿意象的聲軌,使葉茲庫夏的作品就像詩作一般,在引發觀者情緒感受的同時,還有多層次的意涵。

無標題

葉茲庫夏曾說:「對我來說影片不只是影片,它是與觀眾內在的互動。」1觀眾的情緒感受是這些影片最主要的訴求。他實驗過許多不同的技法,畫在紙上、賽璐璐片、玻璃上,他會拍攝照片或影片,把每一格重製、重繪,加上許多筆刷,為了達到想要的視覺效果,單格畫面會曝光多次。這一切都十分耗時費力,而目的都是為了營造氛圍,讓觀眾體驗某種情緒。為了這個目的,葉茲庫夏刻意讓技法在畫面上難以辨識,讓不同技法間的圖像徹底融合。因為若突顯了某一種技法,會破壞觀者在流動的影像之間的投入,抑制情緒的體驗。

有些人將葉茲庫夏動畫短片定義為「情感紀錄片」(emotional documentaries)2。葉茲庫夏的影片,例如《回歸》(1972)、《柵欄》(1976)、《折射》(1979)等, 都是從一個粗略的現實感開始,進入感受之旅,透過尋常事物、經驗的片段,傳達個人和集體的回憶。那些來自真實世界的回憶:田野、森林、家庭、出遊;那些日常熟悉的事物:火車、鳥、蝴蝶、公雞、馬、天上的雲、球、腳踏車、農具、帽子,影像如同意識的流動般串連在一起,在不斷疊加的感受裡,我們融入到影片中,與影片中的主觀經驗合而為一。雖然這樣的作品缺乏線性敘事,也沒有傳統的事件描述,但它們捕捉了有關波蘭人民生活狀態,以及二十世紀後半葉波蘭所經歷的社會變化,種種主觀但「真實」的體驗感受。葉茲庫夏致力的不是另外建構一個想像的世界,而是表現我們真實存在的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葉茲庫夏的作品何嘗不是一種紀錄片。

無標題

葉茲庫夏生於1942年,一個位於波蘭西南方的村莊Sołtysy。波蘭的歷史充滿磨難。1939 年,波蘭遭納粹德國和蘇聯兩大政權入侵而亡國。二次大戰之後,波蘭成為東歐共產主義的一部分,直到 1989 年才成立波蘭共和國。柏林圍牆的倒塌結束了共產政權在東歐國家的獨裁統治,波蘭向西方的資本主義開放,加速農村經濟轉為工業化經濟,也帶來社會的劇烈變動。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他有意識地選擇不要採用傳統的敘事,來談論波蘭的歷史和人民(Bottini,2016)。

儘管風格強烈而獨特,葉茲庫夏曾在訪問中說,他的影片所處理的首要問題不是風格,而是現實。如何談論波蘭變動的現實,如何談論人們的生活狀態。先有這些想處理的問題,才去找適合的電影語言。電影語言和技法都可以改變,最重要的是如何說出想說的問題3。也許因為這樣的「寫實性」,雖然被稱為影像詩,他的作品卻不是美好的田園詩篇。恬靜的自然、田園,與去人性的機械化工作,及日常中無情的殺戮形成對比,人們在自然中工作、休息、歡慶,也承受著摧殘。而這些現實,葉茲庫夏運用動畫特有的能力,讓它們可以被感受,而不只是被看見。

無標題


[1] 見 Melissa Chimovitz, "A Conversation with Piotr Dumala and Jerzy Kucia", Animation World Magazine, issue 2.9 
[2] 見 Cinzia Bottini, "The Orchestration of Emotions in Jerzy Kucia's Animation", Animation Studies Online Journal, vol. 11, http://journal.animationstudies.org/category/volume-11/cinziabottini-the-orchestration-of-emotions-in-jerzy-kucias-animation/ 
[3] 同 [1]。
相關文章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度桃園城市紀錄片觀摩講座
【新北市國際華人紀錄片月】 11.15首度開跑
【府中15】十一月主題──給電影的藝術靈光
【光點台北】雕刻時光影展
【臺南藝術大學】動美所碩士班「影像美學組」招生中!
【TIDF】第11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即日開放徵件!
 
林摶秋導演《丈夫的秘密》數位修復版大公開
乒乓少女大逆襲
我為愛做過的傻事
巴哈旺大飯店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