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589 2017-01-25 | 台灣製造 |
音樂劇素人,國民導演,逐夢老闆——專訪《52Hz, I Love You》導演魏德聖
文 / 洪健倫

在2016年初,電影圈就聽說魏德聖要拍一部歌舞片。人人都好奇這部電影的模樣,直到2016年底,《52Hz,I Love You》從北美巡迴放映回台,台灣觀眾才有機會透過小型特映與包場,搶先一睹新作樣貌,而1月26日,這部可愛浪漫的愛情音樂劇,也將在全台盛大上映。

《52Hz》以一場大型歌舞揭開序幕,情人節這一天,四個或孤單、或面臨感情考驗的都會男女,在愛神的眷顧,以及身邊親友天使般的守候下,期待著內心嚮往的幸福。身為音樂劇電影,《52Hz》的歌曲的確以極大的篇幅乘載角色們的獨白、對話,帶出不同的愛情觀點:年輕的麵包師父小安與花店女主人小心,帶出孤單都會男女的愛情嚮往,愛情長跑的樂器行老闆大河與上班族女郎蕾蕾,則面對著理想與麵包的掙扎。除此之外,還有年長者與同志的可愛故事陪襯。但《52Hz》卻又和我們熟悉的美式音樂劇改編電影不同,它或許更偏向《媽媽咪呀》、《紅磨坊》這樣,在流行音樂的風格基礎上,變化出不同的曲風。「宇宙人」樂團主唱小玉、「棉花糖」樂團主唱小球、還有「小男孩樂團」的米菲聯手獻出銀幕處女秀,加上曾獲得金馬最佳新演員的「圖騰樂團」主唱舒米恩,四位主要演員的表演或許青澀,卻仍可以在歌聲與表演中感受到真誠。透過片中的人物情感、音樂,《52Hz》組合成一種陌生、卻又帶著屬於這塊土地上的熟悉味道。

很難想像這樣一部可愛、浪漫的電影,是出自一手打造《賽德克・巴萊》、《KANO》等史詩鉅片的魏德聖。但經過前幾部片上山下海各種狀況,魏德聖在《52Hz》拍攝現場更沈著也更自在。這次團隊也在攝影棚精心打造巷口花店、樂器行、頂樓加蓋等主場景,除了讓團隊更能依據想像營造愛情童話的氛圍,也可以讓演員更專心的詮釋角色。此外,《海角七號》全員班底也客串演出,在這個「城市版《海角七號》」中扮演喜鵲,見證有情人的幸福時刻。

儘管魏導曾表示自己不僅是一位做大菜的總舖師,偶爾也想為觀眾帶來一場令人愉悅滿足的下午茶。但究竟是什麼契機,催生了他的第一部音樂劇電影,又是什麼樣的背景造就了《52Hz》現在的模樣,《放映週報》特別來到魏德聖的果子電影公司,向大家眼中的大導演一探究竟。

《52Hz, I Love You》正式預告。

年少郎的愛情幻想,電影公司老闆的下一步

位在台北小巨蛋附近的「果子電影」,是魏德聖2004年為了籌拍《賽德克・巴萊》所成立的公司。果子是種子,也是花開過後結下的果實。經過十三年,魏德聖埋進土裡果子儼然已長成大樹,不但完成了當初拍攝《賽德克·巴萊》的目標,這棵果樹仍不斷結出一顆又一棵碩大的果實,而魏德聖仍爲下一顆又大又甜的果子,不斷地替這棵果樹施肥、修枝。

《52H》或許就是魏德聖修枝時誕生的產物。魏德聖便曾說,做完前面幾部大片,自己確實有些累了,《52Hz》是他希望用輕鬆的心情完成的電影。專訪時再次談到之前的狀態,聽他講起來,那壓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賽德克》拍完之後我的心變很大,很多東西都想嘗試。當時找馬志翔拍《KANO》,是因為我想籌備自己的『台灣三部曲』,但後來發現全部心力幾乎都還是在做《KANO》,而做完《KANO》之後也發現『台灣三部曲』好像也沒辦法跑那麼快,《KANO》拍完跑完宣傳,雖然自己覺得有點累,卻又覺得公司也不能沒有案子,才先做了《52Hz》。」

其實《52Hz》故事的誕生,比我們想像的早上許多,「它大概是二十年前,二十六、七歲左右的想法。」將時間回推,彼時魏德聖入行大約四年,開始得到機會創作短片,但愛神的箭仍未射向這個北上打拚的台南小伙子,大概就是這樣的寂寞與對愛情的憧憬,一個花店女孩跟巧克力店男孩之間邂逅的愛情,就在魏德聖的腦中上演。「當時對愛情有比較多幻想。」講到這邊,魏德聖忍不住緬靦的笑著。「後來開始拍戲,覺得那個故事蠻簡單、蠻偶像劇的,就放在腦子裡一直沒有動它。它就像一棵種子,一直沒有發芽。」

為了公司的下一步,魏德聖在腦中翻出當年的種子再次檢視,它的故事雖然簡單,但他自忖,或許可以做成一齣舞台音樂劇,「音樂劇能讓簡單故事裡的角色有厚度,並且透過歌詞與音樂帶動觀眾情緒。」因此,他才將故事大綱寫出來,並且找來豐富劇場導演經驗的蘇達,改編成舞台音樂劇。但最後為何決定以電影的形式呈現?身為老闆的魏德聖考量也很實際,「舞台音樂劇在台灣好像很難執行與回收,但音樂劇的形式很有趣,才想說搞一個音樂劇的電影來試看看。」

圖:《52Hz, I Love You》以音樂劇的形式豐富簡單的愛情故事。

生活中的愛情苦甜,舞台上的寫實童話

要將舞台劇改編成電影,劇情與角色勢必要加入更多細節,豐富劇本的肌理。寫過《KANO》電影小說的游文興接下改編任務,魏德聖才接著在《KANO》在海外宣傳的尾聲,完成了劇本的最後修改。從之前的舞台劇到電影,形式上的磨合也帶來意外效果。魏德聖說,自己原本對劇本的想像很寫實,蘇達寫的舞台劇表達方式比較誇張,「但愛情電影不能寫實到讓觀眾抗拒劇情,兩個版本劇本剛好處於兩個極端,綜合之後,保留一點舞台劇式的誇張,表演式的風格,又有一點寫實,反而更有趣。」

也因為加入了更多細節,一對起初劇本裡的小角色——面對理想與麵包兩難的大河與蕾蕾——在幾次修改過程中,戲份越發吃重。這是中年魏德聖與年輕自我的創作對話,「想到這個故事時還年輕,自己還沒談過戀愛,那裡知道愛情的現實面,當時大河與蕾蕾只是為了小安與小心而存在的功能性角色。但在很後來正式修劇本的時候,或許因為自己在現實中的壓力,那感受越來越強,賦予這兩個角色的生命也越來越重。」樂觀的大河為了追逐音樂夢想,開了樂器行,家計則由同居女友蕾蕾一肩扛起,兩人愛情長跑十年,對於務實的女方而言,感情已經成為青春的沈重負擔。不但導演與編劇對他們情有獨鍾,貼近常人的生活經驗,也讓大河與蕾蕾的愛情成為觀眾最有感觸的一段故事。

音樂素人遇上流行樂教父,一拍即合的音樂劇夢

有了劇本,魏德聖的下一步如同多數音樂劇,開始將角色的內心獨白化為歌詞,並尋找合適的旋律。為〈國境之南〉填詞,也曾改編《賽德克・巴萊》電影小說的作詞人嚴云農,再次操刀《52Hz》的歌詞。

從劇本到填詞,所有文字創作的成員都是合作多年的創作伙伴,過程相對順利。籌備過程中真正挑戰的,是為這些歌詞打造合適的旋律。在嚴云農引介下,魏德聖認識了曾為李心潔、梁靜茹等人操刀多首流行金曲的李正帆,他和妻子李王若涵是事業上的創作拍檔,兩人也有多年的音樂劇夢。第一次見面,李正帆就拿出他和太太在自家拍攝的英文音樂劇《Alley 25》放給魏德聖看,片中,夫妻用歌聲唱出各種動物角色的故事,好不生動可愛。李正帆也深受《52Hz》劇本打動,雙方一拍即合,由李正帆擔任音樂總監,夫婦兩人組合音樂團隊,合力肩負作曲、編曲,配唱製作的重要任務。

圖:為《52Hz》詞曲操刀的嚴云農(右)、音樂總監李正帆(中)、李王若涵(左)。
(圖片截自電影官方粉絲專頁)

與我們常見的音樂劇改編的電影不同,《52Hz》不但完全原創,更直接以電影形式呈現,沒有舞台劇的先例可以參考,一切從頭打造。魏德聖或許是破億票房的大導演,卻也是徹徹底底的音樂素人,關於音樂的一切必須從頭摸索。問到這樣的跨界合作和以往的配樂工作有何不同,魏德聖說,「以往的配樂不叫跨界,那只算是協助,這次是電影、音樂兩個團隊一起合作,溝通不容易,但是大家的心是一樣的,都要把東西做好。」

但《52Hz》說到底仍然是魏德聖的故事,曲風如何決定,仍是由作者來定奪。過去做電影配樂,只要在毛片中加入參考音樂,就可以讓配樂師發揮;這次魏德聖卻必須在所有細節未知時,就根據自己的想像抓出音樂的輪廓。但憑空尋找參考音樂,遠比想像困難,「音樂的想像空間很多,每一首歌都挑了好幾首參考作品,可是每首歌的風格又差很多,每首歌都有一些地方對,一些地方不對,很難拿捏,音樂總監也很為難。」魏德聖說。

經過一番摸索,他終於發現解決之道,「迪士尼的卡通更適合這部電影的風格,後來幾乎都挑迪士尼的音樂給他們參考。」電影完成後,回頭思考箇中原因,他自己分析,或許比起傳統音樂劇的音樂風格,迪士尼的音樂更接近他對台灣觀眾可以接受的音樂劇。「傳統的西方音樂劇形式比較像歌劇(例如《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台灣對那樣的風格、唱腔比較不習慣。西方人這樣表演,我們可以接受;東方人來唱這樣的音樂,我們就很難習慣,這是一種莫名的隔閡。但直接用流行樂來做,又很容易膩。迪士尼卡通正好介於音樂劇與流行樂之間的平衡點,音樂不只是為了營造氣氛,朗朗上口,又很有深度。」魏德聖說。

幕後花序不只收錄了導演與音樂團隊討論的紀錄,李正帆也提到了劇組現場錄唱的高難度。

自在掌鏡,拍進觀眾的心

相對於音樂讓他傷透腦筋,魏德聖覺得自己這次在影像的掌握上多了幾分自在,少了初出茅廬時的匠氣,「鏡頭不是重點,戲才是重點。因此,這次我們一邊排戲一邊做分鏡,讓鏡頭配合演員,不是用鏡頭主導演員。」

四個主角小心、小安,以及大河與蕾蕾,都由年輕的獨立樂團主唱擔綱。他們有唱功基礎,在舞台上也有渲染力,但之前沒有演出經驗,讓他們第一次演電影,就得面對走位、現場配唱、演技與舞蹈必須同時兼顧的高難考驗。魏德聖的用意,是銀幕上角色與觀眾內心的距離。這些主唱雖在獨立音樂圈小有名氣,但對更廣大的觀眾而言,仍是陌生的面孔。這樣的陌生感,反而成為他們的最大優勢。魏德聖分析,「如果我不認識你,可是你把我的狀態、心情詮釋出來了,那個投射感會很大,我會覺得你懂我,你就是我。但如果你是超級巨星,就算你唱出我的心情,我還是會覺得,你不是我,我不是你。當所有觀眾為所有角色心疼,為這個角色高興,我也會覺得大家都懂我了。屢試不爽,大明星要做到這個效果不容易。」

和觀眾同在一起:不只搏感情,更要改變人心

從音樂風格的選擇到選角的考量,聽魏德聖講來,他一直或直覺、或有意識地從觀眾的觀點來判斷每一個選擇,並用淺白直接的措辭形容他對創作題材的感受。這表達方式不像一般電影學院出身的創作者那樣,總是客觀、理論化地剖析自己,或追求作品形式的的純正。或許魏德聖對某一類型題材,也會有背景上的不熟悉,但這卻也反映出整個社會對這一領域的陌生,而他面對這樣的題材,選擇直覺地詮釋。也因此,他的作法、形式上不一定到位,但是你絕對能夠從中感受到十足的誠意。如果我們說多數的台灣電影創作者是精緻料理餐廳主廚,那魏德聖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海產快炒或是平價時尚餐廳的老闆,同一道菜色在他手裡或許模樣、味道不同,但卻能夠抓住普羅大眾的心,因為他一直是大家的一份子,用我們熟悉的方式來思考。

不僅如此,他也一直有情有義地和觀眾搏感情,這次《52Hz》的宣傳從北美起跑,一個月內兵分五路巡迴52個城市,行銷考量是其次,一開始是源自他在國外巡迴放映《KANO》時對海外僑胞的承諾。「海外僑胞有時也會抱怨,在北美只能看見台灣下片一年之後的片子。但《KANO》當時的放映效果真的很好,力量很大,平常僑胞分散各地,老僑還會偶爾吃飯唱歌,新僑多半忙於學術研究而很少參與,一部電影卻能把大家集合起來,感受台灣來的力量。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效果。」魏德聖回憶。「因此,那時我就承諾,下一次我要帶一部台灣還沒放的電影。原本以為是帶『台灣三部曲』,沒想到是《52Hz》,既然決定了就這樣做下去,第一是報恩,第二是需要口碑行銷。」

《52Hz, I Love You》劇組兵分五路,巡迴北美52個城市,結束後也將巡迴紀錄做成MV與海外僑胞分享。

和魏德聖談到他總是把觀眾放在心上,他的回應還沒說出口,魏導的表情已經透露了,這對他而言是近乎直覺似的本能思考。而其背後的原因,卻不是商業考量,而是創作對於他的意義:

「很多人會把觀眾跟票房劃成等號,對我來講不是。」魏德聖說,「你拍電影的目的就是講一個故事給觀眾聽,你不期待觀眾會喜歡它嗎?喜歡電影的方式有好幾種,但你怎麼讓他對這東西的喜歡、認同放在心裡?你看,有時候一本書、一部電影裡面的一句對白、一句話,一個歌詞的某一段,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喔!這就是藝文最有趣也最有力量的地方,很多人因為一句話被感動,因而也改變了觀念。做這行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改變人的價值觀,創造一個新的潮流、新的時代。因此,不能不考慮觀眾的接受度,即使他沒辦法接受,也要拍到讓他同意你的說法。就像你可能看完《賽德克・巴萊》不一定能夠接受出草砍人頭是對的,但你至少知道他們為何而做,不會去責怪他們。」

追求這樣的理想,也是他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拍電影是很困難、很痛苦、很辛苦的事情,可是東西完成之後交給觀眾,觀眾的接受,對拍電影的人來講是最大最大的肯定。」

也因為這樣,一個音樂劇素人作者,一批沒有電影拍攝經驗的主角,以及只有8000萬(周杰倫《天台》2.5億成本的三分之一不到)的製作預算,《52Hz》沒有裝腔作勢,摸索出一個自己特有的樣貌,從上映前觀眾的熱烈反應看來,一個能和台灣大眾溝通的音樂劇「台灣特有種」,或許就此誕生。「我們不用像好萊塢,也不用像寶萊塢,要在模仿中找出自己的風格。」魏德聖說。

相關文章
從《無情》到《至情》:韓國電資館獲贈台灣珍藏拷貝 深化台韓電影文化遺產交流
【中影製片廠】2017影像製作實務營
【高雄市電影館】絕愛日本:篠田正浩的大和浮世繪
總獎金 70 萬!「綠色台灣紀錄片」高額獎金徵件開跑
第九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5月5日起徵件開跑!
影視夢想 隨心所映「MOD微電影金片子創作大賽」最高獨得300萬獎金
 
【到達蘭薩拉禮佛】6/16 醍醐灌頂
《祝你有個甜美的夢》6/23 甜美上映
墨利斯的情人 經典數位修復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TFI-logo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