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695 2021-07-19 | 台灣製造 |
以跨界的文創思維,轉譯故鄉台南的電影文化書寫:專訪「大井頭系列」作者王振愷
文 / 謝佳錦、朱孟瑾;圖/作者王振愷與手繪看板畫師顏振發,在全美戲院前合影,圖由王振愷提供

看電影的人多,買電影書的人少,其中本土著作又比翻譯書不受青睞,這似乎是一場難以突破的困境。今年(2021)年初,由王振愷撰寫的《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可說是少數成功突圍、打入大眾市場的電影書籍,闖入誠品書店上半年百大榜、藝術類首雙週冠軍。短短半年後他再接再厲,7月初推出續集《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同樣頗受歡迎,目前位居博客來的電影類暢銷榜,近日登上台南政大書城總排行榜第四名。

這兩本書在企劃上皆由全美戲院出發,有趣的是都呈現出高度跨界的樣貌。前者不只是台南全美戲院的戲院史,還擴及家族史、地方史、地理學、文創等範圍;後者不只聚焦在顏振發師傅,這位全美戲院首席畫師的個人生命史及其手繪看板技藝,還觸及了廣告設計、臺灣美術史等視覺文化。此外,以「紙上展覽」為目標的圖文書形式,亦是這兩本書的重要特色。

「跨界」,事實上也是王振愷學經歷的關鍵字。

2019年初,他拿到碩士學位(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理論與評論組),經指導教授林志明引薦,認識了遠足出版社總編輯龍傑娣,接下全美戲院70週年紀念的寫作任務。王振愷指出,他雖就讀藝術系所,但一直有在做電影史、電影研究,大學是電影社社長,大三起在《放映週報》寫影評,碩士做蔡明亮進入美術館的研究;此外,他本身就是台南人,大學有文創背景,可能基於這些條件,而有機會執行這個題目。

***

無標題

談起就讀北教大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的背景,他入學時僅第六屆,這是一個伴隨2000年初文創在台灣興起、師範體系改制,為回應產業與政策需求而生的年輕科系。「文創學得很雜很廣,有文化有創意又有產業,文化研究、地理、歷史、創意設計、藝術相關都有教,比較偏產業的經濟學與商管也有。」除了廣博的跨領域學習外,文創背景還讓他在寫作上,比起多數純文史藝術理論出身的作者,具有更實際的大眾溝通、市場產值思維。

大學畢業製作《糖的家屋:南瀛糖廠記憶踏查》,可視為「大井頭系列」的前身,都是由家族小歷史寫起,再連結到產業大歷史。此計畫源於大學文化研究的第一堂課,老師叫他們寫自傳,王振愷這才發現很不了解自己,促使他想探索自身與家族過去,後來發展成畢製。「我的上上輩,可能連阿祖,都在糖廠工作,南部到處是糖廠,蠻多人可能都是這樣。可是到我這代已經抽離了,附近糖廠的地景已經消逝。不過我對這段歷史還是有感受的,小時候爺爺奶奶會講,當聽故事。」

然而,「因為在文創系,不能只是做口述歷史就夠了,還要變成產值與商品」。畢製踏查了九間台南糖廠,除了用研究呈現其多元樣貌,也將耆老口述轉化為故事文字、攝影集、展覽等溝通方式,以及規劃成觀光路線。「現在回想,全美戲院這兩本是有跡可循的。文創很重要的就是轉譯。」

觀察台灣文創發展,王振愷認為台灣文創要走入下一個進程。2000年初在台刮起的文創旋風,比較是把表面圖像進行商品化,例如把懷舊圖像做成馬克杯、明信片等商品,不太做更深刻的歷史挖掘與考究。「我自己做這兩本書時會思考,台灣文創應該走入新的進程,就是做更深刻的歷史挖掘。這件事不只是傳統歷史學的思考,也需要文創的轉換。這兩本書可視為一種實踐。」

無標題

例如《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就以「圖示化」來展現歷史深度。起初,這項計畫只是70週年的紀念專書,隨著持續挖掘,王振愷找到許多歷史檔案、老地圖,如南天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臺南四百年古地圖集》,他就把文字與地圖串在一起,除了古地圖外,他也一路寫到當代,引入當代流行的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地圖,讓讀者能以「有圖有真相」的更有趣體驗方式,感受全美戲院周圍的台南市蛋黃區,是如何從400年前大航海時代的台江內海臨海地景,發展為至今滄海已成水泥地、隨時間遞嬗出不同商業型態變化的迥異模樣。

談到圖片使用,隨著社群媒體發展,他認為現在文史書的出版勢必要走入圖像化,講究圖文並茂。不過,圖片也意味著授權費。王振愷說,很幸運地,全美戲院就有收集大量老照片並授權提供,讓整體節省很多。書中還用了許多報紙廣告,均來自中華日報(戰後成立至今),可在台南市立圖書館自由翻閱,全美戲院自1950年成立起,就沒有間斷地在中華日報刊登電影廣告,等於他可以搜集到每一天的上映紀錄。

回到寫作上,王振愷坦言,主編一開始就叮囑不要寫成論文,但那時才碩士畢業,初稿寫得就像戲院歷史考察論文,後來再慢慢調整。負責這兩本書審定的歷史學者蔡錦堂教授,會在歷史考察與素材挑選上,幫忙評估把關,至於如何把材料轉譯成故事,則放手讓他嘗試。王振愷補充,他不敢說這兩本書已經轉化成具有文學性的非虛構寫作,還是看得出論文框架,比較是走中間路線。

無標題

書中最具大眾寫作「說故事特色」的,莫過於放入書名並串起書中故事的「大井頭」。靈感來源他笑稱是意外,原本設定是全美戲院70年的歷史考察,以為做戰後至今就好,沒想到調查後發現旁邊有一口被路面掩蓋的活井;一挖下去不得了,這可能是台灣開發史的第一口井,老地圖都有標示,顯示其重要性,有淡水方有聚落,為何周遭有赤崁樓等台灣歷史發跡處,或許都繫於此,就決定在前言放入這段。

「大井頭還有一個特殊性,因為現在被路面掩蓋,不會被路人、觀光客發現,大部分台南人也不知道。用比較文學性的說法,就是看不見的歷史存在。這也跟全美戲院有一點關連,我進入全美田調前,對這家戲院的認知也很表面,只在李安導演的啟蒙、顏振發看板等新聞說法,但是對戲院本身的歷史很陌生。這本書也希望以大井頭為引,讓這段看不見的歷史被挖出來。」

無標題

書中除了反覆出現大井頭,還多次使用「旅人」視角敘述。王振愷表示,旅人其實就是他自己,過去長期在台北,回台南覺得自己像觀光客,做這兩本書等於重新認識台南,與這片土地建立連結。

聊到寫作時的想像讀者面貌,王振愷說寫的時候沒想太多,直到面世才發現,台南讀者是一個很大的族群,有一定的文史書閱讀基本盤,跟台南有關能賣得相對比較好,後續更有幸得到總統蔡英文、台南市長黃偉哲的一波推薦,而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全美等於是台南人的『新天堂樂園』,大部分台南人都曾去過或路過,沒去過也有經過顏振發師傅在騎樓下的看板,他的看板已經變成一個文化地景,觀光客去也會拍照。」

***

儘管書已相對有大眾緣,銷售成績也較好,王振愷依然強調「電影書」作為一種類型很難賣,生產成本大,市場卻很小,出版社不只把「大井頭系列」放在電影類,還放在藝術、歷史、地方等領域,希望觸及更廣群眾。他也很感謝,這兩本書獲得國藝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讓他能安心寫作。然而,國藝會並無針對電影的補助項目,他申請的是研究調查下的文化資產類,民間研究者若想申請國藝會補助,除了文化資產類外,也可能往視覺藝術或媒體藝術投件。他感慨電影佔政府補助比例很高,卻高度集中在製作,忽略研究與出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是少數長期在做電影書、電影史的單位,但出版方向比較是由內部決定,民間研究能量少有去處。

無標題

最後,談起近期計畫都跟台南與影視史有關(接下來將進行南方影展20週年專書籌備),王振愷表示,回鄉契機始於大學寫自傳,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對故鄉陌生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做電影研究、影評書寫,覺得怎麼寫都比較是個人的觀影經驗,對於台灣的電影歷史、電影文化沒什麼貢獻。透過這次爬梳全美歷史,讓他有更踏實的感受。

誠然,台灣藝文資源長年重北輕南,以往電影史、視覺史建構都以台北觀點出發,南方備受忽略。不過在王振愷的觀察裡,南方藝文生態正在蓬勃發展中,台南有新總圖、美術館成立,高雄也有多個文化新館舍,疫情之後南北差距會越來越小。「台南歷史挖不完是真的,故事俯拾皆是,很多有趣題材可以做。」在家鄉寫作,為家鄉寫作,仍是他近期的目標。

相關文章
Fa188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九期冬季號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競賽徵件中,12/20止
「高雄劇」投資徵件(12/30止)
2021歐洲影展(12/10起,想映電影院線上放映)
2021無限影展線上放映(11/20-12/12)
【府中15】11-12月「無限」線上主題策展
【桃園光影文化館】11-12月「孤寂邊界」主題影展
南方影展「疫情一天」競賽即日起開跑(至政府宣布疫情警戒至二期解除截止)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TFAI-logo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