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358 2013-07-05 | 電影名人堂 |
前衛的逝去:《電影作為顛覆的藝術》
文 / 于昌民

「要是你在尋找美國電影文化的起源,那麼阿莫斯.沃格爾就是起點」             —馬丁.史柯西斯

阿莫斯.沃格爾(Amos Vogel)在今年四月二十四日於紐約告別人世,享年九十一歲。沃格爾是紐約影展的創辦人之一,更同時興辦了開創時代的電影十六(Cinema 16)電影院。電影十六與其他藝術電影院的差別存於,其宗旨與放映的影片著重於前衛電影與實驗短片,別於1955年以後所興起的藝術電影獨立發行管道,除了放映過的影片涵括了美國前衛實驗短片(布拉克吉、黛倫、安格與卡薩維緹等),他更將目光擴延至整個電影史上被忽略的那些斷簡殘章、此處與彼處所迸出的影像靈光;在他的敏銳凝視之下,電影藝術似乎能夠成為現實的良心,真正地反映出了當代的社會情境,進一步進行批判,而非僅僅執著於那標準電影史的侷限,引領觀眾進入更廣闊的視域當中。

在《電影作為顛覆的藝術》(Film as a Subversive Art, 1974)中,沃格爾首創了這樣的電影分類文體,只是他的目的不單純的是引荐讀者去觀看那些符合藝術價值與標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電影怎麼重塑我們的思想可能性。在書的章節裡,充滿了如「顛覆」、「毀滅」、「削減」、「突擊」、「反叛」、「禁忌」、「謎團」等字眼,形諸於敘事、時間、空間、內容、傳統上,帶來展新的思想動能,因此才能像結論的章節名稱所說,「邁向一種嶄新的意識」。沃格爾此書的驚人之處在於他如星盤羅列了連進階影迷們也許都不曾聽過、消失在影史上的有趣作品,一一納入他如枝葉交錯的分類與邏輯之下,引領觀眾找尋這些作品,進行探險與指認的工作。

法國學者布涅茲(Nicole Brenez)也在知名網路電影學術期刊《紅》(Rouge)上發表過一篇〈沃格爾之呼〉("The Vogel Call")的文章,認為電影有必要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際,重新審視自身的分類邏輯。畢竟,有太多重要的影像被歷史學家與評論者所忽略,他們成為了各國電影工業的劊子手,刪去與忽視那些重要的影像。也因如此,建立「沃格爾網絡」就有其必要性,不分前後、長短、類型地收錄世界的影像,建立影像的遺產,以供後人挖掘。

沃格爾之於美國電影界,其影響力或許只能以朗瓦(Henri Langlois)之於法國電影界來比擬。他的逝去也許代表了某一特定時代的脈絡,不論是革命,或是反叛,甚至是前衛。但也許他仍會欣喜地看待當代網路文化的發展,影片被更自由地傳遞、研究者能透過Ubuweb找尋稀有的音像作品,同時,時代可能也非《電影之死:歷史、數位黑暗時代》(The Death of Cinema: History, Cultural Memory and the Digital Dark Age, 2001)所稱的那樣悲觀。

相關文章
Fa188上市
庚子年《國影本事》第十九期冬季號
國家影視聽中心2022首檔特展「島嶼江湖:武俠在台灣」(1/21-4/24)
金穗獎與優良劇本徵件(1/24止)
金馬青少年電影課報名(1/30止)
【府中15】1-2月「新世界」主題策展
【桃園光影文化館】1-2月「臺灣卡麥拉」主題影展
南方影展「疫情一天」競賽即日起開跑(至政府宣布疫情警戒至二期解除截止)
第21屆南方獎徵件,今年增設南方學生獎!
2022台北電影節雙競賽全面啟動,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1/15開放報名,3/15截止收件
 
台灣電影網_295x100
TFAI-logo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